佛弟子文库

两个有怨恨的人,一定是有亲厚关系

妙境法师  2025/02/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两个有怨恨的人,一定是有亲厚关系

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乃至阿耨多藐三菩提,常见诸佛,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诸佛,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

“不堕声闻、辟支佛地”,这就和前面一样,“若有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及书供养,华香乃至幡盖。”是人也“不堕声闻、辟支佛地”,就不会得声闻的阿罗汉、得辟支佛,不会这样,就是大菩萨境界了。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我们学习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我们简单说是智慧,智慧里面有慈悲心,有慈悲心他就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他就是大菩萨了。若是没有慈悲心的声闻、辟支佛,他寿命到了就入无余涅槃了,再也不来世间教化众生、弘扬佛法了。这样的行为就表示他没有慈悲心,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这里受苦,应该救度,但是他不管了,他入无余涅槃了,你再不能同他联络了。菩萨有大悲心,他也是得了无生法忍,也是得圣道了,他能入无余涅槃,但是不入,为什么不入无余涅槃呢?因为还有很多的众生在这受苦,还有我的父亲也在这里,我的母亲、我的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很多的好朋友,无量劫来在这个世界流转生死,很多人都是我的父亲、是我的母亲、哥哥、弟弟、姐妹,都有亲厚关系,尤其是有怨恨的人,两个人有怨恨的人,一定是有亲厚关系。

你在事实上就看出来,两个人很恩爱的,忽然间变成怨家了,就要拿刀要刺杀他。拿刀刺杀就是由恩爱变成了仇恨,没有完,将来还是互相要杀害的。没有完,但是以前你们在一起是恩爱的,在你阿赖耶识里面栽培了恩爱的种子,你现在互相杀害,在你阿赖取识里面又栽培了这个恨的种子,所以来生一见面了就是这两个种子在那里,看那个先动,如果怨恨心动了,就是要有问题,就要互相杀害;如果爱的种子现前了,那个恨的种子潜伏在那里不动,这恩爱的事情出现了;出现了,有一点不如意,这个恨的种子就出来了。

所以从这件事情看出来,哎呀!这个人是我恨的人,我和他简直是势不两立,其实在那个人以前和你有恩爱关系,有亲厚关系的。所以我们相信了佛法,相信了善恶果报,相信佛说的法,不要恨别人,任何人有恨,我不要恨,我想办法同他友好,把所有的恨都回转过来,不要继续地恨,恨是没有个完的,只有相信了佛法,才能解决这一切的问题,不相信佛法,这个问题是不能解决的。

但是相信佛法能解决问题,你要重视,尊重、赞叹,受持、亲近、读诵、说、正忆念般若波罗蜜才可以,你不这样子学习,你以前的问题照样还是相续下去。因为你没有般若波罗蜜,你心里面的贪瞋痴就是要动。虽然当时不要紧,当时今天或者有一个利害的冲突,现在不表现在行为上,但是心里面是记住了,秋后算帐,我现在不算帐,秋后再算帐,凡夫就是这样的啊。

所以知道佛法是大智慧,能解决众生的苦,真实的解决众生的苦难。所以这上面说:“若有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及书供养,华香乃至幡盖,是人不堕地狱、畜生、饿鬼道中。”是人“不堕声闻、辟支佛地”,就是大菩萨了,就像观世音菩萨那样子,随类现身,救度一切众生。

“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见诸佛。”你能够受持、读诵、说,正忆念,能这样尊重般若波罗蜜,你不堕三恶道,也不堕二乘地,不堕声闻、辟支佛地,那么这个人就是大菩萨,他就从现在乃至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段长期的时间之中,“常见诸佛,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就是来生你就能见到佛,你现在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及书供养,华香乃至幡盖,你来生…也可能现生就能见到佛,现生就有可能会见到佛,来生更能见到佛,见到佛,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一直的常能见到佛,就会得到这种殊胜的功德。

“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我今生愿生阿弥陀佛国,到阿弥陀国当然见到阿弥陀佛了,见到阿弥陀佛,从阿弥陀佛国,有可能到东方药师琉璃光佛世界去,又见到阿閦佛,见到无量无边的佛。见佛闻法,生大智慧,都是这样子。

“供养诸佛,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都是这样子。若是你不学习般若波罗蜜,你只是去修福,你的贪瞋痴是更大。可爱的境界,这个爱时常的动,熏习爱的种子在心里面,这个贪瞋痴越来越厉害,那你想要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很难很难的,很难有这种境界。因为什么呢?实在来说,你爱着五欲,世间上,人间、天上,人也是爱着五欲,天上的人也是爱着五欲,爱着了,这就与佛就远了,与佛距离地远了,你想见佛就难了,有这个事情。所以“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诸佛,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舍利品讲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尊重,从记住名字开始

面对一大堆人名,人们最关系、最感兴趣的,仍然是他自...

【推荐】你怎么知道你师父是菩萨示现

诸位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只要你的师父还在,你不要说...

佛为生父宣说佛法

有一日,世尊开示说:如来在世间度化众生,有五件事必...

不要羡慕神通和发财的事情

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 答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

勿让「慢心」成为彼此的负担

人几乎都有自负、自满的心,佛教称之为慢心,也就是自...

口说爱语可助我们摄化众生

善护口业,不出恶言,可令我们内心保持清净无染。口说...

如何对恶人和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

问: 如何对恶人或者自己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对于冥...

什么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目之相

问: 师父曾于说法时开示:必要的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有些妄想平常看不出来,临终才会出现

有些人的处理方式很简单。我打妄想,我就转念念佛,有...

布施供养,广结善缘

佛教非常重视结缘,不但结缘还要结善缘要广结善缘。但...

悲心无尽 行愿弥坚——一诚长老珍贵舍利撷影

【真如寺讯】丁酉十一月十三日(2017年12月30日),上...

财富的秘密

【一】 收到一短信说:财富很重要啊!此为答复。 财富...

【佛教词典】食为大患故须作观

资持记释云:“初二句蹑前起后。言等同者,谓上四事并...

【佛教词典】无著行

(术语)十行之一。无著即无碍之义,言诸行圆融而无障...

善巧方便救人于水火

《功过格》里有个公案。有一位固安县的县令叫梅公,你...

玄琬和尚的故事

贞观年间的某一天,在长安城的皇宫内,正要举行一个盛...

【推荐】为什么这个社会这么不平等

我们有些个道友财富很大,无忧无虑,什么烦恼看着都没...

出家为什么要剃发

剃发:又作祝发、薙发、削发、落剃、落饰、落发、净发...

参加龙华三会的三种资格

龙华三会愿相逢 究竟真实的佛法,是唯亲证的诸佛乃能知...

三种涅槃的差别

我们可以知道菩提的智慧影响到你涅槃的浅深大小。我们...

金刚护法

佛陀在世时,有些出家众因不舍物欲而造作种种恶行,引...

不可为贪功德致放生变放死

放生,是《梵网经》,《金光明经》等所说到的。佛法不...

生死大事未明,如丧考妣

示石镜一禅人 古人为生死大事不明,走向山中吊影单栖,...

持诵《地藏经》的功德利益

《地藏经》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是大乘...

念佛法门的殊胜

念佛法门是非常的殊胜,因为我们这些众生对参禅、学密...

谦卑不会减少你的实力

愚痴的凡夫由于无始世以来虚伪恶邪妄想,由于无始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