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空」不能住「空」

净界法师  2025/04/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空」不能住「空」

智者大师说,我们修空观不能住。空观不是不能修,但是你不能执著在空的内涵上,不能以这个为究竟。如果你执著空观,就会堕落到声闻辟支佛,二乘人的境界中去。

这以下引《法华经》譬喻品来证明。《法华经》是佛陀开权显实,开三乘之权,显一佛乘之实,简单地说,开方便门、示真实相,使令一切的声闻人发菩提心。这一段经文就是迦叶尊者发了菩提心以后,回忆他过去在做阿罗汉的心情,我们看看一个阿罗汉,他内心证得无生以后,是什么心情?我们看看就知道一个阿罗汉的心情了。

他说,我等若闻净佛国土,教化众生,心不喜乐。事实上,迦叶尊者他见到佛陀,七天就证得阿罗汉了。证得阿罗汉以后他也是常随佛学,经常依止在佛的旁边。当然佛陀也不是完全讲小乘法,偶尔也为菩萨讲大乘法,那些阿罗汉也在旁边听着,招呼着。但是阿罗汉听到大乘佛法,所谓的净佛国土,教化众生。

这是大乘佛法的两个内涵:一个是上求佛道,成就无量无边依正二报的国土庄严,这个是成就自利的功德;另外一个是下化众生,教化这些无量无边的如母的有情。佛陀有时候也讲这些大乘的不可思议的境界,净佛国土、下化众生,但是阿罗汉在旁边听到这样的教法,内心是什么心情呢?心不喜乐。对于教化众生的这种境界,对于成就法身,对于成就净土,我内心没有欢喜心。

为什么对于这样一个殊胜的境界,没有欢喜心呢?这以下讲出一个理由: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无生无灭,无大无小,无漏无为。如是思惟,不生喜乐。因为阿罗汉的心情,他内心安住在一切诸法,皆悉空寂。什么叫空寂呢?就是他以毕竟空的智慧来观察一切法,无生无灭。没有这种生灭变异的有为相,因为从本性上来观察,一切法是不生也不灭。

不生不灭不是一句话,你把不生不灭念成一句话,那就产生自性执。不生,然后,不灭,这是两句话,这句话懂吗?不生,不灭,这是两句话。你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讲不生不灭,刚好是一个东西不生不灭出现,那正是自性执。我们应该怎么说呢?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都是两句话,离开两边。你不要把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把它读成一句话,你要读成一句话,你又创造了一个法的自性出来,有一个东西是不生不灭的,那你这个就不是空义了。

就是说从毕竟空的角度,一切法是不生也不灭,不大也不小,而且是无漏无为。这个就讲他内心了,我内心就暂时安住在一个无漏无为的境界,所以我这样的思惟,不生喜乐。对于佛菩萨无量无边的“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不生喜乐。

我刚开始在学习空观的时候,也有这种心情。刚出家的时候修空观,我读《阿弥陀经》没有欢喜心,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安排这么多的七宝池、八功德水,宫殿楼阁,觉得也不错,但是好像觉得说没有很大的欢喜心。我是后来读了《法华经》,慢慢慢慢另外一层地突破,再读《阿弥陀经》起大欢喜心,这种妙用,无量无边的庄严,而起大欢喜心。

所以说,如果我们刚开始修空观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人引导你从空里面出来,你真的读到佛菩萨的庄严,会像迦叶尊者的心情一样,这一切诸法不生不灭,无大无小,无漏无为,如是思惟,不生喜乐。

当知若见无为入正位者,其人终不能发三菩提心。此即定力多故,不见佛性。如果你在这个地方,在这种毕竟空的大安乐的境界里面入了无为,以这个为究竟目标,你就证入了。当然这个证入就是阿罗汉位了,这个人的结果,就很难再发阿耨多罗三邈三菩提心了,就是定力多故,不见佛性。

我们菩萨道一路走过来,真的感觉到善知识的指导非常重要。一点的差错,那都不是三言两语能够弥补,那一差错就是百千万劫距离的差别。你看《华严经》,《华严经》对菩萨道的开示,它怎么说法呢?《华严经》说: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萨影现中。

第一个是讲菩萨修空观的一个境界,菩萨是怎么修空观的呢?菩萨那一念心的清凉月,常游毕竟空,欸,你看他用一个“游”字。你看菩萨那个月亮,它在空性当中是活动的,不是安住的。这句话就讲得很清楚了,菩萨的清凉月是常游毕竟空,是在空性里面活动。所以他才有办法众生心垢净,菩萨影现中,才能够跟众生感应道交。月亮的好就好在,它在空中是活动的,它不是死死地咬住空性,它在空性里面游动。这个地方是给我们一个修空观的消息,不要错损菩提。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也不要因为,修空观容易堕二乘而不修空观,空观是三乘人必修的法门。智者大师讲通教,般若波罗蜜的空观智慧,通前通后,三乘共坐解脱床,没有一个菩萨不修空观能成就菩萨道,没有。你没有修空观,怎么安住你的内心呢?安住在自我?安住在自我你行菩萨道,诸多过失,那一定都是有漏的,那都是不及格。

没有修空观行菩萨道,修的善业都是不及格,人天善法。这句话就是说,空观应该修,但是不能执著。因为它是一个以无所得为方便。无所得的智慧是趋向于菩萨道的一个方便,依止这个般若波罗蜜的方便,来消灭我们的我执法执,是这个意思,可以修,但是不要错损菩提,这是证果的第一个功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忍辱波罗蜜与阿Q精神

当你碰见一个人无理的咒骂你、毁谤你,也许与你素无瓜...

【推荐】【佛学漫画】佛陀早把「量子」整明白了

在量子力学领域,竟然印证了穿墙术的存在,还给起了个...

【推荐】幸运不是偶然的,而是改变自己得来的

如果你感觉你的世界不对,那只是因为你自己不对;你感...

【推荐】观照般若,你能观照得到吗

你尝试地思维一下,早上醒来的那一刹那,当我们一念灵...

情绪变化多端,心中一定藏了很多相状

现前一念心性,在观察的过程当中,有两个重点:第一个...

在家佛弟子该如何修行诵哪些经

问: 在家佛弟子该如何修行?早晚课该诵哪些经?时间...

「降伏其心」有二个方法

古人说:你上路了没有?如果你没有找到高速公路,一直...

礼佛的一刹那间,十大愿王都具足了

十大愿,是总说的。我们昨天跟大家讲的是总相;十愿里...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会修行的人走到哪里都能修

昨天有位同学对我诉苦说,在做事当中很烦恼,想出去一...

五种邪命,皆为利养

【以无漏慧。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名正...

仰信三宝,自感僧福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

对别人好其实是为自己好

有位大学教授给大学新人的信中曾说:想拓展人文视野,...

【佛教词典】一生入妙觉

在这一生中就能登入妙觉之佛位。天台宗说三论唯识等各...

【佛教词典】师子乳

又作狮子乳。比喻菩提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七十八(大...

【推荐】慧律法师语录精华全集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

有爱才有财富与成功

一位妇人走到屋外,看见前院坐着三位长着又长又白胡须...

印光大师:对治色欲的方法

【原文】 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

持诵金刚经得定要诀

六祖闻客诵金刚经有省,谒黄梅五祖,为说金刚经而大彻...

把这些认识清楚,才会生厌离之心

《佛说阿弥陀经》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今天是母亲节,是儿女孝敬母亲的日子,令我想起了佛教...

地藏菩萨最初的发心

【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

人最大的障碍从哪里来

我们修行人很怕听到障碍这两个字,你知道障碍是哪里来...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净...

戒邪淫十三法

时代变迁迅速,以往农业时代的色 情场所,仅限于城市...

星云大师《净修法门》

我们中国历史上,甚至世界的历史上,人类经常有很多大...

十供养赞

香: 心然五分 普遍十方 香烟童子悟真常 鼻观妙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