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谈做早晚功课

2011/05/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的程序是信、解、行、证。信了以后,即使理解不深,也不可没有行持。只有信解而不去实践,任他精通佛理,讲得头头是道,也好比画饼充不了饥,说食不会肚饱,和要出门的人,不起身动步,不能到达目的地一样。

信佛后如何着手行持,它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佛的目的是要离苦得乐,要脱离轮回苦厄,了脱生死烦恼,最后要证得常乐我净的佛果。学习的总纲是用佛的大悲无我知见,来转变我们的我执自私知见。具体方法就是用戒定慧来对治贪嗔痴。下手处是在日常生活中,行动言论上,起心动念处,随时磨炼脱我们自私贪得的不好习气 (去恶);培养成大公助人的善良作风(行善),这是动中修,也叫修福。诵经念佛,持咒作观,默坐观心,使纷乱的心念清净下来(净心),是静中修,也叫修慧。从去恶、行善、净心、自利利他中积极的修福修慧,到福德智慧圆满就成佛了。

做早晚功课是静中修,早晚是业余空用的时间,不受事务干扰,可安下心来。“功”是要有收获成效,“课”是要有计划定量,也就是说要有质有量。既名静中修,应当清净不散乱,做功课时;

(一) 要虔诚恭敬,见佛像如见真佛,以清香明灯的庄严环境,来庄严自己内心,使身心清净。

(二)没有佛堂可以闭目作观,自己坐在莲花上,前面是佛,左右前后菩萨及诸上善人围绕,同作功课。

(三)提起精神,观照心念,要念得清,听得明,发觉有杂念妄想,立刻观照清净,使心不乱。

(四)日常生活中要注重戒行,勿乱想妄动,否则不轨思想会在做功课时暴发出来,干扰功课的质量。修持要有主次,要精而勿杂,学哪一宗的要依据哪一宗的修法。如修净土宗的,当以念《弥陀经》及念佛为主课,以一句佛号念到一心不乱往生西方为目的,不要听人说某经很好,就念某经,某经功德大,又加念某经,这样滥而不精,会迷失自己原来的方向。如某经对自己有兴趣,也发过愿要念诵,那么就明确订一个计划,几天内念它多少部,完成此愿,再将重心放在主要处。

修持要持之以恒,一曝十寒是不会有成效的,“二堂功课三餐饭”。吃饭是维持生命,做功课是养活慧命,应该看得比吃饭还重要。

我们因为业障重智慧浅,宿世坏习惯、臭脾气,跟着环境随时会发出来,要经常反省忏悔,尽早改除,使心中常常保持清净愉快的情绪。

最后还要发大心,将所有福慧功德,回向给父母众生,和他们同生净土,同成佛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每天定一些功课把它完成,慢慢功德就有了

出家真正要放下,然后要老老实实,坚持过着佛门这种清...

每日的功课都应回向法界众生

【原文】 每日功课回向,一一当与法界众生。若此功课为...

出家人为什么坚持上早晚课

我们出家人上早晚殿、过堂这功德是一堂佛事。这堂佛事...

你有没有为现在做一些功课呢

有一位女居士,她学佛以后,还是很苦恼。有一次就说:...

修学时间少的人怎样定功课

问: 对于修学时间少的人该怎样定个合理的功课? 大安...

工作很忙,如何定早晚课

问: 弟子在医院工作,很忙。请开示:如何定早晚课? ...

对于初学佛者,应该怎么安排较好

问: 请法师开示:对于初学佛者,应该怎么安排较好?...

昼可不食、夜可不眠,功课不可不做

你每天如果没有一定的功课,就是挂名的佛教徒。净土行...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戒律在修行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业疏》云: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

与各种人相处的秘诀

会与人相处,可以让你少走弯路,尽早成功。其实,每一...

行香子怀净土词

几经劫难,暂得人身,因循自误又半生。荒唐过日,前路...

放生的意义所在

一切众生,佛性相同。放生是要我们在生活中以慈悲心去...

【佛教词典】五事有异熟非有异熟分别

【五事有异熟非有异熟分别】 p0290 瑜伽七十二卷十三页...

【佛教词典】非随心转法

【非随心转法】 p0716   品类足论六卷四页云:非随心...

惟贤长老《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

诸佛正法贤圣僧,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修诸善根,...

在十斋日中,做的佛事功德会加倍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

【推荐】你下辈子的房子买在哪里

我在观音寺认识一个师兄,曾经和我一起住过,40多岁时...

高僧与观世音菩萨的感应事迹

观音菩萨的名字,在许多的大乘经中,都有说到。例如《...

米拉日巴尊者最后的嘱托:不要做表面的功德

米拉日巴在圆寂前跟弟子说:又有某些只有少量福德的学...

密行第一的罗睺罗尊者

罗睺罗尊者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乃释尊之子,为耶输陀罗...

学佛人应警惕的十大问题

一、法不契机、择法不当: 三藏十二部部部是经典,八...

从僧衣看佛教三千威仪

前往寺院参加法会时,你看到的法师身着祖衣,威仪具足...

有我与无我

有一次,一位婆蹉族的出家外道游行沙门,到摩揭陀国首...

像供奉佛法一样地供奉仇人

(寂天菩萨著 达瓦次仁译) 假如你的仇人遇到了倒霉的...

世间人都爱黄金,但真正修道人爱刹那静

打禅七的殊胜因缘,确实是难分难离。马祖门下庞蕴居士...

凡夫的障怎么就这么重呢

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国,闻佛法。 这里我等也就印祖说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