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戒律在修行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净界法师  2018/05/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戒律在修行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业疏》云:“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与妄会,无思返本;是以大圣树戒警心,不得随妄,还沦生死。”

“戒”在我们的修行当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呢?道宣律祖作一个简单的定义,说“戒是警意之缘也”。

“戒法”在我们的修行当中,它有警觉我们心念的功能。“警”就是“警觉”,它包含两个内涵:

(一)自我反省

我们过去还没有受戒,会造作一些杀盗淫妄的罪业;现在受了戒,偶尔起颠倒,可能也会造杀盗淫妄的罪业,但是这当中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受了戒之后,你有反省的力量,会有惭愧心!

也就是说,虽然你造了罪业,但是你内心当中会产生惭愧心,你内心有一种清净的力量,会诃责你自己。

这种惭愧的力量,就会折损罪业的力量。所以,受了戒之后,你内心“自我反省”的功能,会不断地出现。

(二)调伏

前面是一种自我的反省,反省到自己有过失,戒体就会发挥“防非止恶”的功能,能调伏我们邪恶的烦恼。所以,当我们心中成就了戒体,当我们出现过失时,就能产生反省、调伏、对治的力量。这个就是“戒”的基本定义。

这个基本定义,我们再把它开展出来:“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与妄会,无思返本。”

这是说到众生的内心相貌,无始劫以来“随妄兴业”。

在大乘经典上说,我们众生的心,有两种的相貌:一种是“清净心”,一种是“妄想心”。一种是随顺于“真实功德”的“清净心”,一种是随顺于“无明”所变现出来的“妄想心”。

凡夫“心”跟“境”接触时,往往是愿意随顺妄想,“随妄兴业”,造了许多生死的罪业。“动与妄会”,这个“动”就是经常地和妄想结合一起;“无思返本”,很难产生自我反省和调伏的力量。

就是说,如果我们今天不受戒,在造作罪业的时候,没有办法将它停止。

当烦恼的力量出现,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我的个性就是这个样子!”面对烦恼的生起,一点办法都没有,“无思返本”。凡夫就是有这个困扰,明明知道烦恼不好,就是没办法。

那怎么办呢?

“是以大圣树戒警心,不得随妄,还沦生死。”

佛陀以大智慧的光明,看到我们凡夫的内心,有这样的问题,面对烦恼无能为力。

佛陀怎么做呢?“树戒警心”,佛陀因此而制定身口意的戒法,帮助我们更能真实地自我反省、自我调伏,使令我们不再随顺妄想,不再遭受生死果报的苦痛。意思是说,佛陀制戒,表面上是要我们身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业不两舌、不绮语、不妄言、不恶口。

其实,佛陀的本意,是要我们内心当中产生“防非止恶”的功能,帮助我们“调伏烦恼” 。这就是佛陀制戒的目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明海法师三皈五戒开示

各位营员,现在我简单讲解一下三皈、五戒的内容。三皈...

如此修行毫无意义

拜佛烧香 不断恶因 求佛改命毫无意义 赚钱积蓄 不行善...

妄想不管烦恼不停,你修行什么呢

学佛的主要任务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你仔细观察一下,昼...

修行人一念贪恋投胎为小狗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他赚了很多钱啊;...

可以同时修多个法门吗

问: 师父,一个修行人可否同时修几个法门?其实,很...

【推荐】胎儿没成形前堕胎,算犯杀戒吗

面的三皈依,它不应该只属于人天乘,它是应该共于五乘...

找到自己契机的法门来修学

我们在修学大乘佛法的过程当中要掌握一个原则,站在佛...

安了一个「我」,修行统统卡住了

明心见性的人,他们的心境是什么?古来大德有几种形容...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一切诸相都从心所造,都是虚幻的

「一念」之道,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心生种种法生,心...

今生可能是你无量生命里最美好的一次

阿赖耶识它是怎么样?它受熏,你每一次投胎,或多或少...

邪淫的可怕

人们都知道杀业非常可怕,却不知道邪淫更加可怕;人们...

各种水果的保健与养生功效

莲雾: 解热、利尿、宁静神经作用。 凤梨: 对人体组...

【佛教词典】今圆

(术语)第五时法华经所说之圆教,谓之今圆。以前大乘...

【佛教词典】卧龙寺

位于陕西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据陕西通志卷二十八载...

一个人堕落三恶道前,会有一些前相征兆

那么假设不幸的是,我们今生的罪业,它在临命终的时候...

潇洒人生

一位小公务员在剧院看戏,打了个喷嚏,唾沫星子溅到了...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这个世间还有求不得苦。由于我们有欲望,对外部世界有...

为什么要我面对这宿命

问: 请问法师,从我出生,爸爸就不要我,不养我,那...

真心廓彻灵通,与诸佛了无有异

原文: 夫心者,即寂即照,不生不灭,廓彻灵通,圆融活...

卖棉偷金

人类有一点点的善性善行唯恐人不知道,有一点点的恶性...

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在哪里

佛教经常让我们亲近善知识,人家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如...

莲池大师为什么一生崇尚念佛,又勤勤恳恳劝人看教

看莲池大师的一个说法。他说予就是莲池大师自称,他说...

南怀瑾揭秘财富的去向

人生的目标,有钱只为饮食男女吗?你们都知道范仲淹,...

一个人是否有智慧,可从这四点来判断

岁月静静流过,无论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遭遇,我们都应...

临终十念往生,在心,在缘,在决定

智者大师说为什么以十念为重,五逆十恶的重罪为轻呢?...

人人都有佛性,为何还要学佛

问: 人人都本具与佛同等的佛性,为何还要学佛? 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