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见忍法师:如何发心

见忍法师  2011/07/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发心这个问题,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属“普贤行愿”品,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关系到我们能否求生净土,学佛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学好,能不能成就的重要课题。

释尊49年说法,可谓“千经万论,处处指归”,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帮助我们解脱生死帮助我们觉悟人生;帮助我们求生净土。弄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念佛就能真正起作用。

如何发心这一课题,对念佛人,对修行者,对信众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记住。古人常讲:修行人初心是道,非常重要,有人说:“学佛三天,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天边。”这话就是针对发心发愿而言的,为什么学佛三天,佛在眼前呢?原因是我们在初学时,兴趣最高,抵住了习气毛病的干扰。故而能够时刻感受到佛的加持,感受到龙天对我们护持,感受到诸佛菩萨的加被,天天与佛同在。

那么,为什么以后离佛越来越远了呢?原因就是在念佛的过程中我们懈怠了,没有发大愿,没有发长久之愿,没有发不退心之愿。

“普贤行愿”品就是要我们象普贤菩萨一样发大愿,并且所发大愿在无量劫中都不退持,我们才能成就。

佛菩萨是怎样教我们发愿的呢?佛菩萨为了佛法的存在和流传,多生累劫,做什么呢? “剥皮为纸,析骨为杆,刺血为墨,抄写经卷如须弥之山”。

你们想一想,我们今天读的这些经书,是一切菩萨用这种方式留下来的。这些经论是如来妙法,是彻底觉悟人生、解脱自己的最好的方法。一切菩萨有授意:让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众生都能得闻妙法。

今天,我为什么要在这个殿堂给大家讲发心发愿问题呢?我就是要让大家感受生死无常:生死其实只在呼吸之间。我的左边是红色的延生牌位,是表示还健在的亲人的;我的右边是黄色的牌位,是表示已往生的父母的。往生的父母,他们有的已经成佛,已经成菩萨;有的下三途,还在地狱受苦。

已经成佛成菩萨的,今天,他们会来加被我们,护持正法。还在三途,在地狱受苦的,他们也会来这里,闻到殊胜妙法,得以超脱、超度。

《普贤行愿》是华严经的精髓,是导归极乐世界的重要一品。处处指归,归到哪里呢?归到阿弥陀佛。

古德把世尊49年的经文作了比较,发现了一个问题。什么叫“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归到哪里?这个问题最后归到极乐世界,归到阿弥陀佛。

没有一尊佛不赞叹阿弥陀佛,没有一位菩萨不赞叹阿弥陀佛。

按照释尊讲的方法去做,我们精进修学,老实念佛,弘扬正法,确实有收获。有哪些收获呢?我告诉大家:福报天天增长,认识我的人,见过我的人都知道,十年前到现在,我的福报增加了多少?按照他老人家讲的方法去做:1、福报天天增长;2、智慧天天增长; 3、辩才天天增长。

我们在解释皈依的时候,讲得很清楚,你们在这里皈依的是三宝,不是皈依见忍法师。是见忍法师给你介绍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以后,你们对妻子、儿女、丈夫、公公、婆婆、亲戚朋友、领导,一切众生都要把他们当作父母一样,当作佛菩萨一样去恭敬、去看待、去尊重。

你们有没有做到啊?我还说了一句话,如果没有做到的话,你千万不要说我是见忍法师的弟子。

我们为什么要把牌位立上去才能叫佛,才能往生呢?我们现在就做菩萨,现在就做佛不好吗?所以,《普贤行愿品》教我们现在就做菩萨,现在就做佛的。用禅宗的话说“当下即佛”。

让我们现在就做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居士修行与弘法中的几个误区

佛制四众弟子,出家众以修习梵行、弘法度众为要务,在...

圣严法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一、心中无事,不受干扰 默,是不要将一切现象,当成...

八风的考验

俗语说:动则生风,这即是风的来源。在修行中,常提到...

生活中修行的四句偈

无论那一种宗教,都是讲究自我的修行。好比衣服破了要...

修行起来为何很困难不容易成就

要如何修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识的。...

修行人在这个时候很容易着魔

过去有一位和尚道友,他学画画,他的画本来就不怎么好...

小沙弥与老和尚

老和尚带著小沙弥出门行脚,无论行走在广阔无边的丛林...

【推荐】梦参老和尚:修行的方法

1、如何拜佛? 礼拜时要注意,如果礼拜时很轻慢,怀着...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家里哪个位置供奉佛菩萨像好

问: 家里哪个位置供奉佛菩萨像好? 正如法师答: 家...

发菩提心后,如何面对顺逆的因缘

我们再看对治退还。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复退还因,故立...

久坐对健康的伤害与吸烟相当

人人都知道吸烟伤身,犹如健康杀手,但可能很多人还没...

一条家训,让一个家族兴旺了800年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

【佛教词典】漏尽

【漏尽】 p1283 大毗婆沙论九十四卷十三页云:漏尽者:...

【佛教词典】波罗伽

(术语)梵语。华言度彼岸也。见翻译名义集。...

深信切愿定得往生的原理是什么

问: 请问法师,深信切愿定得往生,我相信佛无虚言。但...

为家人烧菜放料酒,会破了酒戒吗

问: 法师您好!弟子受了五戒,自己并不喝酒,也不食...

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问: 阿弥陀佛!我想请教一下,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

如何处理学佛与做生意之间的冲突

问: 请教师父,在谈生意的过程当中,会谈及成本和利...

奔向成功的十个好习惯

一、不轻言退缩 二、不停学习,不断修正。 三、坐言起...

圆因法师《莲池警策》

莲池警策序 末法时代,去圣日遥,佛法式微,邪师说法...

人生中需要放下的八样东西

1、放下压力 (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心灵的...

阿弥陀佛常在西方亦遍十方

《华严》不动寂场,遍周法界,故云,体相如本无差别,...

一美元的智慧

你懂得禅的智慧,任何时候你都可以用,随时随地都可以...

无量劫来都被自己的妄想误导了

你想想看,一个人好端端的,谁愿意去造罪呢?肯定是仁...

宁自啖身肉,终不杂用三宝之物

佛说一大藏经,无非讲因果二字。详细分析起来,就无穷...

生不起惭愧心和忏悔心该怎么办

问: 弟子生不起来惭愧心和忏悔心,请法师开示。 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