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于凌波居士:佛教的人生观

于凌波居士  2011/08/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明白了我人本具的佛性,和因妄想执着而起的妄心;认识了生死流转的根本──阿赖耶识,和支配此识的力量──业力;了解了十二因缘,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后,再来看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及我人立身处世的态度,这样就有了一个准则──那就是以佛性,以阿赖耶识,以业力,以因果诸立场,来衡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是佛教的人生观。

第一,我们自因果的立场来看人生;因果,具足应说是因缘果报。这是宇宙万有,生灭变异的基本法则,这法则的特点,是果由因生,事待理成。所造之因,必有所结之果;所结之果,亦必有所造之因。谚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何因,得何果,这在因果法则上是丝毫不爽的。

人生的因果,有善恶两面,种善因获善果,种恶因获恶报。因果通于三世,有因必将有果,所谓「欲问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问未来果,现在作者是。」 我们现在的境遇美满,固不必踌躇满志;我们现在的境遇困苦,也无须怨天尤人。由于过去的善因使我们现在境遇美满,现在若不续种善因,未来必然困苦;由于过去的恶因使我们现在境遇困苦,现在若能努力向善,未来的境遇也必将改善,所谓鉴因知果,明乎此,对于我们立身处世的态度,就可以思过半矣!

第二,自业力的立场来看人生:世界的美丑,人生的苦乐,皆由众生的业力所招致。前者是由于众生的共业,后者是由于个人的别业。所谓业力,也就是过去行为的结果。 我人有身、口、意三业,这三业,可以为恶,亦可以为善。为恶者,意念上的贪欲、瞋恚、邪见;行为上的杀生、偷盗、邪淫;语言上的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为善者,意念上的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行为上的放生、布施、净行;语言上的诚实语、质直语、柔软语、和诤语。而这些善恶之业,也就在我人一念之间的差别。所以,如何净化我们的意识,创造我们未来生命的环境,这是我们人生努力的目标。

第三,自阿赖耶识的立场来看人生:阿赖耶识是生命的根本,万法的本源。它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含有净染两面。在无始以来,它在六道中生灭相续,永无止境。它的本体,虽因污染而长在六道,但若净化亦可超登圣域。由此观之,使我们知道我们肉体的躯壳虽然短暂渺小,幻化不实,但我们生命的本体则是永恒存在。所以人生的价值,不在目前的肉体上感官上的享乐,而在永恒生命本体的净化。净化本体的方法,则是以佛法上的六度 ──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来净除我们心识上的六弊 ── 悭贪、毁犯、瞋恚、放逸、散乱、愚痴。这六弊净除了,我们生命的本体即可恢复本来的明朗,获得永恒的解脱。

第四,自佛性的立场来看人生:我们各人所具的本性,原是万德万能,与佛无异,祇因一念无明,为烦恼习气所缠缚,才轮回六道,沈沦苦海。虽然如此,但我们的佛性终无损减,人人皆可成佛。所以佛经上说:「众生是未觉的佛,佛是已觉的众生」。 我们具有佛性,未来终当成佛,则生命的价值是何等的崇高?我们岂可自暴自弃,轻视自己?孟子说:「尧亦人也,舜亦人也,有为者当如是」,佛经上说:「彼既丈夫我亦尔」。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幸得人身,幸闻佛法,是应如何的努力为善,以洗除本性上的无明烦恼,发扬本具的德能光辉,以期还我本来面目,达于觉者──佛──的境界。这是我们人生价值最高的目标。

佛教的人生观,是积极的,乐观的,创造的人生观。它要我们鉴因知果,避恶趋善,净化生命的本性,发扬人性的光辉。果能人人如此,则娑婆国土也就会转化成极乐世界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每日的生活要如何计划呢

你每一天的生活,是如何过的呢?有计划吗?春秋时,齐...

别人给得起,但你的福报不一定能用得起

学佛一定要懂一些财富学,现在大家学发财,不学花财。...

星云大师《人生二十最》

人生有二十最是我从生命中体验出来的,好的要保留,坏...

圣严法师《人生的意义》

《心经》几乎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即使不识字的老菩萨们...

如何看待所谓的「完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做人做事没有要求...

人生不是平白无故就能幸福

明白人生道理,处之安然,幸福自是可得。不因愚痴无知...

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针

做人的八字方针:信心、因果、良心、道德 今天讲的题目...

时时心存感恩,人生何其美好

迷惑时,我们失去所有时间,开悟后,我们拥有全部世界...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让我们生活变得有意义

人生就像读一本书一样,也是有尽头的,光阴飞逝,一晃...

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

问: 请问法师,弟子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弟...

在高科技社会,为什么佛教能够获得广泛的信仰

和平和发展始终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两大课题。 所谓和...

色法的由来

色法在唯识学的定义叫做质碍,质是具有质量、重量,碍...

【佛教词典】邬波尼杀昙

(杂语)Upani?ad,又作坞波尼杀昙,优波尼沙陀。译曰...

【佛教词典】法悭

(术语)二悭之一。谓悭惜佛法不肯教导他人也。...

水到绝境是飞瀑,人到绝境是转机

大雨过后,有人抬头看天,晴空万里,神清气爽。有人喜...

星云大师《如何在大众中相处》

常听人说: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在社会上和大众相...

大小便时应观想身体毫无可恋

厕室铭:大小便时,毋忘正念。九孔常流,此身可厌。何...

什么叫做佛号还没「念好」

印光大师有一个皈依弟子王慧常居士,他在印祖往生之后...

我想学佛,但佛号念不下去怎么办

问: 我在电脑上听讲经,听懂了些道理,引起了我学佛的...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第一篇 空 壹前言 自古以来,佛门就有空门之称,因为...

爱桩不拔难生净土

今时净业学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弗...

把心放平,把心放轻

把心放平,把心放轻,才会活的坦然,活的舒畅,活的快...

【推荐】这种感觉找不到,恐难生净土

你在临终的时候要做到准备,准备好了这才可以往生净土...

【佛学漫画】东坡居士

苏东坡一生被贬多次,可以说是波折坎坷伴随着他的一生...

弘一大师: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那边寺庙之多,约有...

星云大师《佛教的女性观》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从今天起我将和往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