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人生的意义》

圣严法师  2010/10/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经》几乎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即使不识字的老菩萨们也多能背诵,因此讲《心经》的人特别多,听的人也最有兴趣。今天不仅这大礼堂满座,连走道上也都坐满了,这并非我圣严的魅力,而是由于《心经》实在太吸引人了。

大家都知道佛法是讲‘空’的,‘空’究竟是什么意思?是否什么也没有?或者是一种消极的观念呢?其实不是!如果懂得《心经》,就不会认为佛法讲的‘空’是什么也没有,它绝对不是消极,而是超越于积极与消极的一种最积极的思想。

刚才主持人叶树姗菩萨介绍我很有学问,是一位研究佛学的文学博士,那么我这三天晚上讲经,一定要讲得有些学问,否则诸位要失望了。但是我会讲得让诸位听得懂,如果听不懂,你们还是会失望。因此我要试着讲得既有学问,又听得懂。

生活、生命、人生

现在开始讲今晚的主题‘《心经》生活系列讲座’。一连三个晚上皆是讲《心经》与生活、生命、人生的实践与超越;亦即这次讲《心经》,是配合生命、生活与人生来解释。让我们一样样地来介绍。

生命、生活、人生的定义是什么?生活是众生以活动来维持生命的现象,生活是生命在空间的环境中求生存的活动方式,生活是生命在众生群中造作善业与恶业的行为。这些关于生活的定义,请各位要了解。

一般人对于‘生活’究竟是在为什么,多半不清楚。以佛法的立场来看,生活本身即是造业,所造有善业、有恶业。如果是一位修行人或是大修行人,是造无漏的善业;普通的凡夫是造恶业以及有漏的善业。看看我们平常生活中是造善业或是恶业?造善业很好,造恶业会很麻烦;怎么麻烦法,后面会提到。

生命是众生维系身体生存的现象,生命是众生在时间过程中继续存在的事实,生命亦是众生在众生群中接受福报及罪报的现象。所谓生命就是我们活着时所呈现的动态,生命的事实是为了什么?是由于过去世造了种种善业及恶业,现在世便受福报及苦报。

人生是人类在时空中生存的现象;人生是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过程。人类的生命是众生之中最难得的果报。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众生可分有形的和无形的两大类,在佛法中有六道众生的分类法,人及畜生等动物是有形的,其余四类均非肉眼所能观察,所以是无形的。人在六道中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高的,但人类的身体是最可贵的。因为佛说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在六道众生中唯有人是能修行佛法的道器,即修道的工具。当我们还拥有人的身体时,要加以把握修行佛法;有朝一日变成为其它动物,或变成无形的众生时,就难得有机会修行佛法了。

我们法鼓山养了一只狗,它在我们作早晚课时一定参加,但是它只能坐在大殿门外,不能进大殿来。有人讲我们那只狗懂佛法、有善根,我却不这么认为。那是因为我们大家都在大殿上,它很孤单,所以就在大殿外等我们、陪我们。我们念〈大悲咒〉及《心经》,它会念吗?我相信它不会,最多觉得喜欢,已是善根福报。所以,做了人以外的众生是很可怜的。

《心经》说的道理全是人的问题,是为‘人’而讲的。佛法是对人说的,因此得先得到人的身体,才有机会听到佛法,懂得佛法,并且充分地修行佛法。譬如《心经》中所说的五蕴、十二因缘、十八界,全都是‘人’才有此条件;人以外的其它众生不具备五蕴、十二因缘及十八界那么多的条件。

有些人认为做人很辛苦,不如一死百了,死了以后大概就没事了。我说,死不得!因为死了以后,业报未了,死了以后,佛法未学,是多么地可怜!

《心经》所讲的三世十二因缘,就是以十二个阶段,说明人类生命从过去世到现在世,再从现在世衔接到未来世的连续现象。人类的生命即如此再生再死地一再循环不已,此乃所谓人的生命的三世循环。因此,佛教徒的人生观,应该是珍惜生命、积极生活的菩萨行。《心经》的智慧即是教我们如何实践积极的人生观,而又能超越于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

简单说,《心经》的内容是在说明人生的根源出自无明,生命的目的是为了成佛,生活的态度是要达到心无挂碍。因为有无明的烦恼,故而生死不已。如果无明尽,那就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成佛。而欲成佛,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心无挂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人生的种种苦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

不要让昨天的伤痛痛悔一生

一位武术大师曾经以一双迅猛无敌的快腿令前来与之切磋...

惟贤长老:人间佛教就是以做人为主

人间佛教就是太虚大师最早提出来的人生佛教。信仰佛教...

人不成熟的四个特征

人成熟与不成熟跟年龄没有关系,人成熟不成熟,就是你...

曾国藩的人生「三贵」

曾国藩是晚清末年的中兴四大名臣,他一生恪守立德、立...

整天奔波忙碌为了什么

我们人都有这种习性:虽然知道死无定期,但因日日见不...

曾国藩的日课四条

原文: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

沉着冷静是人生永远的财富

人的一生总要遇到一些惊险的事情,往往出其不意,防不...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圣严法师:禅的心灵环保

环保一词,已是非常流行的现代语,它的意思是:保护我...

圣严法师《感谢抱怨的人》

无论是在家庭里或是在工作场合中,我们常常都会听到抱...

圣严法师:为什么相爱的人,反而会相互伤害

问: 为什么相爱的人,反而会相互伤害? 圣严法师答:...

圣严法师:一切二边,妄自斟酌

什么是「二边」?好、坏是二边;你、我是二边;众生与...

【佛教词典】普眼三昧门

(术语)大日如来普门示现之诸大众曰普门大众,观此普...

【佛教词典】十王华报

(术语)十王为六欲四禅之王,初地之菩萨,为四天王,...

几块砖的启示让残疾乞丐变成富翁

一个乞丐来到一个庭院,向女主人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

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当知此人唯得大利

往生者顿然跟佛的境界相同。这个净土法门它很强调一念...

陪他做一只蘑菇

有一个精神病人,有一天突然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

心律法师:禅茶与养生

佛教养生与饮茶有很深的渊源。禅茶的兴起和佛教弟子的...

谢天不尤人,天助自助者

某人的孩子得了重病,医生摇着头对孩子的父亲说:看样...

弥陀光明没有障碍,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我们这些业力凡夫,好像感知不到弥陀的光明,所以无碍...

百岁老中医的养生观

罗明山是四川省绵竹县有名的老中医,他在114岁时仍然身...

行住坐卧都要不忘念佛

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

除了自己的业障,共业也是要忏悔

忏悔业障非常地复杂,复杂到什么程度?我们开阔一些讲...

修行的真谛

心犹如相续的河流,假如你无法运用你的修持来把握它的...

星云大师《人有没有来生呢》

有人说,人死如灯灭,一死百了,那有来生?这是迷的断...

佛教里的譬喻故事

佛教善于讲故事,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作为生命体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