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曾国藩的人生「三贵」

2013/09/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曾国藩的人生「三贵」

曾国藩是晚清末年的“中兴四大名臣”,他一生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古训,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大儒,其名与王阳明并驾齐驱。曾国藩读了一辈子书,在读书上是非常有心得的。在曾国藩的家书中,他是经常劝诫自己的亲人一定要多读书,给予他们读书方法,归纳起来,他强调“三贵”。今天我们重新了解这些读书方法,对于我们读书乃至做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贵“恒”。曾国藩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穷,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泊之观海,如牛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三者之中,曾国藩特别看重有恒。在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就谈到“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常者,恒也。“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为有恒为主。”做到有恒,既是易事,又是难事。说易,因为人人可以做到。说难就在于难坚持,坚持几天可以,支持几个月就难了,坚持几年、十几年,一辈子更难了。

毛泽东也曾说这个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得一辈子做好事。”曾国藩结合自己的读书的感悟,对儿子说:“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蓄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因此,他反复要求弟弟以及自己的晚辈们要做到“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曾国藩不仅要求家人这么做,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曾氏家族后来人才辈出,与曾国藩言传身教有很大关系。

二贵“勤”。关于曾国藩读书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据说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却并不高。有一天夜里他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道重读了多少遍,还是没有能够背下来。这时候他家里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贼想等读书愉睡觉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啊,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诵读那篇文章。贼实在忍无可忍,推门进去说:“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由这个故事可见曾国藩之勤奋苦读。

三贵“专”。曾国藩在家书中经常告诫弟弟和晚辈们读书要专,“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是曾国藩读书的准则。他更是总结出来一套读书方法:“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蝗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读史这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或辞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若夫经史而外,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以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别无书也。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曾国藩从读经、读史、读诗三个方面阐明读书要“专”的道理,可以说这是读书的精要所在,值得我们每一个读书人学习和运用。

看一个人读书,就可以知其为人与做事,曾国藩的读书之道其实也是他为人与做事之道,因为有了“恒、勤、专“这三股精神,曾国藩不仅在学问上不断长进,在仕途上也是步步高升。现代人习惯怀抱一些所谓的成功学,以为就可以找到成功的捷径,其实不妨学习曾国藩“三贵”,或许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胆识」是人生必备的重要条件

人在世间应世,需要有很多的本领,「胆识」就是必备的...

为什么净土法门要不断地讲世间的苦

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其顽迷,而令起厌离。摄则...

及时回望自心,做精神富足之人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这句话或...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

如何为自己卜得一只上上签

明朝憨山德清禅师说:抛却身心见法王,前程不必问行藏...

职场的特效药

有钱当念无钱日,得意休轻失意人。为道了无寒暑变,利...

一切都只在一念心

佛陀说,人生空幻如泡影。生命无常,什么时候会退出,...

佛教与人生

诸位!今天讲题是佛教与人生。先讲佛教,然后再讲人生...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持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咒最大的作用就是断除妄想,去除思虑。持咒,要注意三...

四季中的饮食养生

如果我们懂得正确地吃,能够保持身体健康,人与大自然...

妙莲法师:想当法师先念佛

印光祖师常劝导人,出了家若是想当法师,那就要先好好...

五脏食疗养生的好食材

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一谷补一脏的说法。五谷有小米、大...

【佛教词典】罪报

(术语)罪之报。依罪业而感之苦果也。无量寿经下曰:...

【佛教词典】施非圣果亦有无量

【施非圣果亦有无量】 p0860   俱舍论十八卷十三页云...

一杯水的冷漠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女子抱着小婴儿来到店里,她想为孩...

修行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别...

饮酒的三十六过失

1、资财散失;2、现多疾病; 3、因兴斗争;4、增长杀...

有人骂你,你听不见,他自己就拿回去了

我们经常为什么习定?我们经常练习打坐?就是忍。外相...

你是用什么道理来说服自己厌离娑婆的

我们读天台教观,关键在哪里呢?就是你的善根很重要!...

沙弥的发心

过去,在雀离寺有一位证得阿罗汉果的长老比丘。一日,...

【推荐】供养地藏菩萨能获得十种利益

未来和现在的众生在他所住的地方,在南方清洁之地。南...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很久以前,有一位修行很深的高僧隐居在山林中。但是,...

归依地藏菩萨,即得解脱三恶道报

【过去久远劫中,如是慈愍发恒河沙愿,广度众生。未来...

怀玉禅师上品上生的故事

这里我举一个公案,大家看看。把这位法师求到上品上生...

哪个法门消业障效果最好呀

问: 慈云灌顶法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告诉我们...

专访觉光长老:一生出家皆因前世缘

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这是佛学经典中间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