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慈舟法师《八大人觉经浅释》

慈舟法师  2010/06/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但是归依了佛的,不论是在家、出家,都是佛的弟子。既然是佛的弟子,就应当不管白天和夜里,应当常常亲切真诚地学习和修持这八种大人的觉悟。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一:应当觉悟世间不是常住不变的,是坚硬的国土,也不一定永久坚实的;经过长时间的变迁,高山能变作了深谷,深谷也会变作了丘陵,这是说物质界的不可贪著。

再看我们的身体,不外由地、水、火、风四种物质组成的,这四大物质互相侵害,常常会害病苦,死亡,不能永久存在,结果是会空的。

其次,再看受、想、行、识并这身体的形‘色’,叫做五阴;五阴里实在没有能主宰的‘我’和‘我所’,都是时时刻刻迁变著,转异著,虚伪而不真实,递相代替而没主宰,这是说于身体也不要贪著啊!

不但贪爱身体没有好处,若是昏迷迷地把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现象,印在心中的影子,认为是自己的‘心相’了,这样错误下去,心便是罪恶的源泉了!若把四大虚假合成的身子认为是自己的‘身相’了,则形便是罪恶的泽薮了!能这样观察,不执著了身和心,是渐渐离开生死的方便法儿。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二,应当觉知:若多贪欲,就是苦恼。生生死死很疲劳的苦果,是从贪欲的原因而起:若能少欲少求,不多从事因缘造作,身心就得自在了!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第三,应当觉知:若是心不知道厌足,惟是多求著事物,便是增长罪恶。发菩提(道)心的菩萨可不是这样,能常常念想著知止知足,能安忍著贫困的坚守道业,惟以修养智慧为最重要的事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四,应当觉知:若懈怠懒惰,就不能长进,向下坠落;得常常不杂乱、不止已地向前进行,破除烦恼的恶事;使烦恼魔、阴魔、天魔、死魔这四种魔都摧伏毁灭,出了五阴(色、受、想、行、识。)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眼识至意识的六识。)的牢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五,应当觉悟;因有愚碍,才有生死的苦。菩萨常常念想著广事学习,多多见闻,以成就智慧的增长;有了智慧,还得成就辩才,才能把自己的智慧宣扬出去,教化一切人类以及物类,使一切众生都得到最大的快乐。

第六觉知,贪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六,应当觉知:若是贫苦的人们,就多有埋怨,不顺情理的结了恶缘;菩萨当行财物的布施,用平等的观念,不分怨亲,也不记著从前的恶事,也不憎恶作恶的人们,就是希望他们在坦白悔过中来学习改造,都布施给他们以所需的财物,和大无畏的佛法教育。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七,应当觉悟:财、色、名、食、睡,这五欲的过患。虽然是在家的佛弟子,也不染习世间的快乐。常常念想著出家佛弟子用的三衣(安陀会,作务衣;郁多罗僧,入众衣;僧伽梨、杂碎衣。)和瓦钵,是诸佛标帜的法器,当志愿出家,修习高深的佛道,离开烦恼的垢染,身心清清白白,用那清净无欲的‘梵行’,极高尚远大的事业,来慈悲一切众生,拔除苦恼,与以快乐。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第八,应当觉知:生死像火焰地炽然,苦恼无量数的。发大乘的愿心,普遍的救济一切众生,愿意代替一切众生去受无量的苦恼,使令众生终于得到最大的快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这八种事,是诸佛菩萨那样大人所觉悟的。精进不懈的行道,慈悲为怀的修习智慧;乘坐著法身(真理)的船,到达涅槃彼岸(不生不灭究竟圆满的境界)。再来到生死苦恼的人海里,度脱一切众生。应当知道,乘法身船,就是掌握佛法的真理,坐在真理船中,至涅槃岸,就是到了理论与实践联系,理事相融洽不有生灭、矛盾的境界;自己有了这样的研究与修养,复还加入群众中,在生灭、矛盾丛集的事物中,解除一切问题,利益一切人民,这便是度脱众生。用什么方法度呢?就用以前的八种事,开发引导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知道生死的苦楚,舍离五欲的贪求,修习超越凡俗到达至圣的道业。

若是佛弟子们,能诵念这八种事,在念念的思想中,可以灭除无量数的罪过,进趣在菩提觉道,迅速地到了明白宇宙绝对真理的真正觉智境地。永恒地断了生死苦—日常生活上的矛盾,常久地住在快乐境界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印光法师嘉言录》白话文

(印光大师著;圆涛法师白话译) [封一题词] 宣讲因...

星云大师以佛法度化小偷的亲身经历

四十多年前,我初到台湾时,没有自己的的寺院道场,只...

华严与人生智慧

非常感恩梦老和尚和王教授的因缘,能来此与大家聚会!...

世界上最殊胜的东西

有人在祗树给孤独园问佛陀:请问什么是最犀利的剑?什...

佛陀跟我们的差别

佛陀的生命是万德庄严的,我们的生命是充满着痛苦。当...

让你少走弯路少碰壁的智慧法语

(一) 1.不要在流泪的时候做任何决定,情绪负面的时...

慧律法师-基隆照善寺开示

师公、道庆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家阿弥陀佛!...

五欲的事儿少回向,应多回向得智慧

你受的是皈依,如果不修行,不可靠的。你没有慧、没有...

【注音版】往生论注

...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用佛号来压烦恼,临终时恐怕压不住

恶兽毒虫 藏窜孔穴 毘舍阇鬼 亦住其中 前面的经文,那...

哪些是修净土之人不去做的范围

(上)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今天讲修持门中的第七...

生命的短暂与可贵

时至深秋,天气的寒凉催促着人们添加衣裳。那些在夏季...

不要羡慕神通和发财的事情

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 答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

【佛教词典】塔

亦名:塔婆、偷婆、窣睹波、方坟、佛图 子题:支提 行...

【佛教词典】十乘床

(譬喻)十乘观法。可安住吾等之心。故以坐处喻之。...

修行最大的忌讳就是乱动

当我们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它对我们身心世界最...

星云大师《佛教对心识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信徒: 今天我要跟大家说的是佛教对心...

不贪不染,这就是出世法

我们对于社会上这一切境风,音声色相,男女饮食,你没...

应当用这种心,才能远离一切魔障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

在工作中「默默努力」未必很好

有些佛教徒问我说,把佛法用在工作场合中,是不是就要...

邪淫乃以人身行畜生事

至于邪淫之事,无廉无耻,极秽极恶,乃以人身行畜生事...

为什么净土法门要不断地讲世间的苦

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其顽迷,而令起厌离。摄则...

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知足一法是佛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开示,常常点示。一...

慧律法师《佛教与轮回》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画传

一、少年辟佛,醒悟出家 印光大师(公元1861-1940年)...

佛是日中一食,过午可以供佛吗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佛是日中一食,所以过午不能供佛。但...

对于善法不要得少为足

菩萨面对一切的善法,必须如贫得宝想,无有厌足,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