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浅谈忍辱

2011/08/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每一个佛教徒都知道“忍辱”是菩萨修行“六波罗密多”即六度万行的一度,它是菩萨必须修行的,不可缺少的。若不修忍辱行就不能断除嗔恨心,不能断除嗔恨心就不能使六度修行圆满,六度不能修行圆满也就证不得菩提大果即成佛。

在《看破世间》里登载的一首忍辱歌说:“忍耐好,忍耐好,忍耐二字无价宝。一朝之仇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少。身家由此破,性命总难保。逞财势,结冤仇,到了后来不得了。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胸大无烦恼。”这首歌道出了忍辱的重要性。

虽然佛教认为忍辱无论对他人还是对己都具有很大的利益,可是对于世俗凡夫来讲,他们却不同意此种观点。他们认为若是对人忍的话,就是自己胆小怕事、软弱无能的表现。因而当双方不论是为一件大事,还是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误会,都要争吵不休,不能互相忍让,不愿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反而还要大声地吵到大街上故意让邻居、过路人知道,不吵出个谁是谁非就决不罢休,以显示自己的本领。他们不知道双方总会有强弱之分,强者一时压倒了弱者,弱者并不会因此而服输,他会永远记仇,等到自己有势力之后再去找当年的对头算账。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样永无休止地冤冤相报,不知何时才能了结,彼此双方都不得安宁,更不要说自己的人生快乐了。

从世俗不能互相忍让的事实来看,忍辱的人并不是懦弱胆小、软弱无能的,而是为自己和他人的利益着想的,是具有大慈心、大悲心,心胸广大、强大有力的。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减少自己不必要的麻烦,使自己少一个冤家,多一个朋友。

在大乘佛教中,忍辱比作为人身上的衣服和对待敌人的甲铠。《法华经·法师品》说:“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法华经·劝持品》又说:“恶鬼入其身,骂詈毁辱我,我等敬信佛,当著忍辱铠。”修忍辱行的菩萨正是把“忍辱”当作利益广大众生的甲铠,无论众牛如何毁骂,如何打击都不愤怒,不伤害任何人,亦不执著。就如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之乎?”拾得答道:“只有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以这样的态度对待众生,决不生起半点嗔恨之心,而且还要发大愿,在自己成佛后先来度化他。就像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时,被歌利王节节支解身体,佛陀不但不对歌利王的残忍感到憎恨,而且还要发愿成佛后先来度化他。后来成佛了,佛陀先度化的就是乔陈如(歌利王的后世),这是多么崇高、伟大的精神呀!

我们应当知道,辱骂别人有三种过失:

(一)辱骂别人的人,会因辱骂而发怒,—旦发怒,过去由布施和持戒所积聚的一切善根,在一刹那间都会消失无余。《菩萨经》上说:“嗔怒能消百千劫内所积聚之善根。”

(二)辱骂别人的人会因辱骂而嗔恨,嗔恨积聚在心中,就像毒箭射在心里一样痛苦不堪,不能享受任何快乐。《菩萨经》云:“嗔怒煎熬,失宁静和平,不能享诸乐,睡亦不安宁。”

(三)辱骂别人的人,魔鬼就很容易来侵犯他,使他整日不得安宁。而能忍的人不但会消除自己的罪业,增长自己的功德,还能得到世俗的各种顺缘和安乐,有利于和别人和睦相处,还能起到教化辱骂人的作用。

知道了忍辱有很大的作用,但要怎样才能做到忍辱呢?这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做:

(一)有人辱骂我时,应当想辱骂我的人,在过去世时曾经做过我的父母或者亲属,他们对我的恩德是难以计数的,不应该生起报复的念头。

(二)有人辱骂我时,应当想骂我的人被我在过去世时骂过。他今天骂我、辱我是我应受的报应,我应当接受我的报应,不再去造业生果。况且人都是四大和合的,不是实有的,任他去辱骂我,不关我的事。

(三)有人辱骂我时,应当想每个人都有过失的时候,要宽容一点。孔子也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自己能忍,他最终会感到惭愧的。

(四)有人辱骂我时,应当想众生都是受业力的牵引而不能自禁的,况且他也会受到因果报应,何必还要去伤他呢?

(五)有人辱骂我时,应当想凡夫俗子都在受着苦苦、行苦、坏苦这三苦的煎熬,应该尽力地减除他的痛苦而不应该再去增加他的痛苦。

这样去想,我们去修忍辱也就很容易,再也不会因勉强地忍受,而忍出病来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忍」的重要性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忍是一种度化众生的法门,具有深刻...

从任劳任怨当中修忍辱

我过去读佛学院的时候,我们教务主任慧天长老,他上课...

刘公真菩萨人

【原文】 刘公讳宽①,其治郡也,有过者以蒲鞭示辱。夫...

广钦老和尚的忍辱法语

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

圣严法师:哪怕任怨任劳

任又可称为忍,就是负责、担任、忍辱负重。 对待别人...

淡定与慈忍

记得一位禅师曾经说过,无事忙中老,空里有哭笑 。 当...

为何要先修布施才能够持戒

佛陀是什么因缘,一定要我们先布施、然后再持戒、然后...

一定要在事相上磨练,这种才是真功夫

过去有一个人他很会驶船,他研究很多,是航海的专家,...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天魔出现往往有这几个特色

一般我们除非深入教理,否则很难从魔所说的相似法教理...

8句老人言,9句悄悄话,10句贴心话

8句老人言: 一、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气自己;...

妙莲法师:想当法师先念佛

印光祖师常劝导人,出了家若是想当法师,那就要先好好...

念佛如何得一心不乱

前些日子,有位长期住在美国修行的法师写信给我,提到...

【佛教词典】谛有六种

【谛有六种】 p1377 显扬二卷一页云:诸谛有六种。论曰...

【佛教词典】弃舍

【弃舍】 p1186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页云:复言:世...

蛇头与蛇尾

从前有一条蛇,有一天,蛇头与蛇尾巴吵了起来,抢着要...

圣严法师《不要以感性来修行》

害人的感性就是有心欺骗他人,蓄意使人上当,或者自己...

体悟苦谛的小沙弥

在人间,父母、子女亲情难以割舍,面临生离死别之时更...

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念佛念法念侣僧伽

圆瑛大师是中国近代非常卓越的一位宗教领袖,值得我们...

如何应对长时间的大逆境

问: 如何应对大的逆境?尤其是时间较长的逆境。 大安...

做点好事有点功德,但被这个吃掉了

在《正心地观经》中说,我们的心就是夜叉。为什么说心...

圣号的成就来自于佛的愿力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诸佛与众生的互动不是单方面的,...

心灵的七个境界

凡是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却一定是心...

念佛摄心的方法

原文: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

如何才是真正的吉祥之相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

多行善事必有善报

《三字经》中只举了两个教子模范的例子,一个是为子三...

五阴身不可以离开法身,法身也不能离开五阴身

如果如来的清净法身与五阴身不异,就是两个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