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是否自己真正的皈依了

2011/08/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寺院里来烧香拜佛,他们在形体上也十分的虔诚,姿势规范的磕头、顶礼佛像,可惜他们的心不虔诚,也根本不懂什么是佛菩萨。

拿了一点的供养来求佛菩萨保佑其升大官、发大财,或是其他一些不合乎社会道德、不符合善行标准的事。在他们的心里,便认为:“今天我给了你钱,你就得帮助我实现我的愿望。”如果自己的愿望没有实现,就认为佛菩萨不慈悲、不灵验。

佛菩萨不是生意人,供养也不是做买卖。向佛菩萨求升官发财,佛陀当初可是抛弃了权位,而去乞食。如果按照供养的大小,得到权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少,那佛菩萨就成了贪官污吏;如果违背社会公德、损人利己的行为都能应允,那佛菩萨就成了黑社会了。

佛教的根本教义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调服心性”。净化自己心灵,消除贪、嗔、痴、慢、邪见等心灵的污垢,达到彻底的人格的完美和智慧最高的境界才是佛。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不了解佛教教义一般人的身上,皈依上师、三宝多年的佛教徒也会出现,不禁让人感到惋惜和遗憾。皈依不仅仅是在上师、三宝前进行一场仪式,也不光每天嘴上念念“南无古如毕,南无布达亚、南无达尔玛亚、南无僧伽哑”的皈依文。真正的皈依是心灵上的信归,相信上师、佛陀有着完美的人格典范,无限怜悯众生的悲心和洞彻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相信佛法是唯一能够让我们彻底远离一切痛苦和不幸,得到一切快乐的如意宝珠,相信圣贤僧是同道相助的道友,先行一步的“带路人”,我们的心里有对佛菩萨的崇高敬仰并以佛菩萨的精神及所展现的行为规范为目标,不断地提升自己、超越自己。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一心相信,依靠上师、三宝,表现在:

一、思想上,对于上师、三宝的教诲真心相信并熟记在心,尤其在与自己以往的价值观念相冲突时,要选择上师、三宝的教诲为指导思想,并坚定这种思想。很多学佛人有这样一种现象,说起别人来,总能以佛法的道理做依据。维护起自己来,也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听起来也很有理由,显得自己很委屈——对不起,这种道理没有用,这些都是世俗的道理,佛法里没有为自己辩解的道理,只讲修忍辱和自我奉献,有的人用“佛法不离世间法”来为自己找托辞,“佛法不离世间”是指修学佛法的次第,先要树立善恶业报、三世因果的世间正见,弃恶从善、舍邪归正,于人天道上渐次出世的无我正见,并不是说人我是非的道理在佛法中也适用。

二、行动上,以佛法中规定的戒律严格要求,作为自己行动的标尺,并拿这个标尺时刻检验、衡量自己,用以纠正自己的错误。只有把佛法铭记在心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才是真正的修行,才是真正的皈依。如果仅是口头念念,就似鹦鹉学舌,如果拿这些道理去衡量别人或是作为炫耀的资本,佛法就成了戏论。

当我们对着莲台上庄严的佛像顶礼时,是提醒自己努力学习佛菩萨的精神,是表达对佛菩萨的敬仰和向往,并以此策励自己去努力。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对财富有种特殊的感情,好多弟子也对黄财神修法很有兴趣,密法中有很多方便的法门,能在某一方面有特别的感应,但前提是不论修何种法门都是以菩提心为基础,利他心是修任何法门的内在要求,只有心和佛菩萨相应,才会有感应。

许多藏传佛教大师曾说:“佛教从入教、发心到成佛的整个过程都是皈依。”当你们每天口念皈依文时,请认真的检验一下自己的内心,是否真正的皈依了上师、三宝,还是仅口头上念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友间讨论佛法,说错了是谤佛谤法谤僧吗

问: 佛友之间讨论佛法的时候,说错了话是否就是谤佛谤...

圣严法师《皈依三宝的好处》

归依三宝的好处,实在太多了,可以求得现世乐,可以求...

律航法师:三皈五戒的问答

三皈依的问答 问: 什么叫做三皈依? 答: 皈是归向,...

【佛学漫画】皈依

对于真心学佛的人,不会觉得皈依仪式是多余的,反而会...

接触佛法半年多,为什么对佛法没有什么疑问

问: 我较深入地接触佛法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别的师兄...

佛教禁止占卜打卦,为何又有《占察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这部经不晓得大家有没有听过?我开...

男众入寺应注意的事项

清信士即对佛法有清净信心的男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

佛弟子平时自修的几种方法

一个人为什么要修行呢?主要的是训练自己意志坚定,如...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推荐】老鼠托梦昭示邪淫之报

2005年前还没有对佛具备正信,直到2005五一期间,才体...

若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

持戒对修行很重要 学佛不论修何法门等,总以持戒为本。...

心中妄念纷飞,要用什么方法对治

问:心中妄念纷飞,应当用什么方法对治? 答:佛在《...

把「牛」释放,幸福才有可能出现

问: 佛教常说放下?什么是放下?怎么才放下? 一行禅...

【佛教词典】南宗

(流派)自初祖达磨倡禅至五祖弘忍为一味。弘忍弟子,...

【佛教词典】纳戒

(术语)受戒也。纳受戒体于身中之义也。传灯录(赵州...

圣严法师《对事不对人》

不论我们在公司担当何种职务,都要顾及整体,而且要对...

报父母养育恩德,是一切众生本有的天性

孝道在我们中国固有文化中,是极为重视的一种德行,所...

念诵《普贤行愿品》能得到五种果报

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速见如来无量光,具...

禅修时的内省观照

禅修不是为了追求什么事物,而是去发觉我们个性和行为...

在家居士修什么法门最契机

问: 在家居士修什么法门最契机?能够尽快了生死? 慧...

一辈子造罪业,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那有人也许看到这个经文就问了,他一辈子造了这么大的...

潇洒人生

一位小公务员在剧院看戏,打了个喷嚏,唾沫星子溅到了...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三车火宅喻

轮回世间正像能能燃烧的恐怖住宅一样,灾难不断、充斥...

以淡定心去面对烦恼事

怨起于心,结于心,所以当了于心。以一颗淡定的心去面...

灾难的启示与佛教的无常观

经云:高必坠,聚必散,合必离,生必死。因一切有为法...

西方莲台的「三辈九品」

观无量寿佛经说。西方莲台有九品。今略说之。 上品上生...

惟贤长老《修学佛法的基本纲领》

尊敬的夏林长,各位护法居士: 我这次从重庆出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