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家居士的两种误区

2011/08/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徒分为出家人和在家人两种,出家人是以修学佛法为职业,并以住持教团使佛教得以延续和发展,以弘法利生为主要职责。对于在家人来说,修学佛法的方式不能和出家人一样,在家人首先要尽其家庭、社会的义务,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佛教的发展做出些贡献。

但对于现在很多在家居士来说,经常存在两种误区。

一、 出离心不强,执着较重

皈依佛门,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苦的觉受,每个人进入佛门也各有其原因:很多人是因为生活的不如意,少数人是了解佛教而产生信仰。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就产生了求不得苦,有人在体验苦中觉悟,认识到正是种种贪心造成了自己的痛苦,所以要去除贪心;有人带着各种祈求进入佛门:求升官的、求发财的、求家庭和美的、求生活富裕的、求飞黄腾达的、求子孙富禄的、求病苦消除的、求延年益寿的。祈求心下,所有的修法都是为了眼前的目的,这些都是执着于现世的各种表现。

在各种执着中,比较突出的是:某些女众的情执较重,某些男众的淫欲心较强。好像在现阶段,女众特别多,我们就主要谈女众的问题吧。情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执着自己的男友或丈夫,不少女众是因情感上受到挫折皈依佛门的吧!现代社会家庭都比较脆弱。离婚率持续升高,第三者、婚外情等破坏家庭的因素较多,心灵受到创伤的女众希望伤口在佛门中能够抚平,希望自己的悲伤能够得到抚慰和关怀,上师的慈悲让她们感到了温暖和关爱,在感恩上师的同时,很容易把自己对男女之情错位的寄托在上师身上。便有了妒忌他人和上师多接触、希望上师全心全意注意自己、关爱自己。还有一点是,一般来讲,上师人格都比较完美,风度翩翩、很有魅力,在世间很难找到像上师这样的人,有些女众就会把自己感情错误投射。这种情感的错位是最严重的恶行,在这种不正确的心态下,会产生妒忌、嗔恨种种恶心,并伴有外在造恶业的行为,同时也会阻碍上师弘法利生的事业发展。

二是执着于自己的子女。母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值得歌颂的,但作为母亲,对子女要有正确的心理并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成长,要认识到孩子是个独立体,不是自己的所有物,同时要担当起教育子女如何为人处世,使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的责任。可惜,很多母亲常有两种误区:一种是把子女当成自己的所有物,比如说,和自己的丈夫争风吃醋,尤其是夫妻发生矛盾时,希望自己孩子和自己一心,听自己的话,反对他(或她)的父亲。还有的是:自己的儿子成家立业后,对儿媳横竖不顺眼,认为是儿媳抢了自己的儿子。还有的母亲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子女身上,希望子女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人生道路。另一种是过分的溺爱自己的子女。自己的子女仿佛永远是对的,同时也不允许任何人批评自己的孩子,包括自己的丈夫、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甚至是学校的老师等。这种情况下,没有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孩子根本不懂什么是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变得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这种孩子长大后,轻则一无是处,重则导致犯罪。

请母亲们好好地想一想,认真的问问自己,对待子女多少是出于母爱,多少是出于情执呢?

对现世的执着较重(包括情执)的原因是没有生起出离心,把现世一切看做是我的拥有,便是快乐。没有认清现世享乐的本质是苦的真相,也没有生起无常的观念,如果明白——人随时都可能死,死亡不会提前通知就会降临,死的时候,所拥有的一切带不走一分一毫,也不会有人陪伴,死的时候只有在世时修习的佛法才是真正的有用,就会放下对现世的执着。

二、不去承担该承担的责任

这种情况主要存在于生起些出离心的学佛人,因为有了厌离心,便对工作、家庭及平日的生活产生厌恶,想独自清静的修行,觉得其他事情都是打扰自己,耽误自己追求解脱。

大乘佛法的精神是舍己利他,对于在家居士易贯彻大乘佛法的精神,为社会做贡献,照顾好自己的家人,也是为众生服务,虽然我们没有能力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是通过自己的付出,总可以让一部分人满意,只要全心全意、心无所求,不为自己的私欲、真心为他人服务,哪怕对象仅有一人,也是在贯彻大乘佛法。在尽自己的各种责任后,如有能力,再来为佛教事业的发展贡献微薄的力量。

因为在家人各自情况不同,修学佛法可以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每天抽出一段时间来修学自己的法门,在家人如果修得好,通过对他人服务展现佛法慈悲的精神,也是在弘扬佛法,弘扬大乘佛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少管点事,多办成事》

二十年前,我担任佛光山佛学院院长,美国白雪溜冰团将...

吃饭也是修行

我们吃饭时也要检查自己的心态:是带着贪心在吃?还是...

圣严法师:自见本性,无有差别

一、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六祖坛经》的第十六条说:...

以愿力来引导善行

关于这净业三福,智者大师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他说...

星云大师《学佛的次第》

第一篇 信解行证 壹:前言 佛教八万四千法门,浩瀚深...

依生灭法而发菩提心,这个菩提心是非常脆弱的

当我们发了菩提心,所要处理的,就是内心的问题。发菩...

星云大师《青年之病》

各位同学: 刚刚下了一场大雨,新建的西来泉挡土墙工...

对在家居士的一番苦口忠言

我们大家都清楚,新的一年已经到了,在新年开始,为了...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酒戒的开遮持犯有哪些

前面的四条戒,我们叫作性罪,就是杀盗淫妄,它的本质...

来到这个世界,你我都是过客

我刚出家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在闽南佛学院读书的小师父...

没有成就之前,一定要广修供养

在修行没有成就前,一定要广修供养。在唐朝,有位叫悟...

首楞严王三昧对治的重点

《楞严经》前面的三卷经文,佛陀等于是讲到了大乘佛法...

【佛教词典】建初寺

(寺名)康僧会至吴,感舍利而化吴王孙权。权为建塔,...

【佛教词典】大士签

(物名)别名观音签。于观音像前抽竹签以决吉凶也。佛...

生气对身体的伤害

每个人,几乎都知道心情不好,对身体是巨大的威胁!就...

杀生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

原则上说,不杀生戒的重心在不杀人,所以,杀人是重罪...

永远布施欢喜心

现在我讲施心,能舍,舍什么呢?属于我自己拥有的、属...

改变思维

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很受消费者的喜爱,每年的增长...

念阿弥陀佛能否灭除定业

原文: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将谓...

对治我们的烦恼习气

这个习字,早先它是什么意思?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

念《地藏经》出了障碍怎么办

底下就是佛所说的偈子,是前头长行文的重颂。 吾观地藏...

大安法师:【无我】能适应繁忙竞争的现代社会吗

问: 无我是一种心态吗?有时当什么事都一起来的时候...

人起颠倒的时候,福报也救不了你

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假如说一个人不小心受...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坐的基础

静坐对我们的身心都有好处。它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及心理...

慧律法师《心的真相》

修行,并不只是让环境更加舒适而已,一般人常会要求生...

释迦牟尼佛的五百大愿

释迦牟尼佛往昔为海尘婆罗门时,曾发五百大愿。誓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