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世间人临终的三种执着

2011/09/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般人到临终时有什么样的执著呢?一般有三种爱,爱就是执著。

第一种就是境界爱:对环境的执著。

我们活了一大把年纪,应该看过好多人的死亡。没有学佛的人,他的死亡,最后的执著,第一显现出来的,就是对环境的爱。所谓环境,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亲人,我们所住的地方,还有我们的名呀、利呀、地位呀,这些执著。因为想到“哎呀!我即将离开了”,所以依依不舍,跟亲爱的人依依不舍,跟一生辛劳所建立的家业、名位依依不舍。

但是,再怎么执著都非离去不可,到最后这一切全部都要离开,无可奈何。

第二种执著就是自体爱,即爱自己的身体。

或许大陆比较朴素,台湾都讲究种种保身的化妆品。只要是女众,她们的化妆品都很多,有洗澡时用的,有洗澡前用的,有洗澡后用的;头发也一样,皮肤也一样,衣服也一样,琳琅满目。所以在台湾,女人的钱最好赚。电视广告往往都是女人用品,渐渐地,台湾男人也开始这样,也去美容,甚至割眼皮,要他的眼皮像某位男明星一样,这就是自体爱。

在生时,执著这个身体,死时也是执著这个身体。因为他没有学佛,只晓得这个身体是他唯一的、最真实的,而不晓得这个身体也是假的、因缘和合的、一时拥有的、最后非离开不可的,所以第二种就是自体爱。

最后的执著,就是当生爱,当生就是未来。

因为身体也是无可奈何、非离开不可了。好了,离开身体之后,糟糕了,要到哪里去啊?到底有没有死后的世界?是苦,是乐?他最关心的,最后就是这个了。

在生时认为人死成灰,好像灯灭了,什么都没有了,很顽固。到最后才慌张起来:“糟糕!以前我认为人一死就一了百了,现在不一定是这样,万一有死后世界的话,那将怎么办?那到哪里去?去接受快乐还是去接受痛苦?”那时他才懊悔起来。《无量寿经》讲:大命将终,悔惧交至。

在生时,没想到死后这件事情,将一生的青春奉献在儿女身上,浪费在贪图五欲之上,都没有为自己的生死大事来准备、来计划,通通没有,要死了才懊悔起来,所以说“大命将终,悔惧交至”,内心既懊悔,又惧怕。但懊悔也来不及了,因为不可能回到人间继续过生活啦,一离永离了,跟情深意重的父母、先生(太太)、儿女永别了,所以非常悲伤。

同时,懊悔过去人家劝他学佛,他一口顶回去,说:“没有因果报应,没有天堂地狱,没有善恶,学什么佛!心好就好了嘛,还学什么佛!”所以这时懊悔了。“悔惧交至”,就是指这种临终人的心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临命终时无障碍该安立呢

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

大安法师:临终昏迷是否能往生

问: 临终不论什么情况,乃至昏迷,亦得往生吗? 大安...

【推荐】心中一无牵挂 才能得大自在

有一个人搭船去英国,途中忽遇风暴,全船的人都惊惶失...

破坏亲人往生正念,其罪过极大无比

汝母七十一岁,来日无多。须为家中眷属说,大家日常在...

【推荐】正确的临终关怀,应该要提前做

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及预为眷属,示其利害。...

【推荐】念念生灭,无以把捉,忧在哪里?

因心情很糟糕,徒步去了正定的临济寺,十多公里的路程...

所有的魔障都跟五阴有关系

我们来看甲二的内破魔境。这地方有三段,一、总标五阴...

「十念业成」,不必执着到底几念

问曰:心若他缘,摄之令还,可知念之多少。但知多少,...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念佛持咒时容易昏沉犯困,是业障现前吗

问: 师父,念佛或持咒时容易昏沉犯困,是业障现前吗...

弘一大师自述「不堪回首」的人生

他是20世纪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前半生,他学贯东...

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修善差别

我们看到很多非佛教徒,也会做一些慈善事业,他们也修...

【推荐】千般装点,只为半寸之眼;百种音乐,只为一豆之耳

【原文】 千般装点,只为半寸之眼。百种音乐,只为一豆...

【佛教词典】五阴炽盛苦

梵语 sajksepena pacopādāna-skandha-duhkha,巴利语...

【佛教词典】无痴

【无痴】 p1041 显扬一卷五页云:无痴者:谓正了真实为...

相信了弥陀的功德,才能把名号执持住

相信了阿弥陀佛的名号的功德,他才会去执持啊!执就是...

念佛之人当孝敬双亲,不可偏执速死求往生

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分别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至诚恳切的慈悲心与六和合

一、和合 和合,就是团结。我们能将散沙般的佛教徒团结...

息灾卫生豫说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以故古圣贤皆制治于未乱,保邦...

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哪怕念十声阿弥陀佛都会令我们往...

修慈心禅的方法

以自己为对象 你们也许注意到了这个经文的第一行:愿我...

仁、义、礼、智、信对内脏的影响

◎一个人,只要是心正了之后,气就正,气正了之后,形...

职业与信仰有冲突该如何处理

问: 职业与信仰的冲突如何处理?如何学佛? 宏海法师...

造佛像的功德利益

自从优陀延王造像以后,佛教造像一直延续到现在 ,可见...

阿弥陀佛临终接引的重要性

阿弥陀佛保任一件事,这个事很重要,就是临终接引。临...

楞严咒为一切诸佛之母,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持楞严咒: 向内开显真如,向外感通诸佛 欢喜、生善、...

修出离心

佛法是因果法,我们修行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取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