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诸佛皆以慈悲为根而行菩萨道

2010/07/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弥勒所问本愿经》中,佛告诉阿难:

我在因地求道,历经千辛万苦。过去世时,有一位王太子宝花,长相庄严。他出门见到一位得了癞症的病人,就问:什么药能治好你的病?

病人回答说:得到国王身体的骨髓、鲜血等,涂在我身上,病就会好。

太子听后,便破开身体取出骨髓、鲜血,至诚布施病人,心中没有丝毫悔恨。

佛说:那时的王太子,就是我的前身。四大海的海水还可以斗量,我为寻求无上正觉所施舍的骨髓、鲜血等,不计其数。

《大智度论》中说:

在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面住着许多飞禽走兽。

一次,森林不幸发生了火灾,三面都燃起了熊熊大火,只有一面隔着大河,群兽被大火逼迫得无处可逃。

佛说:那时,我是头身体庞大的鹿,力量极大。我前脚跨在大河的一岸,后脚蹋在另一岸上,让所有的野兽都踏我背渡河,直到皮肉都被踩烂,当时以慈悲力一直安忍至死。

当最后一只兔子走来时,我的气力已经耗失殆尽,但我还是强打精神,硬忍着让它平安走过。

等兔子过了河,我的脊背也折断了,便堕水而死。

诸如此类,以大悲心为众生奉献生命的菩萨行,不仅是现在,长久以来一直勇猛修行。

前面得度的那些野兽,就是今天我的弟子们的前身。最后一只兔子,就是须跋陀。

佛陀生生世世为了利益众生精进行持,直到今天仍不休息。

世尊还在《大集经》中说:

我往昔为了一切众生修持菩萨行。为此法眼,于众生起大慈心。我曾经奉献的身体鲜血,量同大海;施舍乞讨者的头颅眼耳,高似毗福罗山;舍弃的鼻舌等,如同十突卢那;舍弃的手脚等,也等同毗福罗山;施舍的皮肤,可以覆盖整个南赡部洲。

我也施舍过不计其数的象马、仆人、妻子、王位、国土、城市、宫殿、村落等……

父母、师长身受病苦,无人救护的,我为之救护;无所归依的,我为其归依;无所趣向的,我为作趣向,让他们各得其所,悉皆安住。

如是,我在三大阿僧祇劫中,因悲愍一切苦恼众生,而发起大坚固的勇猛心,长夜之中修持无上菩提之行。

如今在这没有大导师、佛法稀少的黑暗时期,在芸芸众生界中,我发心愿成无上正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何谓「八解脱」

八解脱,在没有修成就的时候,叫做八背舍;修成功了的...

每个月这十天做好事,功德都能加倍

佛还同时告诉我们,修十斋日,这是对没有时间修行的人...

【推荐】平常没什么感觉,临终时你就知道怕了

如果一个人,他对过去的业都没有处理没有处理的意思,...

关于施食的看法

关于施食的看法许多师兄因为害怕鬼神,不敢施食,甚至...

不要恼害众生,你以后修行就没有障碍

这个不害,我们上学期研究小止观时,有谈到:有些人修...

透过声音使心灵稳定下来

观世音菩萨由于修习《楞严经》的耳根圆通法门,证入诸...

若能成就此法,于其中获益良多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对比丘们开...

禅坐时需克服两种情绪,防止两个偏差

打七到第九天,如果功夫用得好的话,应该有些消息。在...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世间人临终的三种执着

一般人到临终时有什么样的执著呢?一般有三种爱,爱就...

科学研究:善念能延长人的寿命

说起因果律,人们都会点头认同,因为物质世界是有规律...

吃素十大好处

国际素食日(或国际素食节),是一个自1986年开始来源...

徐恒志居士:学佛者的苦闷

从来学佛的人,常常会发生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 已认...

【佛教词典】见结

见结者,即三见,谓萨迦耶见边执见邪见,见结所系故,...

【佛教词典】三时性

(名数)谓编依圆之三性也。...

明一法师:打游戏是否造业

昨天有人问打游戏是否造业的问题,这是肯定的。因为我...

一发心诵经口就臭,是诵还是不诵

问: 弟子一发心诵《华严经》口就臭,不诵的时候,口就...

寻找禅心

南天寺无德禅师举行小参时(禅师依学僧的需要,而不定时...

一时的善念,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唯识学把整个凡夫到成佛,把他的修行分成五个阶位:就...

早起的人,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1. 首先自然是精神会变好 睁开眼的那一刻,清醒的一天...

应如何称呼出家人

佛教的教制、教职在各国不尽相同。在我国寺院中,一般...

你造罪时心安理得吗

你因为忆念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你在造罪的过程中...

【推荐】何妨大肚包容

镇江定慧寺的弥勒殿有这样一副对联:眼前都是有缘人,...

为什么楞严咒一定要用心去持

佛陀在讲楞严咒之前,他把楞严咒的一个持诵的方法,跟...

不念佛的时候能否达到不起杂念

问: 我们念佛时没有杂念,不念时还有杂念。这是工夫...

佛陀降伏毗沙恶鬼

世尊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在拔祇国的国界处...

【推荐】争吵是灭亡之源

昔日,于波罗奈都城,有梵与王治国。那时,释迦菩萨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