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人处事效仿弥勒菩萨

2012/07/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人处事效仿弥勒菩萨

现代人常因人际关系紧张,感到心理负担很重,或人生的压力太大,我们有没有想到从自己这边行动起来,化解人际关系的冲突?改善与众人的关系?如果有心的朋友,就会发现我们身边有一位无声的老师。

在寺院的山门、甚至许多商店中,我们会见到中央供奉的一尊菩萨像,他便是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的弥勒菩萨。我们看他那笑咪咪的样子,分明是在告诉我们:「要想人际关系和谐,先要笑脸迎人,不能发脾气,一定要欢欢喜喜。」我们再看弥勒菩萨,他肚皮很大,代表什么都能包容,不与人计较。弥勒菩萨的形象就是教给我们要存平等心、呈喜悦相――对待任何人、任何事物,心理都欢欢喜喜、平平静静的,不要跟任何人计较。

弥勒菩萨有着许多令人敬服的特质,他「豁达大度」的肚量为我们所共知。心胸宽大自然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宽大的心胸,可以转紧张的关系为和缓,可以化怨怼为友。有一回,释迦牟尼佛的一位大弟子被一位婆罗门侮辱,但他对于婆罗门的辱骂只是充耳不闻,未予理会。因为他知道,一个会以辱骂别人来凸显自己的人,在个人的修养和品行上都有问题。婆罗门见到他无端被自己辱骂,不但没有生气,且微笑地答辩,真不愧是圣者,终于自知理亏心虚地离开了。这便是豁达心胸的力量。

弥勒菩萨教我们处人、处事均要大度一些。就拿穿鞋子来说吧,我们买鞋子都知道要多预留一点空间,否则穿久了,会因脚和鞋子磨擦得太厉害,而起水泡,或挤压过度,以致痛苦难忍。人际关系也如此,如果心地豁达,什么都能包容,不与人计较,也一定能营造心情轻松的人际关系。

我们都有过这种经验,就是盛怒之后,再反省便会发现:「我当时也可以不必那么愤怒的,其实事情也不是那么严重,不知道他(受气者)现在的感受如何?」但当遇到那种使人愤怒的情景时,往往会按捺不住怒火。因此,我们必须透过日常生活不断地磨炼自己,使自己也拥有化解、疏导愤怒的智慧和能力。由于我们不是顿悟的圣者,便只有靠着时时关照自己内心的功夫,使自己臻于能忍辱、能容人的宽怀境界。

我们还应该效法弥勒菩萨笑口常开的个性,并学习他用积极开朗的态度面对一切问题。在这充满自私自利染污、过分宣扬竞争的繁华世界之中,唯有以最自然无争的态度,并处处流露服务他人的意念,才能散发人性至真、至善、至美的光明面。日谚有云:「笑门福来。」如果你想要福气的话,就在每天用真诚的笑容迎人吧!

在与人相处时,多在心里想想弥勒菩萨,多在行为上效仿弥勒菩萨,您会发现另一番和谐、美好的新境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吹灭心头火

报纸有一则这样的新闻:一个青年,因为追讨朋友欠他的...

气柔心细不战而胜

周朝时代有一位专门养斗鸡的人叫做纪渻子。斗鸡,顾名...

三种方法可以检验益友

《过去现在因果经》:朋友之法,其要有三:一者,见有...

赞美的魅力

有一项管理发现,最受欢迎的同事是有团队精神、乐于助...

怨天尤人只会让自己更痛苦

有一天我去法鼓山工地踏勘地形,一路上都有带刺的藤、...

近贤远愚,不可不慎

世尊在世时,经常带领弟子们游化人间,教化众生。有一...

圣严法师《做好人际关系》

问:有些人说做人比做事难。如果在职场受人冤枉,是要...

一定要在事相上磨练,这种才是真功夫

过去有一个人他很会驶船,他研究很多,是航海的专家,...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痛念生老病死苦,真发无上菩提心

大家都知道,娑婆世界的众生刚强,难调难伏。这个娑婆...

不能只为今生做打算

由于我们的目光短浅,我们通常都看不到更远的地方,我...

20种五谷杂粮的药用价值

一、小米: 小米能益肾和胃、除热补虚、安神健胃。小...

常念「生死无常」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这是印光大师警示我们学佛者的佳...

【佛教词典】四假

(名数)成实论中又明四假:一因生假,一切之有为法,...

【佛教词典】法华玄论

凡十卷。隋代嘉祥大师吉藏(549~623)撰。又称法华经...

「一实相印」在《无量寿经》里的表达

辨体一实相印(十如是) 下面看辨体,辨释这部经典的体...

幸遇大乘诸经,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

原文: 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若非宿有因缘,佛经...

「爱听佛经的鳄鱼」与「吃素的猫」

700公斤大鳄鱼爱听佛经性情温驯 中国台湾网消息据台媒...

殊不知此下疑情,方才是得力处

蕲阳慧玉慧觉二禅人,参老人于黄梅紫云山。自云心中生...

学佛后必须知道的八项因果定律

1.改脾气是关键 学佛后,首先要改掉生气的脾气,因为它...

初入佛门要学哪些佛经

问: 初触佛门,想先学《地藏经》,再学《楞严经》,...

什么是十信位

接着我们来看看菩萨的果位。这个菩萨的果位是根据《菩...

梨打痢头

从前有一个患了满头疥癣的人,他的家人为他买了一顶华...

人要学会放弃昨日的烦恼

人要学会放弃,放弃昨日的烦恼,在落泪以前转身离去,...

紫磨金盘

有一少年和舅父二人以贸易为生,常常到异国采购。这一...

心性本来具足,但要靠因缘来成就

有人问蕅益大师说:大师!你老人家开悟了(蕅益大师二...

念佛对治恶业障道

恶业障道发相,亦有三种:一沉昏闇蔽障、二恶念思惟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