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赞美的魅力

2012/05/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一项管理发现,最受欢迎的同事是“有团队精神、乐于助人”的人。他们以团队的思想思考问题,而非以自己工作的需求作问题的切入点,并据此关注同事及主管的工作需要。这样的人回让老板觉得是从大格局看事情的人才,自然不会升迁无望。

此外,要习惯赞美别人的工作表现,这是东方人难做到的一点。我们可以回想看看自己上一次赞美别人是什么时候?我们可以记得天天吃饭,却忘记了人生最重要的精神食粮“赞美”。赶快开始习惯鼓励及赞美工作伙伴,这会让你成为拉拉队队长,是别人感到你的温暖让人觉得你可以信赖。

如果说人生在世,连一句发自善意的赞美。都不能做到,而汲汲于藉赞美来骗取回报的话,那我们一生之中,除了失败之外,还能奢望得到些什么那?

谈起赞美,小戴堪称个中翘楚。

有一回,在公司的会议上,有一个同事提了个报告,他的报告寻常无奇,现场也没得到掌声,散会后,小戴和这位同事在厕所相遇,他对那位同事说:“你刚才的报告很好,简单扼要,我很欣赏你!”

这位同事本来就不指望得到谁的注意,但小戴的几句话,却让他心情愉快了一天。

每个于小戴相识的人,都会很快与他建立友谊。小戴也常对别的同事表达的他欣赏,碰到男孩穿了新衣裳,他会不经意地说:“哦,真帅!”碰到女孩换了新发型,他也会睁大了眼睛说:“原来是你,我以为是那个美人来了!”

不管他的欣赏是真心还是客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每个人听力他对自己赞美的话,都会笑逐颜开!赞美不但让别人高兴,也让自己获得里无数友谊和协助,大家受了他的赞美,好像都对他有亏欠似的!

百老汇的一位喜剧演员有一次做了一个梦:自己在一个座无虚席的剧院给众多的观众表演 ——讲笑话、唱歌,可全场没有一个人发出会意的笑声和掌声。“即使一个星期能赚上10万美元,”他说,“这种生活也如同下地狱一般。”

事实上,不止演员需要鼓励。如果没有赞扬和鼓励,任何人都会失去自信。可以这样说: 我们都有一种双重需要,即被别人称赞和称赞别人,真诚的赞美感动每个人。

人人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我们只需要把它说出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一生中这八种朋友是必不可少

有这样一句歌词:朋友多了路好走。于是,我们便急着把...

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

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这是经常听到一般人慨叹的话...

古人教你怎样识人不走眼

通则观其所礼 一个人发达了,要看他是否还谦虚谨慎、彬...

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佛教说: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孔子也要求人们...

迷信咒语的人

有一个愚痴的人,每天都闷闷不乐!邻居看他这么不快乐...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问: 尊敬的师父您好,现如今人与人之间有好多矛盾,...

感受是跟你的业力有关系

诸位要知道一个事情,当你看到某一个人,你起快乐的感...

如何劝人改错

问: 团体里有人习气重,恐将影响新发意的菩提种子退...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吃沙而亡的比丘

《百缘经》中的故事──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一位婆罗...

愿所有苦难众生,永不再流浪生死

这是我人生中的真实经历。 一场大病之后,我一直想把我...

佛为优陂夷说斋戒法

昔日,佛在舍卫国弘化。当时,城东有一位妇女的孩子名...

问一声汝今何处去,望三思何日君再来

放下,就会自在 若悲心庄严,则为人中天,若人无悲心,...

【佛教词典】偶讲

(行事)维摩会法华会等,讲者问者之对配,谓之偶讲。...

【佛教词典】福亮

日本三论宗大和元兴寺之学僧。又作福领。本系我国隋唐...

现在虽很强健,但要做死了想

现在虽很强健,就要做就要死了想。 那个意思是,虽然咱...

学佛,是学会生活

学佛,是学会生活。因为佛法,并不在生活以外,而是在...

【佛学漫画】持安忍

持安忍...

趁年轻时赶快修行

莲花生大士云:趁年轻的时候努力的修持是极为重要的!...

【推荐】戒律中对僧人从事占卜算命的观点

佛教的基本义理是反对占卜算命的。那么,这个线索从哪...

喜爱调戏异性终受苦报

我老叔家的女婿,是个很热情的人,他虽然不是我的亲姐...

罗刹相争 比丘证果

摩偷罗国有一位男子,向父母表明自己想要发心出家,随...

修净土人的三种力量

第一个弥陀大愿力,就是佛力不可思议,你对弥陀本愿的...

杀生业报因果实录

序 「因果报应」是中国社会里所熟悉的观念,每遇善人...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

我们临终的那一念,必须有三种忆念

佛教讲到我们生命的现象界,主要是靠因缘的力量来创造...

除了自己,谁也不爱

佛陀曾遇到这样的事:有一天国王来到佛陀跟前听法,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