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痛苦的发生与消失》

圣严法师  2010/09/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只要谈到佛教教理,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苦”。佛教说“众生皆苦”,释迦牟尼佛也是因为充分感受到人生充满了生、老、病、死等苦,才希望能够藉由修行得到解脱。佛陀开悟之后,首度阐述的佛法基本真理就是“四圣谛”:苦、集、灭、道,苦是其中一个重点,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发现到的。

苦从何而来?苦的原因并不是食物、衣服等物质上的缺乏,而是内心的挣扎、矛盾和无法排解的心结,也可说是“内心的苦闷”。我们所感受到的一切痛苦,其实都是我们自作自受、自己制造出来的。在生活当中,由于我们的愚痴,不明白因果的道理,才会造成心理、语言、身体等方面种种不当的行为,这些不当的行为进一步又为自己制造受苦的原因,并且不断地造成因果循环,就像捡石头砸自己的脚一样。这些痛苦形成的现象,就叫做“集”,“集”有集合、集拢、聚集在一起的意思。

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对于苦,菩萨以不制造苦的原因为根本解决方法。然而,凡夫却只会一味躲避苦的结果,一旦遇到痛苦的事,就希望赶快逃离,在逃的过程中还拚命制造另一个苦的原因而不自知。其实苦的结果有点像自己的影子,正所谓“如影随形”,就像在光天化日之下,想要把自己的影子甩掉一样,即使拚命地跑、跑得疲倦不堪,影子却还是跟随在左右。除非自己的身体消失,影子才会不见。

所以,如果我们不停制造苦的原因,苦的结果势必永远追随著我们,就像吃完饭后,桌上的残羹剩菜、汤汤水水总要自己收拾,即使花钱请别人帮忙收拾,所花的钱也要靠自己去赚。所以,一切的痛苦都是自作自受、因果循环的结果,逃避痛苦是没有用的!只有面对它、接受它,才不会继续受苦。不过,最好的方法还是不要继续制造苦的原因。

因此,想要离苦得乐,就要减少苦因,而修“道”就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在修道的过程之中,我们的智慧会逐渐增长,而能够运用智慧调整自己的内心,明了现在所受的种种苦难,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并产生面对苦果的勇气。如此一来,就不会痛苦了,也不再怨天尤人、逃避现实,而能够勇敢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不会继续替自己与他人制造困扰,同时也会把引发困扰、苦难的原因,减至最低。苦的原因减少了,苦的结果也会减轻,这就是修道。

所以,行于正道的佛教徒,不但能努力减少苦因、接受苦果,还会多替他人设想而广结善缘,相对的,他人也会对你有所回馈。如果没有得到他人的回馈,也不用在意,也许是因为时机未到,也许是我们过去曾经亏欠过对方,现在的付出等于是在还债,只要这么一想,心里就会豁然开朗了。 如果我们真能不再制造苦因、不逃避苦果,到最后,当苦的原因完全没有了,苦的果报也接受完了,就是“灭”的时候。“灭”了之后,就能够使我们解脱、自在,成为一个有智慧的圣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内心的挣扎和苦闷,也都想从中超脱,“四圣谛”说明了从“苦”到“灭”的修道历程,不但是佛法的基本道理,也是我们在生活、修行过程中减少苦、面对苦的指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既知死后无情义,早把生前恩爱勾

你在娑婆世界所受的痛苦,毫无意义,对你的增上一点都...

清净光明真富贵

在波罗奈城有一位长者之子耶舍,非常聪明且富贵胜人,...

绝症富翁的三帖药

有一个富翁得了绝症,他觉得自己将不久人世,心中很难...

圣严法师《真正的快乐是什么》

如果有人家里生了小宝宝,一般我们都会说恭喜恭喜、可...

从净土宗角度看器官捐赠

现在有很多人提倡器官捐赠,器官捐赠在佛教界有多次地...

痛苦是内心引生的,而不是外境引生的

当我们想要从痛苦当中得到解脱之前,我们一定要先知道...

恐惧生死苦,更应济物命

母亲不论用怎样的料理方法,辛苦烹煮的肉、鱼虾、蛋等...

【佛学漫画】既然明白世间是苦,为何不把苦卖掉

如此的贫妇,对净土法门一无所知,只是念佛数年就能预知...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圣严法师:人要赚多少钱才算足够

问: 许多理财专家说,要准备几千万元才够养老;又说...

圣严法师:对小孩的爱与宠应如何拿捏

问: 现代人小孩生得少,甚至不生,有很多孩子是独生...

圣严法师:气到忍不住时怎么办

有人说「沉默是金」。沉默并不等于就是沉没,被骂、被...

并没有任何真实不变的东西

以佛的智慧来看世间,无论是我们的生命或是外在的环境...

【佛教词典】一切相妙智

【一切相妙智】 p0009   无性释九卷三十一页颂云:由...

【佛教词典】平等摄持

【平等摄持】 p0532 杂集论十卷十页云:平等摄持者:善...

【推荐】菩萨不怕老不怕死,但是很怕病痛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忍力不坚固,而欲度众生的尴尬下场

为什么要往生西方?因为从佛教的根本情怀来讲,是为了...

财富宝要

以世间法来说,吃饭穿衣要钱,有病看病要钱,出外乘车...

宁做老实头,狂慧反有落空之祸

世人之中,往往是有些老实头知道自己水平不够、业障深...

把欲望变成我的奴隶

凡是人都有欲望,欲望的奔驰,会使人心非常危险。能毁...

为父母立了消灾牌位,能否消除业障

问: 我悄悄地在寺院给父母立了一个消灾牌位,父母始...

如何成就圆满我们的功德

如何成就圆满我们的功德。那么有什么样的方便,让我们...

婆媳关系中的修行

女人都希望有美满的家庭,关爱自己的丈夫、融洽的婆媳...

怎样从生活中落实看破放下

问: 师父慈悲,弟子不知怎样从生活中落实看破放下,...

王博谦居士《学佛浅说》

人何以要学佛 列位要知道人们,何以要学佛的理由,须先...

有三种福田要去耕耘

圣人告诉我们,有三种福田我们要去耕耘,会有好的报应...

米面生了虫,应该怎么办

问: 请问法师,米面生了虫,怎么办?扔了浪费,吃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