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在苦中作乐吗

圣严法师  2015/02/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在苦中作乐吗

佛法告诉我们,如果能够体会「色即是空」、「缘起性空」以及「无常」的道理,就能离苦得乐,并体会到真正的快乐。但是一般人觉得心情苦闷时,只要听听音乐、跳跳舞、打打麻将,或是从事自己喜好的活动,感觉上就已经离苦得乐了,这种说法似乎并不像佛法所说的那么沉重,也没那么困难。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与其费心体会佛法所说的道理,倒不如去做一些立刻能让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

其实,这种快乐和佛法所说的「离苦得乐」有很大的差别,一般人所谓的享乐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麻醉」,例如抽烟、喝酒,或是使用其他刺激物、麻醉毒品,一时之间让自己感到兴奋、快乐或精神放松,暂时忘了自己正身处于危险或苦难之中,可是一旦时效过了,马上又恢复原来的状况。

另外一种方法是「刺激」,能让我们的肉体官能得到痛快的感受,就像被蚊虫叮咬后,搔着皮肤的痒处;或是在天气炎热时,喝下一大杯冰水,都会觉得非常舒服、很过瘾、很爽快。可是以这些刺激方式来处理,往往会造成皮肤发炎、气息不顺等毛病,这是因为对身体刺激过大所造成的。

一般人所谓的享乐,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麻醉」或「刺激」,都是以苦为乐、苦中作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也必然会得到乐极必反的苦果。以打牌为例,并不是每一副牌都能打赢,也许打赢一、两次之后,运气变差了,怎么打也赢不了,这时候就会觉得非常痛苦。但是赢牌的人也未必快乐,有人赢牌之后,因为太快乐、太兴奋,心血管受不了刺激,造成中风或心脏麻痹而过世。跳舞也是一样,在舞池中跳舞时,感觉陶陶然,非常兴奋、欢喜,连自己是谁都忘了。但是跳完舞以后回家,一觉醒来,跳舞时陶醉的感觉已经消失了,而自己还是原来的老样子。

当然,工作忙碌或身心感到疲惫时,为了纾解一下情绪,听音乐、打球、游泳、爬山、旅行等,都是正当的消遣娱乐,有调剂身心的作用,并没有什么不好。但这些消遣毕竟不是究竟的解决烦恼之道,无法确保永远的快乐。修行佛法所带来的解脱之乐,才是真正、究竟的快乐,放下内心的一切负担,能让我们彻底从苦的观念、经验中得到解脱,这和暂时的快乐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一般人大多为了生活、赚钱而忙碌奔波,身心难免会产生疲累的感觉。如果有时间,不妨做一点义工性质的工作,以休闲的心态来奉献,不但能转换心情,也能体会一下既不为赚钱、也不为生活,单纯只是为了奉献而奉献的感受。用这种方式来帮助别人,不但能够利益他人,也有调节自己身心的作用;不但能达成休闲调剂的目的,也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唯了生脱死才是生命里的大事

活一百岁跟你活七十岁又有什么差别呢?你财富的多少,...

极乐世界离开了这三苦

娑婆苦乐杂,其实,苦是苦苦,逼身心故;乐是坏苦,不...

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皆得解脱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

怎样才能既快乐又成功

有些人学佛法以后就有一个疑问,就说:哎呀,我也觉得...

自私自利遭苦报

韦婆多是一个很爱说警告语的比丘尼,她为了满足自己的...

人在三界,出离要紧

《法华经。警喻品》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

人生的老苦与病苦

在这个世间,衰老是一个苦。我们的念头,念念的迁移生...

长夜漫漫恶道苦

一天,只夜多尊者与弟子入石室城乞食,进城门时脸色突...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圣严法师《个人业报个人消》

常常想,现在这个社会真是不可思议,什么事都讲究快速...

圣严法师《时时提起无常观》

发出离心、修菩萨行。这有什么好处?一位在家人不论有...

了生脱死的门径--八关斋戒

第一节 什么是六斋日 八关戒斋,是俗人在每月的六斋日...

圣严法师《最合适的结婚对象》

如何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呢? 我认为要以 「品德」为第...

【佛教词典】东方最胜灯王如来助护持世间神咒经

(经名)一卷,阇那崛多译。佛在祇园,东方之最胜灯王...

【佛教词典】四阶成道

又作四阶成佛。指小乘菩萨得道成佛之四阶段。(一)三祇...

活驴现杀,受现世报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就和动物打交道,记得我上小学时我们...

生命尺

有一个女孩自杀,被一个老人撞见了,未遂。女孩哭诉了...

修楞严三昧,开显智慧光明

二、佛,了了常知,不可昏昧。 佛者觉也,修持首楞严王...

虚云老和尚的「大乘三大部」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三草二木喻

佛陀对待一切有情众生,平等无二。正觉法雨普润众生,...

幸与不幸是取决于自己的看法

幸福与不幸、痛苦和快乐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不幸与痛苦...

在一念上究破,方能永断无明

居士鲍中素来信,近来做功夫,少少有了入手处,故问大...

人贵有自知之明

春秋时期,在齐国有一位被公认的美男子,别人都叫他徐...

从佛教的角度来处理婆媳关系

社会是由一个个的家庭组成的,而夫妻关系可以说是家庭...

家里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

家里的很多地方,可能看似干干净净,其实却是藏污纳垢...

生病后医治效果不明显,如何才能好

问: 我得皮肤病多年,多方医治效果不明显。现在吃净...

临终昏迷助念还有作用吗

问: 临命终时被业力牵引而流转六道,这个业力是今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