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好念头,坏念头》

圣严法师  2010/06/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般人多半认为心中的想法并不等于行为,要确实做出不当的行为才会造成坏的结果,因此会有人说:“我不做什么,想一想总没有关系吧?”这样的想法,对吗?

当然不对!虽然没有真的付诸行动,但是不好的念头、坏的想法一样会对我们产生影响。

通常人的行为包括三个部分:

(一)心理的行为 (二)语言的行为 (三)身体的行为

佛教称为“身”、“口”、“意”三业。

这三种行为产生了结果,进而形成一种力量,就叫作“业力”。

三者之中,最重要的是“心”的作用。如果心里没有动念,只是嘴上说说,从佛法的角度来看,并不算是犯罪,因为他是无心、无意,不是故意的,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就好像精神异常的人犯了罪,法院经过专业的鉴定,证实他在犯罪当时心神异常,就不会按照一般罪犯来量刑。

但是如果他是在精神正常、心理清楚的状态下犯罪,即使没有实际的结果产生,却有可能构成预谋,还是会视同有罪的;而如果精神状态很清楚,虽然没有预谋,只因无心误触了法网,则必须为自己的粗心大意负起法律责任。

人的一切行为是“心”在做主,如果没有心的指挥,行为是不会发生的。所以“心念”是非常重要的。就算不从佛法角度来讲,从犯罪心理学或法律观点来看,也是如此。

如果心里时常兴起犯罪的念头,久而久之就会犯罪。就像一个人老是有说谎的念头,慢慢地就会觉得说谎没有什么。又例如:如果心里有个想杀人的念头,只要这念头持续下去,即使没有杀人的机会,结果因为时常想,逐渐就会把杀人视为平常的事,不再觉得它是一种可怕的、犯罪的行为;想到最后,可能就真的杀人了。

心是人的主宰,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也能够改变我们这个世界。明白自己的心念有这么大的力量,就该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否则便是不负责任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能行即是佛,就不用念佛了吗

问: 经常有人说能行即是佛,何须念?做的好,不用念,...

诵经超荐有功效吗?能帮助脱离轮回吗?

常有人说既然轮回的现象是不争的事实,那么祖先亲朋去...

【推荐】外道相善,乱菩萨法

我们这一生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想要...

宗舜法师:出家为什么要剃发

宗舜法师: 这个剃发的风俗在古代印度对于重犯,就是...

佛教小常识

【一、寺、院、庵】 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机构的名称,...

不老不死的「我」在哪里?

波斯匿王向佛请问:我在未曾受佛教化之前,曾遇见迦旃...

金明法师:学佛的好处

人类的需要,除了物质食粮以外,还要精神食粮;在许多...

【推荐】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宝吗? 是的,信仰佛教和鬼神...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唯有放得下,才能提得起

诸位要参禅吗?那你必须提起话头,放下万缘。唯有提得...

【推荐】佛教是不孝顺父母的吗

佛教是不孝顺父母的吗?的确,我国有些人士喜欢如此地...

圣严法师:爱情为什么会变的这样恐怖?

问: 有的人和情人分手,会带着刀子去谈判,想要杀人...

圣严法师:只顾耕耘

绝不能用企图心、希求心、期待心修行。诸位怀抱着不同...

【佛教词典】次第证

又作次第断。小乘声闻之人,为证得阿罗汉果,而顺序经...

【佛教词典】五部教主

(名数)谓金刚界五部之五智如来也。...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作为修行人,在行持上必须要奉行一个原则:诚敬主敬存...

《观无量寿佛经》第九观:真身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此想成已,次当更观无量...

星云大师《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各位到这里来听佛法,...

惟贤长老《学佛的基本精神》

作为一个人,能够学佛,走佛法正道,是很有价值的。你...

能治或不治之病,皆宜服阿伽陀药

接手书,知夫人身婴贵恙,已经月余。用药颇难,诸医束...

住持佛教其责在僧

记得十六年前的今天,我才刚到佛学院来求学。十六个春...

佛的不思议德相

【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

阿罗汉有三种功德

阿罗汉有三种功德,无生、杀贼、应供。这以下会说明。...

教授写给新入大学女儿的9条忠告

开学季,大一新生们满怀憧憬地步入大学校门。然而大学...

星云大师《日常修行》

修行非口号、形式,而是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里。修行离...

教你如何甄别真假出家人

导读:依据《宗教事务条例》,凡正式出家的僧尼都应持...

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诸经如是说

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为成佛妙道,诸经如是说: 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