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的贫富贵贱,到底是由谁来主宰

星云大师  2015/08/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天生聪明,家世显赫,富贵到老;有的人则是终其一生努力奋斗,到头来还是潦倒以终?请问大师,人的贫富贵贱、穷通有无,到底是由谁来主宰的呢?

星云大师答:世间为何有贫富、贵贱、智愚、美丑的不同?这些问题常常使人误解世间不平等,甚至怨怪老天作弄人,因而愤世嫉俗或偏激行恶。其实,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出身豪门,家世显赫;有的人门第寒微,卑贱低下?有的人天赋异禀,端庄美丽;有的人资质平庸,其貌不扬?有的人一生坐享祖上余荫,福禄双全,凡事顺遂;有的人即使再怎么努力奋斗,结果还是颠沛困顿,潦倒以终?这是什么原因呢?一言以蔽之,都是由于个人宿世善恶业所招感的果报,而一般人则将这一切不同的人生际遇归之为“命运”。

命运的产生,其实就是三世因果的现象。就佛教来讲,生命是通于三世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流转的生命,而生命流转的经过就是“十二因缘”。“十二因缘”说明:有情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一念“无明”,造作了各种“行”为,因此产生业“识”,随著业识投胎而有“名色”,继而“六入”(六根) 成形,藉著六根接“触”外境而产生感“受”,而后生起“爱”染欲望,进而有了执“取”的行动,结果造下业“有”,“生”命的个体就此形成;有了“生”,终将难免“老死”,“死”后又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

因为生命是三世循环不已,而三世循环的生命就是靠著累世所造作的“业”来贯穿,所以我们今生的命运好与坏,不是现世因缘才决定的结果,而是过去久远以来多生多世所累积的善恶业力,到了此生都能现前,都能发芽,都能生长,因此今生的幸与不幸,除了今生的行为因素以外,也与过去世的因缘有关。

同样的,我们今生所做的善恶好坏,也可以在未来开花结果,成为来世的命运。此即佛经所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

三世的生命,好好坏坏,互为因果,所以今生的幸福、富有、荣华富贵,都与前世的好因好缘有关,这就如同我们赞美资质优秀的儿童为“天才”、“天赋异禀”;“天”就是因果,因为他有过去所做所为的“基因”,到了现世因缘成熟,自能显现他的聪明才智。反之,有的人今生穷途潦倒,挫折不断,也不要怨天尤人,怪你怪他,这也是由于前世的作为──业力所招感的结果。

从佛教的因果观来看,每件事都有其因缘,而主要的原因,就是业力。在《正法念处经·地狱品》说:“火刀怨毒等,虽害犹可忍,若自造恶业,后苦过于是。亲眷皆分离,唯业不相舍,善恶未来世,一切时随逐。随花何处去,其香亦随逐,若作善恶业,随逐亦如是。众鸟依树林,旦去暮还集,众生亦如是,后时还合会。”业维系著我们三世的生命,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生生世世永无休止的在六道里轮回不已。

所以,人生要想改变命运,必定要从自我身、口、意的行为改造做起。也就是要从“因”上去探究,如果凡事只在“果”报上计较、追求,那是无济于事的。例如,有的人天生聪明,就是过去世勤劳、用心,得遇善知识,信受奉行的结果;家境富有的人,因为他节俭、有预算、勤生产。

由于我们每个人的贫贱显达,是依行为而决定;行为有因果的关系,行为是因,业报是果。业左右了人生的穷通祸福,因此我们的每一个举心动念,可以说都是在创造自己的命运,我们不必依赖算命、看相、卜卦、求签、掷筊来决定自己的前途与未来,自己的身心行为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例如,心思改变,态度会随之而变;态度改变,习惯会随之而变;习惯改变,人格会随之而变;人格改变,命运会随之而变。因此,改心换性是改变命运的药剂;回头转身是开创命运的良方。

命运就如世间事,都是有因有果;种什么因,就收什么果。因果报应,毫厘不差,而果报的好坏,都是取决于自己的业力,不由天神所赐。如果我们所做正直,即使阎罗王也不敢随便裁判、处罚我们,正如世间上的法官,一旦判了冤狱,自己也会受到制裁。假如我们的行为不好,即使阎罗王受到贿赂而判决不公,他也会受到报应。所以,人人有佛性,人人也都是上帝,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

总之,佛教不讲主宰,而讲因缘,如果勉强要说有个主宰,自己就是主宰。因为世间无常,在无常里,只要自己改变因缘,就可以主宰未来的结果;因为人生没有定型,只要我们修正、改善、改良自己的行为,自然就能改造自己的前途、命运。

因此,个人的贫富贵贱,虽然后天也会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因素所影响;乃至朋友的资助或拖累,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前途。一个家庭的幸福平安与否,除了家长主宰著一家的经济生活之有无以外,家中每个成员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好坏,也会受到国际局势,以及国内的地理、气候、民风等因素所影响,所以一切都是因缘在主宰。但是,如何培养好因好缘,主权却掌握在自己手里,所谓“善缘好运”,只要我们平时广结善缘,自然就会有好运。因此,想要有光明的前途与美好的未来,积聚善业是很重要的不二法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佛弟子需要学《周易》来免过吗

问: 请问法师,孔子晚年尚学《易》以免大过,作为一...

蕅益大师:净土十要问答撷录

序 如来圣教,虽则法门无量,随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

怀孕的胎儿有缺陷该怎么办

问: 我和妻子都信佛,妻子怀孕五个月了,胎儿都能动...

哪里是我们真正的家呢

问: 我半生辛苦奋斗,为家人谋得一栖身之处,本该高...

如本法师: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

佛法中常以忍辱来对治憎恨,因有憎恨才有忍辱之法,一...

对境炼心才是真修行

问: 弟子听过一个公案,有位修行人一直在山上闭关修...

净慧长老与企业家机锋对答三则

本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在柏林禅寺时,记者...

佛号助念过程中,可以夹杂其他吗

问: 常见一些出家师在荐亡助念往生过程中,以超度仪...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星云大师《如何面对老病》

人不一定老了才会有病,年轻人也不一定没有病,黄泉路...

好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子女

恭敬父母,尽心孝养 养儿方知父母恩,为人父母者,更能...

星云大师:结婚三部曲

结婚是人生另一个阶段的开始,两个来自不同地方、背景...

星云大师:如何道德增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学问进步,事业有成,道德增进。但...

【佛教词典】大日宗

(流派)胎藏界之宗义,谓之大日宗。见菩提心义。...

【佛教词典】唵

悉昙字 (oj)。为冠于咒文最初之祈祷语,含有神圣之意...

心念的不可思议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佛陀带了诸位比丘到处游化,走...

相信自己的明天会有所作为的

美国有个名叫亨利的身世不详的青年,他已经三十多岁了...

慧律法师《改变自己》

佛陀说:“我们要改变自己,有能力才去改变别人。”儒...

东晋士大夫的净土情怀

东晋末年,在长期的分裂与战乱中,随着慧远大师的到来...

年轻人如何净化心灵的几点建议

问: 您能否从佛教的角度对我们年轻人就如何净化心灵...

男众入寺应注意的事项

清信士即对佛法有清净信心的男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

感应道交的先决条件

在大乘佛法的内涵当中,讲到宇宙间有两种力量是特别的...

圣严法师:贪欲是一切痛苦的原因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 《法华...

《地藏经》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

很多道友出家受戒或住几年佛学院之后,经常生起这么个...

三种布施为修道积攒福德资粮

为什么要以财物济施贫穷呢?就是说,人在修行中必须得...

修行中的中断障碍

不管是念佛法门也好,乃至读诵大乘也好,禅定也好,随...

欲诵经灭罪,当做此观心法

夫欲诵经灭罪,第一,先须盥漱,整肃威仪,别座跏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