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欲诵经灭罪,当做此观心法

智者大师  2017/12/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欲诵经灭罪,当做此观心法

夫欲诵经灭罪,第一,先须盥漱,整肃威仪,别座跏趺而坐。第二入观:观所坐之座高广严好;次观座下皆有天龙八部、四众围绕听法;次须运心作观。

观我能为法师,传佛正教,为四众说。想所出声,非但此一席众,乃至十方皆得听受,名为假观。

次观能说之人、所诵之经,何者是经?为经卷是?为纸墨是?为标轴是?诵音为口出?为龈腭和合而出?为有我身?为无我身?谁是诵者?为心是诵?为口是诵?为和合出?观此四众,为是实有?为从想生?四众非有,无我能诵,是名空观。

虽无所诵之经,而有经卷、纸墨、文字;虽无能诵之人,而有我身为四众宣说;虽非内外,不离内外;虽非经卷,不离经卷;虽非身口,不出身口。从始至终,必无差谬,名不可思议。能作此解,能作此观,名为三观于一心中得,不前不后,三观宛然。

虽无施者,而有法施;虽无受者,四众炳然;虽无法座,登座宣说;非一二三,而一二三,名为法施檀波罗蜜。专心诵持,无诸遮碍,名为持戒。忍耐恶觉,名闻财利,皆不能恼,名之为忍。一心不息,从始至终,无有懈怠,名为精进。专念此经,无有爱昧,名之为禅。分别无谬,序、正、流通,无不谛了,句文分明,名为般若。是名六波罗蜜具足。

自行此经,名之为实;传授外人,名之为权。

若能一生以此成办功德,于无始心名为正因;仍有观心,名为了因;高座为四众说授,名为缘因。

三观具足,若观未明,但是性德。研之不已,观心相应,名托圣胎,以胎业成就,名为修德。中间四十一位,亦修亦性,至于极果,名为种智。伊字三点,不纵不横,名大涅槃;能到彼岸,名第一义空、平等大慧。

是名诵经正观,三世诸佛无不从此而生,信者可施,无信莫说。

第三言流通者:若自调度,不名为慈;见苦不救,不名为悲。既修正观现前,复应庄严法界。所诵经竟,出观之后,以此运观功德,已登正觉者,愿广度众生,入位之人,悉登上地;未入位者,即运慈悲二法,愿未来世,共成正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智者大师文章列表

宗舜法师:念经的简单仪轨

诵完《涅槃经》后,我写了点东西,谈了一下诵经的心得...

超度亡人为什么要念经

问: 超度亡人为什么念经? 答: 超度的时候念经,是...

礼佛的一刹那间,十大愿王都具足了

十大愿,是总说的。我们昨天跟大家讲的是总相;十愿里...

经常这样观想,随时都诸佛菩萨护念你

昨天讲的地藏菩萨圣德大观,他捡一个木头黑漆漆的地藏...

《高僧传》记录的诵经感应

梁代慧皎法师所撰《高僧传》,将梁代以前的高僧大德,...

大安法师:忆佛

忆是回忆,忆念的意思。这是吾人心识内具的能力。我们...

念经时的妄想和昏沉,该如何去对治

很多道友说我念经的时候妄想很多。你若是念念经不知道...

【推荐】如何对治诵经中的有口无心

前面讲了受持《普贤行愿品》的障碍熟溜病(念熟了就随...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宗舜法师:正信佛教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宗舜法师答: 我觉得这个它应该是从两面去理解,首先...

不能悟道的五个错见

印度自释迦出世,遍习外道异学,终于菩提树下,证悟大...

去除烦恼习气要下狠心

但是我们这些烦恼习气也不是一生养成的,过去无量劫来...

一切善缘皆回向愿生西方

斋僧供佛、烧香献花、悬幡建塔、念佛礼忏,种种三宝上...

【佛教词典】果上名号

(杂名)与因位愿行相应而为证得果上之如来时,以其功...

【佛教词典】四种不死矫乱外道

【四种不死矫乱外道】 p0461 一、彼诸外道,若有人来,...

克服烦恼

有位年青人,他初进山时要求出家,老师父和他谈过以后...

倓虚大师记忆中的弘一律师

记得弘老来时,是在旧历的四月十一那天,北方天气尤其...

本焕长老的禅思语录

◎ 未成佛时,要先结人缘,广结善缘,随众随缘,为教...

论人当取其长,做事先审其害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推荐】能往生的人的资格是什么

问日:天亲菩萨回向章中,言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菩萨行利生之道

利行者,乃菩萨行利生之道也。 大凡悟道之人称菩萨,未...

十法界

一、前言 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曾感叹说:「奇...

学会对自己说「够」

汉文帝登基伊始,为考察大臣,明辨贤愚,说:赐你们到...

真为生死来学佛

我们学佛是为什么?是真为生死来学佛。对于佛教徒来说...

做轮回的主人

心的本质 所有众生的心,所谓的心并不是一个不变的精神...

相状是虚妄的,障碍是自己捏造的

佛为什么说观相元妄,观性元真?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

修行中我们常犯的四个错误

像学习无常、苦空等这类的教法时,我们常常容易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