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宗舜法师:正信佛教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宗舜法师  2011/06/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宗舜法师:我觉得这个它应该是从两面去理解,首先我们讲什么是正信的佛教,其次我们应该如何去正确的信仰佛教,它应该包含这样的两个内容在里面。关于第一个什么是正信的佛教,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所有的佛教都是正信的。如果不是正信的东西肯定不是佛教。这是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必须要坚定的一个信念。

因为佛的教法是从大智慧海里面流露出来的一种清凉,它能够析出我们内心的烦恼,这种是充满了大智慧和大慈悲的,所以佛陀所创立的佛教,或者说它实证到的境界是不可能出现,不可能存在所谓的迷信的佛教这么一个概念。之所以大家会说佛教迷信或者说有些人迷信佛教,不是因为佛教本身如何是迷信的,而且我们用了一个错误的方式。正和迷是相对而言的,佛教根本的目的是转迷为觉,觉悟是我们追求的根本。所以一个正信的佛教,圣严法师曾经给它做过一个这样的定义,他说这是在我们的大家常常会读到的《正信的佛教》这本书的开头第一篇他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这么三个条件。

他说正信的内容应具备三个主要条件,第一必须是永久性的;第二必须要普遍性;第三必须是必然性。换一个方式来说,便是过去到现在如此,将来必将如此。凡是对一种道理或一桩事务的信仰或依赖如果经不起这三个条件的考验,那么它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个宗教的教理经不起时代的考验,通不过环境的疏导,开不出新兴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这是圣严法师定义的什么是正信的佛教。

我们更多的关注的就是我们是不是在正确的信仰佛教,因为我们可以觉得相信佛教是符合圣严法师刚才说的三个条件的,问题又是在于我们的行为,我们是不是在正信佛教,今天的信佛的方式以我个人的浅见归结起来,我觉得是有几个类别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第一种是商人型的信佛,这是和佛做生意,他的一切的信仰的目的的根本是为了求得自己的利益,个人的利益。

主持人:一些财富。

宗舜法师:对求财、求名,乃至求一切其他的物质上的追求等等。他是完全是做生意,我们常常说的买了几斤苹果一点点心拿到庙里供养一下,还要请佛加持以后,可能临走还得带回去给家里人保个平安。这个要说错也没有错,但是他们没有想到,他其实是一个贿赂菩萨的做法。就是人们拿少量的东西去想跟菩萨行贿,得到更多的利益,就是一个典型的商人型的佛教信仰,以交换获得利益,这个是作为他的目的。

主持人:很像雪漠老师刚刚说的世间的佛教。

宗舜法师:对,这个是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功利的心。第二种类型,我把它称为小资型,小资的信佛他们不在追求所谓的物质上的回报,这些人我相信他们说出一些话来是发自内心的。比如说在我的微博上也有博友,他就留言过,他说我去庙里只是为了自己静心,那么既然如此的话我是不是可以不去讲究繁琐的佛教的礼仪什么的。或者说我学佛我根据的目的就是为了陶冶我的情操,增加我的快乐,或者在哲学思想上有一个提高,他是在这样。

这个就非常有点像我们大家喜欢到雕刻时光、星巴克去喝喝咖啡,然后在那儿翻阅一下时尚的杂志,度过所谓比较浪漫或者说很闲适的一天。他把学佛当成是一个餐前的水果,或者饭后的甜点,是用来点缀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精致一些。他没有想到说学佛对生命除了这种浪漫的宁静这些东西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

真正的正确对佛教的信仰和追求,其实它和前面这两种是有着截然的区别的。比如说我们作一个菩萨,菩萨这个词在今天我们都觉得是高高在上的。但是从佛教的词语对它的解释来说叫做菩提萨埵,摩诃萨埵,是一个觉悟了的有情,是一个发大心愿,发大愿,为利众生愿成佛的这个大菩提心,这样的一个大心众生。

第一个是觉悟了的有情,就是你觉悟了的众生,第二个是发大愿的众生。我们想想看我们有没有觉悟,我们有没有发大心愿,如果我们没有这个的话,我们够不够称得上称自己是一个菩萨呢。所以说正确的信仰它更多的是要承担,对内就是自我觉悟,对外令他人觉悟,最后达到觉行圆满而成佛,他要追求的是这个内容。如果不是以这个作为自己最根本的信佛追求,我们可以说它都是迷信的。

如果我们是把利益众生,为了令众生解脱而我去学佛成佛作为目的,这个才能称为是真正的正确的在追求佛教信仰。所以 我觉得正信与否的检测在于看看他是发什么样的心,也就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一切的自私自利的目的都可以说是迷信的。而一切光明觉悟温暖利益别人,慈悲救度众生,发这样心的人我们都可以称为他是在践行正信的佛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留学的僧人回来后,不信大乘佛教了

你比如说现在,不少出家人兴起留学热,到斯里兰卡去留...

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当好一个居士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以...

为何寺院大门叫「山门」或「三门」

山门又作三门,乃大乘佛教及丛林之象征。本义为寺院正...

【推荐】印光大师对持咒的六点开示

一、持咒不需知道咒语的意思,只需至诚恳切 持咒以不知...

受持五戒的利益和意义

五戒的受持 受持五戒是尽形寿受持,非一日一夜受持而...

过失与功德能否相抵呢

功过是不能抵销的,我们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来做比喻...

喝酒有种种过失,是故应当不饮

酒在五戒中有,八戒中有,乃至比丘菩萨戒,无一不戒酒...

随缘度日和事业追求是不是矛盾

问: 有一事疑惑,请求法师开示。之前听您说过随缘度日...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放下身心世界,即是大布施

布施是梵语「檀那」的音译,意译为财施、施颂。即以慈...

用欢喜心降伏你的自卑与嫉妒

当别人有成就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看到别人...

南怀瑾:我每天晚上一定施食

我学佛几十年,这里的同学都知道,我每天晚上一定施食...

轮回中谁能与其出苦者

菩萨地上有变易之苦,罗汉果中有分段之苦,一切诸天有...

【佛教词典】庄严菩提心经

全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作菩提心经。收于大正藏第...

【佛教词典】罗怛囊计度

(佛名)Ratnaketu,佛名。译曰宝幢。见文殊师利宝藏陀...

你所听闻的佛法没有一句是白费的

《贤愚经》中讲到佛在世之时,有一个大富长者,叫须达...

有求皆是苦

有求皆苦,在这个充满竞争与追求的社会里,人们总是认...

圣严法师:拜求观音菩萨的感应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所以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

【推荐】减少压力的办法

恐惧感的来源 人往往因为没有清楚认识自己而不能相信自...

良师益友如何寻觅

问: 芸芸众生中,良师益友如何寻觅?结交「益友」的...

为什么不应该买珍珠

珍珠、海珍珠事实上是一块从蚝肉溃疡而成!当一些寄生...

如何处理修行中生起的种种妄想

同参道友们来问话,不要客气,直道些好。本来诸方丛林...

大安法师宝贵的念佛经验

我们一天到晚妄想杂念纷飞,一弹指有九十个生灭,每个...

出现重大恶报的初期征兆

人生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善恶因果,最可怕的因果报应是...

六因、四缘、五果

1.六因 六因是: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

【推荐】往生净土,你最好能够抓住一些重点

我想我们净土宗的目标在往生净土,你最好能够抓住一些...

爱情就是一坨屎

讲一个生活中最尖锐的问题,最难以放下的东西: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