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星云大师《贫穷就是罪恶》

星云法师  2010/06/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初入丛林古寺参学时,发现有些人以穿褴褛衣衫为标榜,有些人以吃馊饭剩菜为修行,有些人装穷卖傻,扬言金钱名利是毒蛇猛兽,故以贫穷为清高。有一天,我听到一位在客堂服务的知客师大实法师痛切地说道:“贫穷!贫穷!大家都崇尚贫穷,极乐净土的七宝楼阁、黄金铺地的庄严世界,由谁来完成呢?实际上,贫穷就是罪恶啊!”

这番剀切的指陈,如雷击顶般穿过我的耳际,我开始反复思惟。当年,战祸连绵,国势维艰,民间建设固然百废待兴,寺院经济更是萧条不振。贫穷,已是举国普遍的现象。那时,家师志开上人担任栖霞山寺监院,他不但从不喊穷,也不叫苦,反而从开源节流上着手,设置果菜农场,实践自耕自食;创建炭窑纸坊,提倡劳动生产,对于寺内经济的自给自足可说贡献至大!而栖霞律学院、私立宗仰中学,也因此而能成办。我们每日勤苦作务,以稀粥、杂粮、豆渣果腹,却将豆腐菜肴留起来供给信徒施主。仔细想来,这不就是以行动告诉大家:真正的贫穷是坐以待毙,是心内能源的枯竭堕落。佛教要有钱才能办事业,要有钱才能和大众结缘。我恍然大悟:贫穷,怎么不是罪恶的渊薮呢?

回想起来,我之所以能够很快地契悟“贫穷就是罪恶”的道理,与我童年的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记得小时家境清寒,我曾经沿街叫卖,贴补家计,也曾经牧牛拾荒维生,我从不因为贫穷而感到自卑,因为我自觉有能力去帮忙父母分忧解劳,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为了取悦经年卧病的母亲,我还常常为她讲述一些七言俚语故事,古人寒窗苦读、忠孝节义的事迹,却也因此而深深地印入我小小的心灵,成为我日后行事的准绳。从小我就体悟到:贫与富,对于个人而言,只不过是自己心理上的价值认同而已,但如果国家社会大众贫穷冻馁,将会引发无穷罪恶的问题。

十二岁,我剃发出家后,在佛教里,我发现了更宽广的世界。原来寰宇之大,不仅是天地君亲师而已,我们所生长的地球是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一个小宇宙,除了此生此世以外,我们已经在娑婆世界轮回流转不止千生万世了。六道众生也无非是我们过去生中的父母亲朋,诸佛菩萨的旷劫精进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多少个傍晚,余晖斜映,彩霞满天,我在焦山的江边踱步,默念着经典上“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句子,细细地体会“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真理,感到自己在无限的时空里,真是渺小又富有。

尽管丛林物质生活十分缺乏,平日还要接受师长们无理的要求、无情的打骂,我却没有丝毫怨尤。我反而感谢老师们引导我进入真理的领域,我感恩常住给我一个安身的道场,我感激十方信施滋润我的色身,我感念芸芸众生供给我们生活所需。虽然大殿里的佛祖没有和我讲过一句话,为我剃度的恩师也未曾给予我好言安慰,我仍然感激佛陀摄我以正法,家师赐我以慧命。每于晨昏自想,自己何功何德,而能承受种种供养?于是,我发奋读书,勤于作务,我立誓要将全副身心奉献尘剎,也因此,我在参学期间,过得分外法喜。我深深觉得,我们不必要求形相上的物质,也无庸企盼别人施予温情,只要我们懂得知足、感恩、奉献、结缘,一切的荣华富贵都在自己的方寸之间。

离开祖庭白塔山大觉寺,来到华藏寺担任监寺时,我才二十二岁。那时,国难方殷,财政瓦解,经济崩溃,民不聊生,往往扛了一大袋钞票出去,才换回一瓶油、一包盐。一日三餐,我们都以饘粥餬口,还要费尽气力与保守的旧僧周旋。虽是贫乏已极,我们并不感到灰心,因为我们以佛教的兴衰为己任,所以我们每天都活得很充实,而我们所共同拥有的理想与抱负,就是心中那不灭的能源,它鼓舞着我们为法忘躯,为教牺牲,在所不惜。

一九四九年,我赤手空拳从大陆来到台湾,可说是一贫如洗。我的一双木屐穿了两年,连底都见地了;身上仅有的一件短褂,也缝缝补补地穿了三年。同参道友纷纷出去赶法会,做佛事,回来又是嚫钱,又是礼品,大家围成一团,彼此炫耀自己的收获,热闹非凡;我却连拥有一枝笔、一张纸都万分困难。有些信徒怜愍我贫穷,劝我放弃撰文投稿,随着寺众去赶经忏,作法会,但我未曾动心,因为我时时刻刻都觉得天地万物与我同在,身外的财富虽然短缺,我更应该开拓心中的能源。清晨时分,当我独自拖着板车,到几公里外的市集去买菜时,天上的孤星残月、路旁的花草树木,都成为我的法侣道友;当我在庭院洒扫扒粪时,我默默祈祷芸芸众生皆能扫除烦恼尘垢;当我到寺外帮忙收租时,我感谢山河大地供我驰骋遨游;当我看护病人、掩埋死尸时,无常的讯息使我警惕自己,要在佛道上精进不懈。我感到自己非常的富裕,因为宇宙的森罗万象都是我心中的禅悦法喜,而写作发表则是为了让别人分享自己所体验到的无上法乐。

虽然我很能随缘度日,但我并非是一个因循茍且,得过且过的人。当因缘成熟时,我毅然告别最初挂单的寺院,开始为我的志向──振兴佛教,努力奋斗。于是我昼夜六时接引佛子,栉风沐雨,弘法利生。回想我当时身无长物,却能为佛教开展出一片新的契机,其理无他,只在于我不忍见佛教贫穷若此,所以我发愿要力争上游,为佛教和众生创造美好而富有的世界。我在此奉劝天下的年轻人,自己可以不积聚外财,但不能不开发心内的智慧宝藏;自己可以无财无势,但不能不立志为国家社会开创富强安乐。

多年来,我虽然忙于说法度众,但从未离开佛教文化的工作岗位。后来,我以著述所得,也蒙信徒赞助,购买了一栋精巧的普门精舍,住在里面,读书写作倒也逍遥自在,然而为了能为佛教多贡献心力,我还是将房子卖了,买下佛光山,创办佛学院,为佛教作育英才。虽然我耗财费力,不曾拥有什么,但是我享有一切努力的成果;为了创建佛光山,虽然我负债累累,却从不感到贫穷,因为我时时心甘情愿地将身心献予十方尘剎。

三十年前,佛光山原是一片竹林密布的荒山,当时,有人曾经怪我,为什么好好的都市不住,却要到穷乡僻壤的地方来拓地垦荒?但一股信心支持着我弘法兴学。多年来,我们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披荆斩棘,与洪水搏斗,与悍民周旋,终于开辟出佛光山这座道场来。天下无难事,一切的空无贫乏不是阻力,信心、诚心、耐力、毅力,就是最宝贵的财富。等待、拖延、犹豫、无恒,才是贫穷的根源。庄严富丽的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秉持四十八愿,于无量阿僧祇劫中完成,我们要在人间建设富裕安详的净土,当然也不能坐等诸佛菩萨的加持现身,而应该效法他们的慈心悲愿,认真地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起初决意创办佛学院时,我身无分文,但我以为,信心就是我的财富。因此,我力排众议,着手办学,果然,一间间佛学院就这样办起来了。当来山信徒日增时,为了安顿他们的心灵,我计划建设佛殿。那时,我手无寸银,然而自念,社会大众就是我的财富,于是,靠着“十方来,十方去”的理念,一座座的殿堂也设立起来了。后来,朝山礼佛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由于不忍看到他们食宿不便,我又打算兴建朝山会馆。虽然掌管财务的杨慈满居士一再向我报告,已经借贷无门,我还是择善固执,因为我确信,我的人格信用和信徒的发心净财就是财富啊!现在,不是又增加了一栋栋的殿堂、一间间别分院来为信众服务吗?贫穷不是借口,只要我们心中有佛法、有慈悲、有智慧、有愿力、有社会、有信徒,“真空”就能生出“妙有”来。

我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你没有读过师范学校,怎么会办教育呢?你也没有学过建筑,怎么会建房子呢?”不错,我既没有读过师范,也没有学过建筑,但过去当我还在佛教学院求学时,我就想过,将来如果我办教育,我要如何计划教学,我要如何实践理想?我从大陆来到台湾,又从台湾弘法到国外,我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房子,每去一处,我都很留意当地建筑的结构、样式、格局、环境,并且设身处地思量,如果我是工程师,应该如何设计这栋房子?应该如何规划这块土地?由于平日的用心,一旦机缘成熟,不论筹办学校,或是创建道场,一切构想早已成竹在胸,自能水到渠成。如果你问我有什么秘诀?我只能说,自己比别人会利用零碎时间,多留心万事万物而已。天地万物,一切现成,只看我们有没有巧思慧心,将宇宙万有化为自己的财富罢了。而心里贫穷的人,只知不劳而获,向外贪求现成,结果越贪越穷。几曾见过贪婪悭吝的人能发财呢?能“舍”才能“得”啊!

几十年来,我陆陆续续地看到,幼年的一些同道在生活艰难的压力下,纷纷另作打算,有些人则被金钱名利埋葬,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在惋惜之余,我不禁为自己感到庆幸,如果当年在困苦的环境下,自怜自艾,不能在心内挖掘宝藏,成为自己的动力,或者短视近利,只贪图眼前现实的利益,又怎能坚守佛教的生活与心中的抱负呢?直到现在,我一直认为,物质上的空无,正是生命历程中的试金石。

然而,这个社会上有些人却矫枉过正,歌颂贫穷,诅咒富有,例如:最近成为大众瞩目焦点的“阳光法案”,其立法宗旨本来是为了藉以端正政风,结果却变成大家竞相比赛谁的钱少,转为沽名钓誉、自命清高的游戏。尤有甚者,根据报载,还有些民意代表在言辞中影射有钱的人是不道德,不清廉的。其实,业大财多并不必然与贪赃枉法、图谋私利有关联,事实上,有许多人是因为勤奋努力而得到应有的财富。如果社会上一味地贬抑富有,只怕长此以往,蔚为风气,徒然造成社会进步的阻力罢了。

金钱固然是烦恼祸患的根源,但净财也是学佛修道的资粮,是弘法事业的基础。人间的佛陀其实正是富贵人生的提倡者,他固然以毒蛇来比喻黄金,但也主张赚取净财,拥有适当的物质生活。在《六方礼经》中,他指导善生如何运用金钱;在《弥陀经》、《药师经》等宝典中,他描绘诸佛的净土都是黄金铺地、七宝楼阁,可见佛教并不排斥清净的富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福业相当,方为夫妇

很多女人总想,工作好事业好,不如嫁得好,所以总想投...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

我们要用正确的方式看待福报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人生,应该怎样对待人生。 一个人如果...

星云法师《如何增长福报》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福德因缘深厚,因为有时候增加财富,...

圣严法师《把福报吃完了》

有则寓言故事说,有位穷困的老僧,自知无福,希望透过...

帝释天恭敬供养大迦叶

过去摩诃迦叶尊者,证得解脱三昧,入深禅定,为使生死...

获得富贵果报的四种修法

可以让我们获得富贵的四种修法: 一、应时行施 是指应...

福业与波罗密有什么差别

问: 请问尊者,什么是福业?什么是波罗密?它们两者...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星云大师《持戒的开示》

有的人因为怕持戒不自由,怕犯戒,就不敢受戒。其实,...

星云大师《佛光菜根谭之修行篇》

小人专希望人给,给过就忘 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必报...

如何面对人生的「两难之间」

人生常会遭遇到不知如何抉择而处于两难之间的时候,比...

星云大师:行善与教化

今年一九九九年,我已经度过一个甲子的出家生活,假如...

【佛教词典】八种清净说句

【八种清净说句】 p0082 瑜伽八十五卷二十页云:复次有...

【佛教词典】娑竭罗龙王

梵名 Sāgara-nāgarāja。又作娑伽罗龙王。娑竭罗,意...

一念至诚,必有所感

一念而飞一光,这是善导大师他所示现的,无论是中土还...

想了生死必须掌握正确的轨则

初学者必须由文字来做引导的,这以下举出一个实际的例...

从根本上消弭战争

社会的日益腐败,与天灾人祸的不断,根本因素都是众生...

证严法师《四种贫富人生》

富中之富、富中之贫、贫中之富、贫中之贫 是法师经常...

一生念佛很精进,为何不能确信自己今生能往生

问: 尊敬的大安法师,在您讲的《净土资粮--信愿行》中...

以今生之苦海,渡涅般之舟

苦难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时代。知苦识苦,...

梦参老和尚《如何使佛法和生活、工作相结合》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学佛之后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要如...

以和为贵有什么好处呢

「和」是一个极富正能量的字眼。有关「和」的词汇非常...

念佛不回向和发愿,是否可以往生

问: 既然心作心是,念佛成佛,念菩萨成菩萨,都在一...

凡事都需要有一个限度

日常生活中,凡事都需要有一个限度,才能达到满意的效...

何不往生兜率疑

第十,何不往生兜率疑 【注文】 又问:兜率内院近在此...

初机净业指南

序言 会稽道尹涵之黄公,笃信佛法,精修净业。欲令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