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世间赏罚与因果报应之不同

印光大师  2014/1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世间赏罚与因果报应之不同

原文:

阅来书,知汝聪明尚不彻底,故以儒佛之因果,与世间王法之赏罚同论,则似有理,而实无理矣。世间赏罚,约人情为定。因果,乃心识所感召,儒释无二道。汝以儒所未发明者,谓儒尽乎此,此亦汝聪明不彻底之一证。夫善恶因果,皆自心之感召。世人不知,佛为详说,汝谓佛设,岂真聪明乎哉。果报之来,有在即刻即世者,有在来生后世,及多生多劫者。汝嫌报远,而欲令速报,则成邪见。须知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以至成佛之果报,皆在多劫。虽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实证佛果,也须多劫。且莫以一悟佛性,为实证佛果。若如汝说,则世无一人能了生死,况成佛乎。汝若知此,则不至怪佛为酷烈,当感佛为慈悲,而痛哭流涕以告同伦也。汝嫌不速报,而不知不速之大利益,乃夏虫不知有冰,蜉蝣不知有来日之见,可不哀哉。夫报之迟速,皆自业识所感,何可推之于佛。

以汝之聪明,意地中,尚有知而故犯之过,可知寡过一事,虽圣人尚须努力。故孔子行年七十,尚欲天假或五或十之数年,以期学易而免大过。儒者见浅,谓为圣人过谦,而不知圣道之深,非一悟即可彻底也。余且勿提,以圆教论,初信断见,七信断思,八九十信破尘沙,伏无明。于十信后心,再破一分无明,即证初住,即法身大士。从初住,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历四十一位,尚未到无明净尽地位。等觉,再破一分无明,则真穷惑尽,而成圆满菩提之佛果矣。此善报之远者,而恶报之远者,当亦相埒。况尚有修因证果,以至成佛之时乎。若事事皆一时即了,则便成无因无果之断灭深坑。不观天道运行乎,夏至一阴生而大热,冬至一阳生而大寒。立春有在过年前,有在过年后。则一一不皆一时俱尽,方成岁时。若一时俱尽,则不成运行,而成断灭矣。至于罪福之赏罚,阴间实有主掌之人,然亦不同阳间繁难。以案簿皆自现自消,并非有人登记勾消耳,故阴间无错误。其有以彼省某人,误勾此省同名之某人者,乃藉此不宜死之人,倡明实有阴间地狱刑罚等事,以期世人生信耳。

以故每有世间正直士夫,权理阎罗王事。世间平民作阴差,因误勾人,打而革除者。皆因穷措大,(措大者,举行修齐治平之大事也。)以眼不见而不信,且藉以谤佛,而特现此,以冀措大开一眼光耳。此事甚多,且举一,以期俱知。蕅益大师见闻录,载湖北一生员,权理五殿阎罗王事。一夜至阴间,见一簿,载其妻盗杀邻鸡,连毛一斤十二两,因折其簿角记之。醒问其妻,何得盗杀邻鸡。其妻不承任。曰,汝还瞒我,阴间簿上已载,汝盗杀邻鸡,连毛一斤十二两。妻言,院中晒东西,鸡来吃,以物掷之,即死,尚未动。令称之,果一斤十二两。令持鸡,并一鸡之价钱以还,为彼说其来历,祈勿见怪。其夜入阴视簿,则折角仍旧,一字已无矣。汝以阴间刑罚为佛设,可谓辜负佛恩之尤者矣。汝书字小,光目极昏,略举要者,释汝之疑。汝果知此,则当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当知汝之得大利益,由汝儿女而始,况生西后之利益,以至圆满佛果为止。若不自量,从兹研究性,相,禅,密各宗,不以念佛为事,则或可做一个半串子通家,而了生脱死,当在驴年矣。光老矣,目力不给,以后不许又来信,即祈妙师代问,亦不复。何以故,以汝非举一而明三者,纵一一示之,亦仍是一、一、一、一,而不能圆通耳。

——《印光法师文钞》之《复某居士书》

译文:

看完你的来信,知道你的感悟还不彻底,所以把儒家和佛家所开示的因果真理,和世间王法的赏罚等同来讨论,这似乎有些道理,而实际上没有道理。世间王法的赏罚,是从世间人情理的角度来楷定的;而因果,是自己的心识所感召。儒家佛家没有二个法道,只有修证层次上高低的差异。你认为儒家没有阐发显明出来,认为儒家的境界就仅仅于人世间的伦常道德,这也是你聪明不彻底的一个证明。善恶因果,都是自心的感召。世间人不知道,佛为我们详细说明,你认为这是佛陀的建立施设,这哪里是真的聪明呢?

果报来的时候,有的在当下一刻,就是当下这一世,有的在来生后世,以及多生多劫。你嫌果报太远,而想要让这个结果快速地现报,这就是邪见了。必须知道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以至成佛的果报,都在多生多劫的修持。虽然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实际证得佛果,也必须要在多生多劫。还不要以为一悟到佛性,就实证佛果了。如果像你所说那样,那么世间没有一个人能够了生死,何况成佛呢?你如果懂得这些道理,就不会责怪佛陀把恶道的果报说得太残酷惨烈,应当感激佛陀的慈悲,而痛哭流涕来告诉同辈们啊!

你嫌这个结果没有快速的现报,而不知道不快速现报的大利益。这是夏虫不知有寒冰,蜉蝣不知有来日的错误知见,怎能不让人悲哀呢?果报的迟速,都是自己心业识所感召而来的,怎么可以推委给佛陀,以为是佛陀在背后操纵的呢?

以你的聪明,在起心动念中,还是有虽然懂得道理,却会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习气,而故意去犯错的毛病。可见改正过错这件事,虽然是圣人也还须要努力。所以孔子在七十岁时,还想要上天借他五年或者十年的寿命,以期望学习《周易》而免除大过。儒生的见识浅薄,认为这是圣人太过谦虚,而不知道圣道的深广,不是一觉悟就可以彻底实证的。其余的暂且不要说,以圆教来说,初信位断见惑,七信位断思惑,八、九、十信位破尘沙惑、伏无明惑。在十信位后的智慧,再破一分无明,就证得法身大士的果位了。从初住,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历经四十一个位次,还未到无明净尽的地位,再破除一分无明,就能够真性穷尽、无明断除,而成就圆满菩提的佛果了。这是善报远的情形,而恶报远的情形,也和善报远的情形相等。何况还有修因证果,以至成佛的多生累劫的时间呢?如果每件事的因缘果报,都是在一时就可以了结,就堕落在无因无果断灭邪见的深坑之中了。

你不见天道运行的情形么?夏至白天最长,阳极而生一阴,因此天气大热;冬至夜晚最长,阴极而生一阳,因此天气大寒。立春有时在过年之前,有时在过年之后。这一个一个的节气,不会都在一个时间里全部出现,这样才能运行成就一年的时节。如果在一个时间全都出现,那么天道就没办法运行,而成为断灭了。

至于罪福的赏罚,阴间确实有主管执掌的人,然而也不同于阳间那样繁杂困难。因为档案簿册都是自动显现,自动消失,并不是有人在上面记录勾消的,所以阴间没有错误产生。至于有时将另外一省的某人,误当成这个省同名的某人而勾入阴府,这是借着这个不该死的人,倡导显明真实有阴间地狱刑罚等事情,以期望世间人,都能生起对于因果报应天地鬼神的相信罢了。所以每每有世间正直的士大夫,掌权管理阎罗王的事情。世间平民作阴间的差役,因为错误勾人,被打板开除之事。这都是因为穷苦的读书人,因为眼睛看不见就不能相信,而且还要借此来诽谤佛法,而特别显现这种情形,以希望读书人打开一点眼界罢了。

这种事情很多,暂且举出一件例子,以期望大家都能知道。蕅益大师的《见闻录》中,记载湖北有一位秀才,掌权管理五殿阎罗王的事。一天夜晚到了阴间,看见一个帐簿,记载着他的妻子盗杀邻居的鸡,连鸡毛共有一斤十二两(古代以十六两为一斤),因此就折了那个帐簿的角做了一个记号。醒来后问他的妻子,为什么偷杀邻居的鸡。他妻子不承认。他说:你还瞒我,阴间的帐簿上已经记载的清清楚楚,你盗杀邻居的鸡,连鸡毛一共一斤十二两。他妻子只好说:院子里晒着东西,邻居的鸡跑来吃,我用东西扔过去,结果就砸死了这只鸡,还没有动这只死鸡。

夫妻俩就去称这只鸡,果然是一斤十二两。于是他让妻子拿上死鸡,以及一只鸡的价钱还给邻居,为他们说明其中的缘由,请他们不要怪罪。这天夜里再到阴间看这个帐簿,帐簿的折角还在,可是上面的字却一个也没有了。你认为阴间刑罚是佛陀布置施设的,可说是辜负佛恩太深太深了啊!

你信中的字太小,印光的眼睛又不好,大略举出重要的,澄清你的疑惑。你果真知道这些道理,就应当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应当知道你得到大利益,是由你的儿女开始的,何况生到西方后的利益,是到圆满佛果为止。如果你不自量力,从此研究性宗、相宗、禅宗、密宗各个宗派,不把念佛作为修持的要务,那么或许可以做一个半吊子的通家,而对于了脱生死这件头等大事,要等到驴年才行!印光老了,视力不好,以后不许再来信,即使请妙师代你来问,我也不回答。为什么呢?因为你不是举一例而能够触类旁通的人,纵然我一条一条的开示,你也还是一个、一个、一个、一个的疑问不停地来问,而不能圆融通达。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犯淫戒与持不淫戒的果报

毁犯淫戒果报,三涂果报。余报:一、生死炽然。二、障...

【推荐】因地时有菩提心的摄持,所以每个法都坚固

我们以前没有发菩提心,是活在个人的欲望中。我们为什...

其实轮回就是一念的妄想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

雷阳公问地府官吏

族叔祖雷阳公说,从前有个人遇见阴曹地府的官吏,便乘...

嗜肉者不可不知的食肉十大危害

现在,人们对肉食的欲望日益增长,一日三餐天天顿顿不...

由于这个善因,感得九十一劫没有病苦

舍药材以拯疾苦, 就是修善的一个科目,要布施药材来帮...

广化老和尚亲述杀生的现世报应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的腿是怎么摔断的?就是我过...

贤者五福德因缘

一日。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诸比丘宣说贤者五...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专修、圆修、杂修、正行、助行

当云净土法门,修有专圆。由众生根器不一,致诸祖立法...

劝茹素断荤戒杀放生

一切众生,一念心性,与三世诸佛,了无二致。但以迷而...

以肉来行孝乃无知之人之作为

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何可谓不遵父吃肉...

现生可以了生死者,唯有净土一门

原文: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修之及极,皆可以了生脱死。...

【佛教词典】婆诃麻

(杂名)婆诃者器名,麻者胡麻也。...

【佛教词典】五种相貌染爱增长

【五种相貌染爱增长】 p0284 瑜伽十八卷十七页云:云何...

托钵生活的要义

释迦牟尼佛出世说法之后,有很多人跟他出家修道,他们...

用智慧去观照,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色、受、想、行、识。 (一)色蕴: 凡一切物质...

如何如法的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你这句佛号从哪里来?从心而起,从我内心...

没有一个是求来的,都是修来的

所有的修行一定是向内安住的;你安住了,你不求功德,...

你有三分的修行,佛菩萨就会给你七分的感应

世尊!若有菩萨得闻是陀罗尼者,当知普贤神通之力。若...

时节因缘成熟,自然不起烦恼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农夫...

钱不要来得太快,也不要来得太多

世人苦,就苦在要追求一个好上。就想着,生意一直都很...

能守住口业,则成佛一半

九华山有位老尼师,年纪已136岁,身体健朗,从出家至...

为何越修烦恼反而更重

在印光大师的《文钞》当中,他说:有些人他越用功,佛...

为什么不能随便去评论别人

以前我有个毛病,很喜欢对别人下结论,就是评价某人怎...

佛陀与五比丘的因缘

有一天,佛在罗阅祇竹园精舍,贤者阿难从座位起身,将...

盎覆不吉虫喻

过去有三兄弟,都说自己高大健壮,某次三人一起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