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印光大师答缘净居士问

2015/01/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印光大师答缘净居士问

问:念佛行人,首宜以严持五戒为急务,庶念佛易得心净,临终亦稳往生。但在家二众,处于佛法颓衰之地,难得高僧为之如法受戒。幸梵网经曾开异方便,许以在佛像前,至诚忏悔七日,如见好相,即可自誓受戒。而地持经亦如此说,且无见好相明文,比梵网更为便易。尔时弟子疑之,不知究遵何经为是,后阅灵峰宗论,内曾阐明梵网为未发心,地持为已发心而设之理。

今弟子等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可算已发心得依地持受戒否。即我师文钞上教某女士自誓受戒,亦无见好相明文,亦是因其已发心得依地持,不必拘见好相否。但某女士贞操冰洁,弟子等业深障重,可否参照而行,又是一疑义,故不揣冒昧,再为普通在家念佛行人请求判示,以便遵行。

答:佛法广大犹如大海,随人根性而为受持。若欲受戒,有可受处,固宜以师僧受。若无其人,则向佛忏悔自誓受。所云见好相,谈何容易。恐今人无此善根,或因不明心地,以躁妄心求,则著魔者多,得益者少矣。今之稍有行持者,动言见种种境界。此境界,皆是妄心所感。若是圣境界现,虽他人不得而知,而其人当必大有心行转变之征。若仍然照旧,则非圣境,乃魔境也。不可不知。凡一切人,皆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乃三世诸佛之略戒经,人人皆宜持,人人不可犯。持则有功德,犯则有罪过。

持之及极,便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乃至成佛。彼发心受戒,无师可授。当志诚恳切佛前忏悔一七日,于佛前自誓受戒即已。固无须云好相。亦无须云已发心未发心。今之时机,非佛世之时机。然为往生西方受戒,当须真实受持。若徒求其名,则成戏弄,罪过实非浅鲜。

问:行人若不受戒,则永弃佛海,失大利益。如发心不真,颟顸受戒,犯之又一重戒罪,是受之恐致违犯,不受又失大益,似乎进退两难。弟子对此,颇有愚见,以为如果发心真实,自必惧罪情深,必少违犯,不妨立即受戒。否则习气太重,或因一时心感,贪一戒名,昧然受之,将来必易触犯,反不如依律秉持二三年后,果无违犯,再行受戒未晚,斯则既得戒益又不致徒增戒罪,似乎有益无害。

此法弟子曾试之,劝人吃素,颇有效验。因近数年几遇发心修行,即劝其先持六斋,及戒杀,减少肉食,兼作众生一体血肉不净等观,不数年间,因之而吃长素者,不下十余人,今对于戒法,未知可否照此办理。又有一辈行人,颇明罪福因缘,虽未受戒,而能照律秉持,孳孳念佛,求生净土,若后往生,与已受戒念佛往生者,品位有无高下。

若有,则与六祖心地无非自性戒,本来无一物,何处著尘埃之义,似乎相违。如无,而律又言如法受戒者,方发戒体,且得天神拥护,又显与未受戒者,大有区别。弟子未明斯义,故特录求指示。况前拟先秉持,而后受戒,如果不同,设此学戒期内有命终者,岂不失大利益,是此一疑义,尤不得不早求解决也。

答:既欲受戒,固宜真实。既不真实,又何须受。利益由真实持戒得。非有受戒之名,便得利益也。汝之疑,可谓无谓之极。凡修行在心地上论,不在形迹上论。未受戒而持戒,是为真实修行人。岂真实人,行真实行,反庸劣乎。然佛菩萨极力劝人受戒,谓受之必持。非为今之挂名受戒者发也。挂名受戒,以受戒人毁佛禁戒,罪加一等。汝之所问,皆是死执迹相,妄兴议论。如此所说,皆名戏论。受戒发戒体,乃宿根深厚之人,非今之悠悠挂号者事。不受戒而能持戒,乃少数人,非多数人,故不得用此以难彼。此系特别性质,彼乃通途教道,何得崖板相比。直是本无一事,妄起风波,可叹孰甚。利益在迹相上论,不究心地实情,则举世之人,皆好假冒修道之人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现在虽很强健,但要做死了想

现在虽很强健,就要做就要死了想。 那个意思是,虽然咱...

刘会龙居士往生纪实

守愚念佛过一生 跪着往生度世人 大雨滂沱后的世界格外...

怎样才算出家因缘成熟

问: 怎样才算出家因缘成熟? 慧律法师答: 出家还是...

摄受二乘人回归净土

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者,良以乍得我空,即生耽滞,闻...

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是最愚痴的行为

问: 人的容忍量有其极限,如果对方经过重复纠正还无法...

为众生为三宝做事,哪会耽误你的往生呢

如果德亮法师不能往生,大概我也没什么希望了。是吧?...

修此五念门,毕竟得生安乐国

【原文】 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

闻信弥陀名号即得不退转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印光大师: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净土还难

又汝既皈依佛法念佛,当依佛教而行。佛教你求生西方,...

印光大师的家庭教育思想

印光大师自小沐浴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深受其益。所以...

印光大师:为在家弟子略说三皈五戒十善义

(本文摘自《印光大师文钞》卷四) 悲哉众生!从无始...

古今聪明人一大可怜可悯之事

原文: 若不注重躬行,只期多知多见,必至矜己傲物,排...

【佛教词典】孝养集

凡三卷。日本真言宗觉鍐撰。内容明示入信之要义,特以...

【佛教词典】无倒

(术语)颠倒事理者,凡夫之通见,如指苦为乐指无常为...

人与人之间的道路有哪些

人生为了到达目的地,必须起程上路。路,是通往目标的...

在念不退当中,顿然超越四十一个因位

为什么净土法门,往生一法是这样的圆顿超越,胜异方便...

极乐世界的四土生因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悉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正...

平时要如何去累积福德增长福报

问: 平时要如何去累积福德、增长福报?佛法说:「大...

只要发坚固心和长远心,就可成功

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易者,只要你放得下,...

佛陀为什么要施设种种方便法门

佛陀的说法有三个主题:第一个,先说明说法的内容;再...

和尚遇鬼

传说中的鬼怪,并不一定都会吃人、害人,有时候他们只...

不要在修行路上徘徊,徘徊绝对没有成功的可能

昨天我讲到《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中的一首偈语:一切业...

用睿智来对待诽谤

人,生在这万花筒般的红尘俗世里,无论是谁,都会被他...

净土不摄非人

非人不是指鬼神咯,是指这个非人行没有人的道德行为!...

圣严法师:失眠应该怎么办

问: 古代有位高僧曾说:「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

何等相是诽谤正法

问曰,何等相是诽谤正法。答曰,若言无佛无佛法,无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