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用睿智来对待诽谤

2012/06/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在这万花筒般的红尘俗世里,无论是谁,都会被他人评论,说长道短、或美或丑、或善或恶;也必然会遭到他人的讽刺、谣言与诽谤。

俗话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即便是那些已做古千年的古人,也都无法避免今人的评说。既然是谁都无法避免之事,那么我们能做得只有,如何去对待那些中伤我们的谣言与诽谤了。

面对这些中伤、诽谤,有些人会采取不解释,不争辩,更不会心存报复,而是若无其事的一笑了之。这种人,就是所谓的宽容,是博爱;也是睿智,更是智慧的人。

谁都经历过争吵,谁与谁都有可能会产生摩擦。不管是曾经的同学,又或是现在交往的朋友,抑或是家人。这也是谁都无可避免,谁也无法保证之事。有时,就是我们的父母,也会因为对情况的不了解,而错怪我们;我们也常常会因此而跟父母吵嘴、呕气;夫妻也是。但,更多的时候,这样做不但对事情的解决毫无帮助,更会加深、加重彼此的矛盾。反而是用一颗平静的心去对待批评,待双方冷静之后,再细思量,这才是解决事情根本的最好方法。

同样的,当我们面对别人的中伤和诽谤时,如果急着前去评理,不但对中伤和诽谤你的人毫无效应,只会产生更多的争执,令那些诽谤你的人更加猖狂。严重时,还有可能会打扰到自己的内心,使我们原本平静的心开始不平;使原本宽容的心产生记恨,最终也难逃于流入小人之行列,与他们为伍。如果一个人没有宽容之心,甚至会严重到,他一生的生命,都会被仇恨和报复无休止的支配。

在生活中的我,可以说活得很幼稚,也可以说活得很宽容。因为我从不曾想与人争辩些什么?更不会与人去争辩。我的名言是:“争又如何,不争又如何”?同样的,在这片我认为是纯净的文字世界里,也有此种小人的存在。但,最终对我来说,我还是喜欢做那个生活中的阿Q。不管在哪,我都是以阿Q的精神与态度来对待所有。因为我相信,事实永远都胜于雄辩。

每个人,对于每件事,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与论点。而,这些人之中也包括小人;当我们面临那种小人之时,必然是免不了遭到一翻中伤而不是辩论。虽然你是处处于人为善,但却不可能处处能收获善。所以,对于那些一时所起的中伤与诽谤;对于那些心存恶念,甚至是不明真相,却又在你处咬牙切齿的人,便无须去斤斤计较。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做好自己,睿智的活着。

虽然我是受到了一定的挫折,但却不会如他人般与小人为伍。如果这样做能让她释放心里的抑郁,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解脱之道的话,那么我更愿意成全于他,对于她的诽谤就会觉得更加的无所谓了。

对于那些小人来说,这也是最有效的解决之道。所以,当我面对那些对我恶语中伤的人,我从不会去与他们理论。人,不可以控制别人,不能阻止别人的恶意中伤与诽谤,但是却可以制止自己。

我们不可以控制别人的情绪;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们起码可以做到,不必对中伤和诽谤太注重,太当一回事。我们可以忍她、让她、避她、由她,不理她!用宽容的心态,用我们的睿智来对待那些诽谤、中伤我们的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最可怕的捕风捉影

是非朝朝有,没有现在多!现在社会上的谣言是非,各种...

静察己过,勿责人非

弘一法师曾在他的专著中提到:作为出家人,应该做到静...

嘲笑他人得现报

初六那天,去看望外婆,在车上,偶见一位坐在车后的女...

如何讲话才能受人欢迎

自古就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明训,讲话确实是一门艺...

《百喻经》痴人赞父

【原文】 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

明白诸相皆空,面对毁谤无需太在意

【原文】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

话多心散乱

还记得刚学佛时,一位居士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

净化我们的语言,减少口舌是非

俗话说:祸从口出。说话不得体,常常会伤人又伤己,引...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首楞严王三昧对治的重点

《楞严经》前面的三卷经文,佛陀等于是讲到了大乘佛法...

这五种习气,你是不是样样都有?

第一种是贪,有了贪心,就这样也要、那样也要,贪不到...

肥胖者的减肥佳品

1. 冻豆腐 豆腐经过冷冻,能产生一种酸性物质,这种酸...

以和气迎人,以静气养身

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以浩气...

【佛教词典】可见不对色

可见,指肉眼可见者;不对色,指不具障碍之性者。于各...

【佛教词典】赖耶因相

【赖耶因相】 第八阿赖耶识具有三种面相。即是自相、果...

节俭让孩子健康成长

这是一个真实的发人深省的故事:北京市一对年轻的父母...

地藏王菩萨的两大特点

地藏王菩萨的两大显著特点: 第一,常居秽土。 《十轮...

古人最看重的四种品格

中国传统哲学中,最讲究顺应,天、地、商、业,则代表...

放生偿还所欠的无数杀债

我们多今生累劫以来,所造所欠的杀债,可能也虚空也装...

我们怎么去为死亡做准备

有白昼就必定有黑夜,所以就必须要为黑夜的到来作准备...

念佛为什么得不到受用

憨山大师说:一般的人念佛为什么得不到受用,甚至不能...

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应劝彼念佛求生西方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

学佛人必须远离这五种不正见

经典里面所开示的五种不正见,这五种不正见就是凡夫和...

谦下低头智内蕴,我慢高山人不敬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说文解字》中有讲:秋,...

行住坐卧把持一句佛号

我们打的是佛七。就是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佛号,行、住...

带业往生的必要前提

念佛的心理背景是要至诚恳切,这四个字是非常重要的。...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

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