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静察己过,勿责人非

2011/09/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弘一法师曾在他的专著中提到:作为出家人,应该做到静察己过,勿论人非。要知道,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最痛恨的就是谈论他人的是非。的确,论是非并不是一个好的行为方式,难怪古人曾如此告诫世人:“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检点他人。”而且圣人孔子也曾说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其意思无非是想让我们在静察己过的同时勿论人非。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这是古人修身的名言,告诫人们要常怀自省之心,检讨自己的过失,闲谈之时,不要谈论他人是非。提高品德修养,常怀宽阔胸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对于个人修身确实重要。

有这样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祖孙俩买了一头驴,爷爷让孙子骑着走时,别人议论孙子不懂孝敬;孙子让爷爷骑着走时,有人指责爷爷不疼爱孙子;祖孙俩干脆都不骑了,又有人笑话他俩放着驴不骑是傻瓜;祖孙俩同时骑在驴背上,又有人指责他们不爱护动物。结果,不知所措的爷孙俩只好绑起驴扛着走了。

这祖孙俩就是深为那些“是非”所累。

的确,所谓的“是非”本身就是极其无聊的谈资,没有任何意义。那些喜欢在背后议论他人、搬弄是非的人往往也是最可恶的人。背后议论别人不是正人君子的作风,做人就应该光明磊落,有话就当其面说,不要在背后搞任何的小动作。要知道,一味地去搬弄是非不仅害人,同时也在害己,对于自身而言没有任何好处,反而让人看不起。

背后议论人者,有些人是出于无聊,把议论别人当做一种消遣,而且自身从不考虑自己的言论将会对别人产生怎样的后果。其实这种人有时并没有什么不良企图,只是图口舌之快。可是说者无心,听者却可能有意。无意中讲的话,很可能就被有意者断章取义,用作攻击被议论者的武器,还要反咬一口,嫁祸于无意讲话之人。到头来,无意也成了有意,有嘴也说不清。更何况,什么事情都应辩证地去看,被议论的滋味并不好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接受的事,为什么要强加于别人呢?

中国有句俗语:“宁在人前骂人,不在人后说人。”别人有缺点和不足之处,你可以当面指出,令他改正,但千万不可当面不说,在背后说个没完。我们应该时刻谨记:“静察己过,勿责人非”,要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21种口业与形成的灾祸对应因果

1、说脏话的人痰多,容易口臭。 2、爱说刺激的话的人容...

池中大虫宿世的因缘果报

佛陀住止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时,城边有一汪污泥不净的...

吃沙而亡的比丘

《百缘经》中的故事──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一位婆罗...

口业清净得大智慧

密迹金刚力士告诉寂意菩萨:过去久远世时,有位神仙名...

比丘尼发恶誓堕饿鬼

威仪庠序的阿难尊者,托着钵,行走在往舍卫城的路上。...

菩萨戒之说四众过戒

丙六、说四众过戒 这一条戒也是属于菩萨的重戒。也就是...

独角牛

过去,在刹尸罗国有一位养牛人,他养了一头独角牛。这...

说闲话的害处

佛陀在信众集会听经闻法的场合要阿难把糕饼分送给在场...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分毫不差因果账

佛教提出四根本戒,若是犯了四根本戒,无论出家在家都...

五种错误的闻法方式

持文不持义: 如果仅仅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而受持,却不...

研究经典是依唐宋以前的,还是以后的呢

问: 顶礼法师!元朝之前佛法兴盛,距今千年,当时的佛...

心的四种安住方式

《金刚经》说菩萨他一生的修学只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

【佛教词典】随三智转智

指随三种智观照转境相之智。为唯识宗所立菩萨所观唯识...

【佛教词典】五乘

(名数)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为乘。有一乘乃至...

恶缘太多,发愿舍寿求往生行吗

问: 顶礼大安恩师,弟子依止您修学净土己七八年了。...

世间赏罚与因果报应之不同

原文: 阅来书,知汝聪明尚不彻底,故以儒佛之因果,与...

冬天,应多吃这些「大块头」

俗话说: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根菜是指以...

生活在报恩的世界里

给遗弃你的人报恩吧,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 给伤害...

普贤菩萨和《妙法莲华经》的因缘

中国的菩萨,观音菩萨和众生缘分最足。普贤菩萨的感应...

回归纯真的本性

晋朝时,有一位名叫毛宝的小男孩,家境十分贫困。有一...

临终的正念绝对不是自然出现的

净土宗临终的正念绝对不是自然出现的,也不是佛菩萨赐...

挂着花鬘的羊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

去除无明的习气

人从无始以来,常因无明和习气而使得自己意乱情迷、颠...

发五种心决定往生

厌离心:此界八苦交煎,怨家会聚故。 欣慕心:西方万...

以纯孝之心念佛的婆罗门女

佛像能引发人的善根。当时有个婆罗门女在瞻仰顶礼觉华...

摄耳谛听 佛号不断

今天和大家总说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主要在一心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