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应劝彼念佛求生西方

大安法师  2022/06/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应劝彼念佛求生西方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临终三大要

如果有人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有缘分的人。这些众生在这个世间都是八苦交煎,免不了会遇到病苦,人都会生病。对待生病怎么办呢?一般性的病能够治疗的,当然可以治疗。病一般分两大类。

一类属于业障病,多生多劫的杀业,使我们的身体、心理产生疾病,靠一般的医药不是很好治疗,那就要靠大医王。

还有一种是世间四大失调,饮食、生活方式的问题,使得脏腑阴阳不平衡导致的疾病,一些药物能产生一些作用。

病有重病,有轻病。一般性的小病你可以用药物去治疗,还是要去治疗。但这里谈的是“重病”,而且这个病的势头是绝对好不了的,就类似现在的癌症晚期了。要建立一个心态,要发孝顺之心、慈悲之心。对于自己父母生了这样的重病,孝顺体现在什么地方?不是体现在送医院天天给他插氧气,输液,抗生素,很多营养素。因为他绝对是不能好的,给他搞这些,那是毫无意义的。

儒家谈孝顺是关心他的身体、赡养、传宗接代、光宗耀祖,是在世间法范围。佛教的孝道包含这个,但是比它还更深广,不仅孝顺他现世的肉体,更要孝顺他的佛性,他的慧命。一个佛子能够让父母出离生死轮回,圆成佛道,才是真正的大孝,这叫大孝当中的大孝。要发这样的孝顺之心,要发同体的慈悲之心。父母眷属同样在这个三界火宅轮回,苦不堪言,自己要出离,也要令自己有缘的父母兄弟、家亲眷属也要出离,这是慈悲心。那这个孝顺慈悲心具体要体现在,要劝父母兄弟要赶紧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生命当中的一件大事。

但这个话好说,实际上做起来还不容易了。因为世间人都贪恋这个世间,都希望在这个地方多活一些年,哪怕多活一天,他都是感觉很好,好死不如歹活。让他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相当的善根,他不高兴听了。有个居士说:“我父亲生了重病了,我劝他念佛求生西方,他骂我。”骂他不孝顺:“你就巴不得我早死啊!你是不是看到我存折当中还有一点钱哪?”骂得他不好意思。

如果过春节的时候,人家打电话,信众接到电话可能会叫一句“阿弥陀佛”。对方如果不了解佛法的人,他会觉得:你怎么能说这个呢?不吉祥,这是正月初一,这可不是要让我死哦!他觉得念阿弥陀佛就是让他死的一个声音。很多还是宗教盲。劝彼念佛求生净土,他能听得进去,那是善根。一听,生欢喜之心,觉得很重要、很迫切,我愿意念,那才建立了可以为他助念的前提。

病人也愿意听劝,又有好的因缘——家亲眷属或者莲友为他助念。那助念的目的是什么?这时候助念的目的还是按照净土的终极关怀来说,不是说找一批人助念,让他身体健康,让他起死回生,让他延年益寿,不是这个。目的是这个病者由于大家的助念——最后生命终结的那一刻,马上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叫由此死已,即生西方。由这个娑婆世界,这个苦难的世间,这个业报身死亡的当下;即就是不隔时,马上,文成印坏,临终念佛之心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那个心,是要让他得到这个利益。

这个利益很大,“惠以众生真实之利”是要让他了脱轮回。释迦牟尼佛八千次来我们这个世间示现八相成道,无非要让我们赶紧离开三界的火宅。能够帮助你的家亲眷属往生净土,那得到的利益就很大了。无量劫不能出离的轮回,顿然地出离了,一到极乐世界就是阿鞞跋致,快速地成佛了。那这样的利益是难以称数的,就是说不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何以念佛即得成佛

或问: 念佛本极易之事,而成佛为甚难之事。佛道长远,...

净土行人持净土宗外的经咒是杂修吗

问: 弟子每天的早、晚定课是诵《阿弥陀经》一卷,念...

恳切至诚念佛诵经,决定可以消除宿业病苦

世人病苦,多属宿世杀业所感。无论何病,若能恳切至诚...

阿弥陀佛略传

阿弥陀佛于未成佛前,在过去无量劫中,为妙喜国的国王...

李炳南老居士《正是用功时节》

每年的元旦都要说几句佛法,本人在台中每星期都有讲经...

什么叫做佛号还没「念好」

印光大师有一个皈依弟子王慧常居士,他在印祖往生之后...

莲宗八祖莲池大师画传

一、出生望族,孝深识广 莲池大师(公元15351615年),...

愿不切,行不深

先说愿不切 蕅益大师说:欲决定得生极乐世界,莫若以信...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拜佛的十种功德利益

一、得妙音色:若多拜佛,相貌也会转变为好,音声和身...

四十八大愿——(第24愿)供具自皆如意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

极乐世界为何没有二乘、女人、根缺之名

问曰:名以召事,有事乃有名。安乐国既无二乘、女人、...

如何理解念佛要念得「心佛两忘」

问: 《印祖文钞》里我似乎记得念佛要念得心佛不二、...

【佛教词典】摩底僧诃

(人名)Matisi?ha,比丘名。译曰师子慧。见求法高僧传...

【佛教词典】形厕僧伍行唯三位

资持记释云:“宅,居也。佛门广大,包纳清澄,喻之如...

在家居士的安乐八法

有一次,一位名叫郁阇迦的年轻婆罗门来拜访佛陀。 「世...

必须下很大功夫来面对每一个起伏的心念

我们在学院里面,乃至于在修道路程上,往往会迷失方向...

改过迁善祸变福,感佛慈悲唯至诚

无锡袁氏小学校长袁宝鋆,字丽庭,他母亲信佛,创办锡...

一诚长老《无杂相》:大德行持 总在寻常

01、菩萨呀 虚公喜与和尚说话,见有人来时便不说了。某...

清明三问

对于清明节,不论是否信仰佛教,大家或多或少会遇到一...

【推荐】维则法师的净土思想

维则禅师(约1280-1350年),字天如,俗姓谭,永新人(...

用觉照力净化内心的地狱种子

《地藏经》第五品经它揭示了地狱的各种相。下面我们来...

生活在别人的口中,这样的人多没智慧

我们学《地藏经》就知道,佛菩萨都是在利益众生,而凡...

蕅益大师法语

示法源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

何谓「四种三昧」

欲登妙位,非行不阶。行法众多,略言其四。梵语三昧,...

拜佛含蕴深奥医学原理

我还有一点经验也许可以提供给您们参考一下,也许在病...

临终十声能往生,不能抱侥幸的心态

第十八愿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这个十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