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印光大师提出的做人16字纲领

2016/01/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印光大师提出的做人16字纲领

一、敦伦尽份

敦是敬重,相应,符合的意思。伦是伦理道德。尽是恪守义务,尽职尽责的意思。份是指自己的位置、身份。敦伦尽份就是我们的思想行为要完全以崇敬的心理,遵守社会的伦理道德,尽职尽责地主动承担好自己本份的义务。

伦理道德是我们的行为轨范,该作的一定要去作,不该作的一定要坚决不犯。法律只是伦理道德的最低底线,触犯法律,必受罚惩。邪恶的思想意识,未及触犯法律的小过,法律并不追究,但要受到道德的评判。

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儒家提三纲五常为行为准则。佛教也讲:“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提出五戒作为行为道德准则。不杀生与仁相通,不偷盗与义相近,不邪淫与礼相通,不妄语与信相通,不饮酒与智相通。

总之,要作一个好人,人生活得有意义,首先就要尽到自己的义务,本分。这就是敦伦尽份。

二、闲邪存诚

闲是制止、防范的意思。邪指邪恶,行为上不作恶事,思想上也不起邪恶的妄念。存就是保持,存养。诚就是诚意、诚信,保持正确的信仰观念。闲邪存诚就是熄灭执着,伏断贪嗔痴见思烦恼,保持正念。妄想就是颠倒梦想。一般的凡夫有四颠倒,又叫四倒:

(一)以无常为常:物质是永远运动变化不止的。精神也是运动变化不止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也不可得。人有生老病死,要想永远青春美貌,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人身体是四大(地水火风)因缘和合的假体,是暂时幻有的。我们却认为有一个真正属于我的身体,认定有我自己的个人利益。所以一切以我和我的利益为中心,把自私自利放在第一位,而大造恶业,因此长劫沦落六道,长时受苦报不止。

(二)以苦为乐:我们常贪五欲:财、色、名、食、睡,追求钱财,美女,名誉地位,贪享美食,闲散贪眠,自以为是乐事。表面上我可以暂时满足我们在生理、心理上的欲望,但实际上多是在造恶业,为堕入三恶道创造条件。人们常说,病从口入,病是吃出来的。享用美食,饱了一时口福,可跟随的是百病缠身,寿命早耗,真是以苦为乐呵。

(三)以不净为净:我们的身体是众缘和合的,是由食物营养的,但如将青春美丽的一张假人皮剥去,人人都是同样的骨血之躯。天天排泄的大小便、汗液、唾沫、鼻涕都是细菌万亿的脏臭废物,都是非常不清洁,不干净的。而我们总爱追求外表美,却不注意思想品德的内在美。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看得过重,就是颠倒妄想,心灵不美的人,外表也不是真正的美。

(四)以无我为我:佛教主张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分离而灭,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叫缘起性空。作为人也是因缘和合的,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因为无常,所以无真我。我有主宰的意思。我们对人体本身是作不了主的,这叫人无我。一切事物也不是神仙上帝可以主宰的,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它自己的运动变化的规律的,这叫法无我。所以佛教不承认神鬼上帝可以主宰人们的事,而主张自作自受,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善恶业力,才是人的生死变化的推动力。而人们总是认为有一个真正的我,所以常以私利为目的造下很多恶业,而必受恶报,甚至沦入三恶道苦海,受无尽极苦。

四颠倒是邪知邪见,违背八正道的都是邪。我们要完美我们的人生,就必须止恶止邪,而以真诚心,平常心,顺应心对待一切事物,对待自己的身体和生死。

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什么是善?一切维护众生的利益,造福众生,让众生离苦得乐的思想言行都是善。什的是恶?损人利已是恶,损人不利已是大恶。利人又利已是善,利人不利已是大善。

佛经上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三世一切诸佛的教诫,也可以说是佛教的定义。佛教是止恶扬善的教育。我们对一切损害众生的恶事都不能作,“莫以恶小而为之”,即使是小小的恶念也不起,小小的恶事也不去作。一切利益众生的善事,我们都要去作好,“莫以善小而不为”,不要以为是小小的善事,就不去作。

佛教认为人们应作好十种善业:

1、不杀生:不杀害一切众生,包括虫蚁动物等,绝对不能杀人。一切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我们绝不可去剥夺他们的生命。杀生是大恶,尤其是杀人。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都是必堕无间阿鼻地狱的五逆不赦的大罪。我们应该戒杀而护生放生,这才是善业。

2、不偷窃:不随便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已有。偷窃钱财,偷窃名誉、非法谋取地位,制假诈骗等等都是恶。不偷窃而行布施,就是利人的大善。

3、不邪淫:不与非正式夫妻关系的异性发生行淫行为是善,否则就是恶。

4、不两舌:不挑拨离间,不说他人过失是善,否则就是恶。我们应不两舌而说调和语。

5、不恶口:不骂人,更不破口骂人是善,否则就是恶。我们应该说关爱语。

6、不绮语:不说无意义的下流话是善,否则就是恶。我们应该说正当的有益他人之语。

7、不妄语:不撒谎不骗人是善,否则是恶,我们应该说诚实语。

8、不贪:不贪财物美色而据已享受是善,否则是恶。我们应该学舍,舍得舍得,有舍才有真正的得。

9、不瞋:不对人间事物和他人产生嗔恨心,不生气是善,否则是恶。我们应该学慈悲博爱,心地柔软和气。

10、不痴:对因果深信不愚痴,对佛言祖语深信不疑,是善,否则是恶。我们应该学习佛教,启迪般若大智慧。

十善业是从佛教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扩展而来的。

有人提出全球的道德伦理就是:“不杀人、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就是从佛教的五戒来的。只要我们守好了五戒,就可以保人身,而不堕入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佛教认为每守一戒有五个善神守护,全守五戒即有二十五位善神守护,自然可以消灾难,保平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少管点事,多办成事》

二十年前,我担任佛光山佛学院院长,美国白雪溜冰团将...

相信自己的明天会有所作为的

美国有个名叫亨利的身世不详的青年,他已经三十多岁了...

修行中的中断障碍

不管是念佛法门也好,乃至读诵大乘也好,禅定也好,随...

弘一大师《改习惯》

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

要改造内心,就要培养这三种力量

应该怎么改造我们内心世界呢?我们应该要成就三种力量...

早晚课要怎么做才能更有效果

在家做定课的你,也许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坚持。在家如...

【推荐】诚信,让他取得了人生的成功

在一次上学的路上,一位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少年,骑车不...

在梦境里判断你修行的功力

又见龙神 , 阿修罗等 , 数如恒沙 , 恭敬合掌 , 自...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印光大师:不可赤体睡觉

学佛之人,夜间不可赤体睡,须穿衫裤。以心常如在佛前...

在这个时节世道,只可自守本分

原文: 当此时世,只可自守本分。其丧心病狂者,任彼所...

流通佛法,须具内护外护

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乃十法界之根本。不明此法...

风水师的话可作为依循的准则吗

原文: 堪舆家言,何可为准。若如所说,则富贵之人,永...

【佛教词典】啰

悉昙字 (ra)。悉昙五十字门之一,四十二字门之一。又...

【佛教词典】圆谈

(术语)谈诸法实相圆融之理。金光明玄义上曰:法性之...

集体念佛的十六条规约

夫生死海深,非念佛莫能济度;菩提路远,非净土孰可依...

始于立心,得于人和,顺于天道,成于勤恳

一、始于立心 立心就是立志,立下志向,心也就有了方向...

蕅益大师《开示念佛法门》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 佛云:若人...

昼夜经行念佛需要注意什么

乾陀诃提菩萨是《佛说阿弥陀经》中的四尊菩萨之一,乾...

谁能调伏众生的心

一天,四众弟子、诸大国王、臣民在舍卫城给孤独园中,...

忏悔有这三种方法

忏悔有几种方法,有取相忏,有作法忏,有实相忏。这里...

修行犹如洗厕所

每次佛学讲座或法会完后,待信众们差不多全部离开了,...

改掉贡高我慢的习气

我们要随时观照自己,检视是否有贡高、我慢的习气,如...

净界法师:一心三观

那么怎么样从第六意识的如理的思惟、想象来改变我们过...

释迦佛与三千佛缘

释迦牟尼佛一日于众会中开示大众:我于往昔无数劫时,...

佛学常见辞汇(二画)

【二入】 理入和行入。理入是由理性著手,觅求真本,...

人体基因与业力信息

现代生物科学说,人的基因(DNA)决定其体型、相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