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

印光大师  2020/02/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

原文: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以心若归一,见佛见境界,皆不至妄生欢喜。遂致得少为足,便成退惰。

不见佛不见境界,亦了无所欠。心未归一,急欲见佛见境界。勿道所见是魔境,即真系佛境,以心妄生欢喜,即受损(谓生欢喜退惰)不受益矣。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

倘正念佛时,或有忽现佛像及菩萨诸天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著,知所见之像,乃唯心所现。虽历历明明显现,实非块然一物,以心净故,现此景象。如水清净,月影便现,毫无奇特。

了不生夸张欢喜之心,更加专一其心,认真念佛。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现有利益,即魔现亦有利益。

复陈士牧居士书六

如诚法师白话译:

凡是念佛人,只应该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到佛、见到境界的事。因为心如果归一,见到佛、见到境界,都不至于妄生欢喜。导致得少为足,就成为退步怠惰。

就是不见佛、不见境界,也没有一点欠缺。心没有归一,急着想要见佛、见境界。不要说所见的是魔境,即使真的是佛境,因为心中妄生欢喜,就会受到损害(就是生欢喜心而退失怠惰)不能受到利益了。应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务。不要存着见佛、见境界的心。

倘若正在念佛的时候,或者忽然显现出佛像,以及菩萨诸天等像。只要心存正念,不要生取著心,知道所见的境像,是唯心所现。虽然明明历历显现在前,实际上不是具体实质的一个物体,因为心清净的缘故,现出这个景象。如同水如果清净,月影便会显现,丝毫没有奇特。

不生一点夸张欢喜的心,更加专心地认真念佛。能够如此的人,不要说佛境显现有利益,即使是魔境显现也有利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佛学漫画】明心见性为什么还要精进念佛

迈春法师的往生故事...

走在五欲六尘的客途上,满面尘埃身心憔悴

你自己精进,就会舍这个轮回、这个南阎浮提的尘途。 尘...

正解「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怎么理解?在《阿弥陀经》里面会谈一心不乱,...

持名念佛是为径路中的径路

十、复明径路修行径中之径者,此有二义:一者,余门学...

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明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者。若教赴时机,易修...

一念的差迟,变成失明的乞丐

简单地说,智慧有加行智、根本智、后得智三种。前面的...

惟贤长老《殊胜的净土法门》

慈云寺每年冬季为纪念弥陀诞辰都要举行念佛七。今年的...

净土法门的特别之处

净土法门在佛的一代时教当中被称为特别法门,所谓胜异...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女人学佛须知

念佛人想要往生净土,首先要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佛经...

什么样的人不能皈依佛门

【原文】 凡皈依者,必须志诚恳切,修持净土法门。若仍...

念佛有什么规矩仪式和禁忌吗

天下事有定理,无定事,当以理定事,以事论理,俾合乎...

观音菩萨随类现身满彼所愿

众生之心,与佛无二。虽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起贪瞋痴...

【佛教词典】四无畏

(名数)又云四无所畏,化他之心不怯,名无畏。四无畏...

【佛教词典】诸行有为经

梵名 Anityatā-sūtra。全一卷。宋代法天译。收于大正...

印光大师提出的做人16字纲领

一、敦伦尽份 敦是敬重,相应,符合的意思。伦是伦理道...

大安法师:只供一尊阿弥陀佛还是供西方三圣

问: 在家里只供一尊阿弥陀佛还是供西方三圣? 大安法...

水陆法会有何功德

水陆法会是佛教中十分隆重的法事,是汉传佛教在寺庙中...

要照顾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界

我们这个色身会生老病死,终有一天要丢弃,是没有用的...

如果没有业力的存在,你会积极修行吗

如果你是凡夫,你用任何理由生气,情绪有能、所,就会...

如何改掉不孝顶撞父母的恶习

问: 请问师父:如何才能打开心量,改掉不孝顺、顶撞父...

知道某出家僧人是破戒(破见)之人,能不能单独顶礼供养

问: 在寺院中,如果我们知道某些出家僧人是破戒之人...

圣严法师《我正在学习》

当你在做义工时,得到的不一定都是赞美,很可能也会听...

计较,是贫穷的开始

假设你在40多岁时失业了,你会怎么办? 下面我们来看...

全佛是心,心外无有佛为心所念

彻悟禅师说【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四句宗旨。一、以唯心...

向佛陀丢掷泥沙的人

佛陀在舍卫国时,有一次与弟子们外出托钵。在途中,遇...

美满的家庭,要做到尊重与包容

家庭如果要达到和谐,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尊重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