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时心软不出家,流浪生死九十一劫

2016/07/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时心软不出家,流浪生死九十一劫

尊者祇夜多带着弟子,向西北方云游。 忽然,尊者停住脚,抬头望着树上,一只乌鸦停在那儿,尊者注视牠,然后微微笑,点点头。 走不多远,弟子们不由疑问道:“尊者!为什么和乌鸦微笑呢?”

尊者答道:“到时自当说明。”

于是他们又向前走,来到石室城。刚走进城门,尊者的脸色突然变得很惨淡,大家心里都疑惧,都不敢多问。

正是吃饭的时候,他们进城去乞食,等吃过饭出城来,在城门地方,尊者又像进城时惨然变色。众弟于忍不住跪下央求道:“请问尊者,为什么对乌鸦微笑,又在这里两度失色呢?”

尊者长叹一声,以哀怨的神气开口说道:是因为在91劫以前,毗婆尸佛涅槃以后,我转生在一位长者的家里为子。当时志愿出家去学道,可是年迈的父母却说:"且慢,你当知人生不孝,无后为大,你走了,谁来继承我家的宗嗣呢?等娶过亲再说吧!"

一家人忙了一段时期,新娘子总算入门了,我又提出出家的要求,父母都说:"假如能养下一个孩子,我们就不再阻止你。"不久,真的生下一个男孩,到了小孩子咿呀学语的时候,我禁不住又要求道:"现在可以让我达成出家的愿望吧!"

父母再也想不出阻止的理由了,于是暗里怂恿孩子来央求,孩于哭着说道:"爸爸你不能走,要不然带我们走,你不能不要妈妈和我……" 做父亲的因为被儿子这番连哭带诉的哀求,而动摇了出家的意志,对骨肉亲情生起了眷恋。"我不走,我和你永远在一起。"父亲抚摩着孩子的头,亲切地说道。因为这个原因,我又流浪在生死道中。

现在,我用神通看到过去生中的姻亲,虽然曾经恩恩爱爱地相处过,一旦死散,却很难相遇,虽然同是沦落在六道中。那树上的乌鸦,就是过去我的儿子,想不到他变成那样子,还算有缘,几十劫后还能见上一面……

尊者说到这里顿了顿,无限感慨的样子。“那么,在石室城外的事呢!”一个弟子插上来问道。

“我所以在城门外惨然变色,那是看到一个非常瘦弱的饿鬼的孩子,他哀求我道:"请尊者进城时转告我母亲,说我在这里盼望她求食回来,已等候她七十年了,如今实在饥饿难忍。"

我进城后,把话传给饿鬼的母亲。饿鬼的母亲泪流满面地说道:“我知道的,进城以来七十年,我无时不在记挂他,可是我一点办法都没有,生前少和人结缘,也没有植福,很难求得食物,虽然有脓血、涕唾、粪便等垢秽不净的食物,因为我才生产,体力衰弱,每次到手的东西都被有力的鬼伴抢去,这一次我好不容易带了食物,躲躲藏藏赶到城门边,守门的鬼卒又拦着不放我过去,尊者!请您哀怜我们母子,让我们能相见,分吃这一点不净的东西好吗?”

我把饿鬼的母亲带出城来,看他们那一付悲欢分食的样子,我内心真难过,不由自主的就问道:“你在这里多少时间了?”

鬼母亲答道:“我不知道在这里多少时日了,但眼见这座城池,倒塌又建起,建起又倒塌,共有七次了。”

唉!我慨叹,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愈是痛苦的遭遇,偏是最长久,一个饿鬼的寿命居然这么长。

尊者这番话,听在弟子们的耳中都恐怖起来,大家不寒而栗,一个人的作为,很可能招致这样可怕的后果!如果不精勤学道,让佛法来规范心行,万一有所疏忽,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摘自:《杂宝藏经》卷第一

佛经原文:

时尊者祇夜多。与诸弟子。向北天竺。道中见一乌。仰而微笑。弟子白言。不审尊者。何缘微笑。愿说其意。尊者答言。时至当说。于是前行。到石室城。既到城门。惨然变色。食时已至。入城乞食。既得食已。还出城门。复惨然变色。

诸弟子等。长跪白言。不审向者。何缘微笑。复惨然变色。时尊者祇夜多。答诸弟子言。

我于往昔九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后。作长者子。尔时求欲出家。父母不听。而语子言。我家业事重。汝若出家。谁继后嗣。吾当为汝取妇。产一子胤。听汝出家。即便为娶。既娶妇已。复求出家。父母复言。若生一息。听汝出家。其后不久。生一男儿。儿已能语。复白父母言。愿尊先许听我出家。尔时父母。恐违前言。密教乳母语孙儿言。汝父若欲出家去时。汝当在门。而捉父言。既生育我。今欲舍我出家去耶。若欲去者。愿父今杀我。然后当去。其父即时惨然情变。而语子言。我今当住。不复更去。由是之故。流浪生死。

我以道眼。观察宿命。天上人中。及三恶道。相值甚难。相值甚难。今乃一见。向一乌者。即是彼时孙儿也。

我向所以惨然变色者。我于城边。见饿鬼子。而语我言。我在此城边。已七十年。我母为我。入城求食。未曾一得来。我今饥渴。甚大困厄。愿尊者入城。见我母者。愿为我语。速看我来。时我入城。见饿鬼母。而语之言。汝儿在外。饥渴甚危。思欲相见。

时饿鬼母。而报之言。我来入城。七十余年。我自薄福。加我新产。饥羸无力。虽有脓血涕涶粪秽不净之食。诸大力者。于先持去。我不能得。最后得一口不净。欲持出门与子分食。门中复有诸大力鬼。复不听出。惟愿尊者。慈愍将我。使母子相见食此不净。

时尊者。即将饿鬼母。得出城门。母子相见。分食不净。尔时尊者。问此鬼言。汝于此住。为以几时。时鬼答言。我见此城七返成坏。时尊者叹言。饿鬼寿长。甚为大苦。

时诸弟子。闻说此语。皆厌患生死即得道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行时正好念弥陀,心头念念绝娑婆

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 足下时时游净土,心...

以八正道度生死流

往昔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摩竭国神祇恒河水边时,世尊...

是什么力量让轮回相续的

业力是第六意识造作,果报是第八识释放。本来是独立的...

略说三宝物——佛物、法物、僧物

三宝物先分佛物、法物和僧物。 佛物有供养物、受用物、...

寺院安居自恣仪轨

注:本文仅限出家人看 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在安居之...

面对生死,舍身就能欢喜解脱吗

最近,一段关于安乐死的家庭录像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没...

极乐世界离开了这三苦

娑婆苦乐杂,其实,苦是苦苦,逼身心故;乐是坏苦,不...

住寺院应注意哪些问题

再接下来第三科是有缘暂宿等法。有因缘,像我们来到寺...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培植善念-童子改命

袁尚宝的朋友养了一位童子,非常清秀,而且十分机警。...

洪水让路、乌鸦遮阳,虚云老和尚的境界

今天,有两个人问我:你那时候在虚老那里出家,虚老他...

文殊菩萨点化印度高僧取回珍贵佛经

在五台山佛教发展史上,佛陀波利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

善良需要觉悟

生长在北极圈附近的猎人靠猎杀动物为生,动物的肉用来...

【佛教词典】穷生死蕴

小乘化地部所立三蕴之一。指直至生死终了而得金刚喻定...

【佛教词典】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经名)一卷,萧梁僧伽婆罗译。大般若第七会之别译。...

如何解决人到中年的困惑

问: 弟子的丈夫在国内一所大学某机关任职中层干部多...

六大根本烦恼牵引着我们轮回

我们讲业障通常包括了三大类,哪三大类?就是烦恼障、...

笃信佛法渡苦轮

佛陀时代,在舍卫国的东南方,有一条大江,这条江水又...

【推荐】从净土宗的角度,要培养对弥陀皈依的心念

若先受尽不善业果而修善者,与上相违,当知如是补特伽...

净业行人如何勘验自己是否深信切愿

在临命终时由两种力量决定,一个是业力,一个是心力,...

由于这个善因,感得九十一劫没有病苦

舍药材以拯疾苦, 就是修善的一个科目,要布施药材来帮...

因果的法则

佛法所说的因果法则,是遍通一切的,就是宇宙间的万事...

一切都将过去!

我讲一个小故事,诸位体会一下。这个讲到国王的名言。...

圣严法师《花开花谢,不执著》

世间的万事万物,不论是山川大地、环境中的任何事物与...

宝箧塔是什么意思

问: 师父,咱们读诵《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

带业往生是有条件的

这个事情是这样:我们在无量劫的生命的流转当中,经历...

卖酒犯重罪

六根的功能没有错,错在你内心的攀缘心什么叫酒呢?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