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诽谤圣者,忏悔得解脱

2016/08/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诽谤圣者,忏悔得解脱

过去,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舍利弗尊者来到此处,顶礼世尊后坐于一旁,说道:“世尊!我已经在舍卫城夏安居毕,决定游方度化。”世尊说:“现在正是时候。”于是,尊者即从座起,顶礼后便自退去。

尊者离开不久,有一位心怀诽谤恶意的比丘,向世尊禀报:“舍利弗与诸位比丘共相斗诤,不行忏悔,而现在正于人间游行教化。”世尊则告诉另一位比丘:“你速往舍利弗处,说世尊找他。”接着吩咐目连尊者及阿难尊者:“你们去通知比丘们到世尊这里,舍利弗所入三昧,将在如来前作师子吼。”诸比丘于是聚集到世尊所处之处,顶礼后坐在一旁。

佛陀对舍利弗说:“你离开不久,有比丘告诉我:舍利弗比丘与诸位比丘共诤,不但不悔过,还要去人间游化。他所说的是事实吗?”尊者回答:“如来知道事情的真相。”佛陀说:“佛知道,但大众并不知道真相,所以各怀狐疑。你在大众面前,可以将此事说明清楚。”

舍利弗告诉佛陀:“我自出生至今,年岁将近八十,常自思惟,我未曾杀生也不妄语,即使在游戏时也不妄语,也未曾与任何人争论;如果人在心散乱时,或许会有这样的行为。但是,世尊!我心意清净,怎会与修梵行之人共相斗诤呢?如同大地,纳受清净,也接受不净物,即使是屎尿秽恶、脓血涕唾,大地不嫌秽恶全都接受,我也是如此。世尊!我心无动摇,怎会与修梵行之人共诤而后远游行化?心意散乱之人才会如此,我今心正,怎会与修梵行之人共诤后而远游行化呢?

又如同水,能将好的东西清洗干净,也能将不好的东西清洗干净;水不会想:‘我只清洁此物,而不顾彼物将之置于一旁。’我也像水一样,没有分别彼此之想,故不会与梵行之人共斗诤后而远游行化。犹如炽火焚烧山野,并不会分别美丑,一切尽烧不作他想;也如同洒扫时,不会分别好丑,统统将扫除干净,不起其他念头;也像无双角的牛,性情良善,易于驾驭,能随牧牛者心意而受调伏。

世尊!我心如是,没有起任何伤害别人的念头,怎会与人共诤而远游?就像是旃陀罗女,身穿破旧衣服,在各处乞食,无他杂念只求温饱。世尊!我亦如是,心无杂想,怎会与人诤讼,然后又远游呢?也像是盛装膏脂之器,处处破漏,有目之人都能共睹膏脂从大小破裂处漏出。世尊!我也是如此,九孔之中,流出涕、唾、尿、屎种种不净之物,我观自身不净,又岂会与梵行人共诤?犹如一位相貌端正的少女,若以死尸系缚在她的颈背,女子一定极为厌恶。世尊!我厌患此身,就如同少女厌患死尸,我怎么会与梵行人共诤而远游?世尊知道事非如此,那位比丘也应当知道,如果如其所说真有其事,愿那位比丘接受我的忏悔。”

这时,世尊告诉那位比丘:“你现在应该深自悔过。”比丘心怀悔惧,即从坐起,顶礼如来后禀白:“我知道自己毁谤舍利弗尊者的过失,唯愿世尊接受我的忏悔。”世尊再次说道:“比丘!你应该去向舍利弗求忏悔。”

比丘便到舍利弗面前顶礼后说:“请求您接受我的忏悔,怜悯我的愚昧、不辨真伪。”世尊告诉舍利弗:“你可以接受此比丘的悔过,并以手摩其头。因为,如果你不接受此比丘的忏悔,他的恶果将要现前。”于是,舍利弗以手摩比丘的头,说道:“此乃愚昧、迷惑之行,我听许你的忏悔!然而,佛法极为深广,若能即时悔过,便是善行!我接受你忏悔,日后切莫再犯。”

经过三次忏悔之后,尊者说:“记住!千万不要再犯了,因为有六种过失会堕入地狱,有六种善法得生天界,有六种法门可至涅槃。是哪六种过失会堕入地狱?第一,心生诽谤他人、谋害他人的念头;第二,不但起了害心,还因此欢喜得意;第三,不仅自己起害心,更教唆他人害人;第四,害人得逞而心生欢喜;第五,得知被诽谤人的状况,如果对方受害,自己便很欢喜;第六,如果害人不成,便怀忧愁。以上六种过失,使人堕于恶趣。

有哪六种善行,可生于善处呢?所谓的身戒具足、口戒具足、意戒具足、命根清净、不起杀害之心、不生妒嫉心;有此六种善法,可令人生于善处。

哪六种法门可至于涅槃?所谓的六思念法。第一,身行慈无瑕秽;第二,口行慈无瑕秽;第三,意行慈无瑕秽;第四,若得到各种供养,都能利合同均,毫无贪吝;第五,持守禁戒,净无瑕疵,此为智者所重视。第六,戒法具足,能分别正见、邪见,深信贤圣出离生死之要,便能解脱烦恼苦本。对以上的法门都能清楚明白,依此六法修习,得以至于涅槃。比丘!你们应当勤求方便,在此六法上修学、行持。”

那位悔过的比丘,再次从座而起,顶礼舍利弗,说道:“我再次忏悔自己的愚迷,唯愿舍利弗您再次接受我的悔过,从今以后,我不再犯过。”尊者说:“我听许你的忏悔!贤圣之道,心量广大如虚空,只要你真诚改往修来,不复再犯。”当时,那位比丘听闻舍利弗所说,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六重品第三十七(六)》

省思:

故事中,一时愚昧、毁谤圣者的比丘,即时觉非、真诚忏悔,免于堕入恶道之苦。修行过程中,难免会犯过失,若能时时返照身口意业,觉察有过,真心忏悔,改往修来,便能灭罪生福。如《十住论》云:“于诸福德中,忏悔福德最大,除业障罪故。”进一步发愿持戒清净。藉由忏悔、持戒等加功用行,增福增慧,消除修行过程中的种种障碍,更重要的是发菩提心,如是精进行道,无有退转,最终定能成就善法、得至涅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如何理解「名山底下无善人」

常离恶友,常近善友,生生常遇诸佛菩萨。大家不要认为...

佛教徒找工作应该注意什么

一次,文殊菩萨化现人身路过一个屠夫家门,看见有几个...

宁舍身命也不能做的四事

宁舍身命,不谤正法;宁舍身命,不谤圣贤。宁舍身命,...

做人做事需要有敬畏之心

当今社会里,做人做事非常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否则就...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仁者,以财发身。就是懂得人道的人,懂得仁义礼智信的...

昙影法师《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

诚实而又有意义的话

天台宗的祖师智者在临终的时候,召集所有的弟子,作最...

观身罪重故,不敢不生净土

经典云:犯一个突吉罗小罪,如四天王的寿命五百岁的时...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找到那个真的我

每个人都想认识自我,但要认识哪个我呢?昨天的我和今...

以栴檀涂塔成辟支佛

佛陀在魔羯提国带领着众比丘一路行化,来到了恒河边,...

厨师改行,全家获福

阿融的职业是在酒楼餐馆中专门从事下刀斩剁宰杀飞禽、...

慈心化嗔心

有一天,佛陀在毗舍离国猕猴池侧的重阁讲堂,向诸比丘...

【佛教词典】么洗

为梵语 māsa 之音译,意译为月。印度历法,自阴历十六...

【佛教词典】僧籍

又称僧帐、供帐。即记僧尼名称及出家得度等事之簿册。...

数字是个魔术

数字会说话,数字是个魔术!现在已经到了数码的时代,...

想求得「好死」,不容易

五福的最后一福是考终命。考终命就是善终,或一般人所...

当出家人的妈妈是种什么体验

都说出家要辞亲割爱,可不要以为是出了家就不要爸爸妈...

菩萨的化身

菩萨是什么样子呢?菩萨就供在庙堂,是不是就长这样呢...

福报是来自于过去的布施,那就不用拼搏努力了吗

问: 我们的福报是来自于过去布施财物,那我们就不用...

每天会看到电视能否受八关斋戒

问: 想在家持八关斋戒,但因小孩子每天都要看电视听...

念《金刚经》,有没有想《金刚经》说什么

人在苦难当中,至诚心容易生起;一旦安逸了,虔敬心也...

不要被六根骗进了六道

眼 我们的眼睛太累了,每天警觉地注视着这个世界,有...

知心无念,这个概念很重要

这个地方重点在这四个字,知心无念。我们一念心,每个...

善待每一位众生,不论贫富与贵贱

从前有一家专卖高级点心的铺子。有一天,铺子里来了一...

如何讲法问难不离空义

问: 如何讲法、问难不离空义? 惟贤长老答: 这个你...

【推荐】【佛教图片】三十三观音像

三十三观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