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以栴檀涂塔成辟支佛

2020/03/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以栴檀涂塔成辟支佛

佛陀在魔羯提国带领着众比丘一路行化,来到了恒河边,看见一座年久失修的旧塔,崩坏得很严重,无人修补。比丘们便请教佛陀:“世尊,这是什么塔啊?为何朽坏得这么严重却无人补修呢?”佛陀回答:“在贤劫中,波罗?国有国王名叫梵摩达多,以正法统治教化国家,社会兴盛人民丰衣足食,没有战争、疾疫、天灾或内斗,象马牛羊等六畜兴旺,珍宝盈库,唯独没有孩子。即使祭祀祈求神祇,希望得子却始终无法如愿。

有一天,国王花园中的水池开出一朵庄严的莲花,花中有一个跏趺而坐的童子,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口中发出优钵罗花香,身上毛孔散出栴檀香气。守池人将此事报告国王,国王立即欢喜地带着后妃来到园中。国王见到这童子非常高兴,马上就往前想将他抱起来。

这时候童子对国王说了一偈:‘大王常所求,故来称王愿,见无子息故,今来为王子。’国王、后妃及婇女们听了都十分高兴,就将童子抱回宫中养育。随着年龄增长,只要童子走过的地方,就会生出朵朵莲花,而且他的身上毛孔总是散发出栴檀香,于是国王就为他取名栴檀香。

栴檀香不久就观察到,随他足迹所至之处开出的莲花,一开始鲜丽美好,不久即枯萎零落,便思惟自己的身体,也会如此变化。因觉悟到无常,即证得辟支佛。飞升至虚空,作十八种神通变化,不久即入涅槃。国王、后妃及婇女们痛哭悲泣,将他的遗体火葬,得到许多舍利子,便造塔供养,这就是当初所建的塔。”

比丘们又问佛陀:“这位辟支佛过去修了什么福德,能有这样的果报?”佛陀说:“过去无量世以前,波罗?国有佛出世,名号迦罗迦孙陀。当时,有一长者家里有无数的财宝。长者死后,他的妻子与儿子就分开居住。长者的儿子贪爱色欲,见到一个倾心的淫女,为亲近她,每晚皆付出百两金。几年下来,长者子家财散尽,已无法支付淫女财物,她便要求一束上好的花。长者子想:‘我已经没有钱可以买花了。国王的宝塔中一定有好花,我去偷来就可以再亲近她了。’但是,宝塔大门有人看守,无法进入,长者子便偷偷由洞穴潜入,果然偷到好花。

隔天早上,长者子身上突然长出许多恶疮,痛苦不堪,四处寻找医师为其诊治,医师说必须用牛头栴檀涂抹在疮上才可能痊愈。长者子没钱买药,只有变卖舍宅,得了六十万,立刻去买了牛头栴檀,但只能买到六两来涂疮。

他对医师说:‘我现在罹患的是心病,你治的是外疮,这样会好吗?’说完之后,他就拿着已磨成粉末的牛头栴檀六两,进入宝塔中,虔心祈求:‘世尊往昔修苦行时,矢志誓度众生,脱离厄难。我这一生很堕落,唯愿世尊慈哀怜悯,灭除我的恶疮。’

随后,长者子便用二两牛头栴檀粉敷疮,二两牛头栴檀粉偿还偷花的钱,二两牛头栴檀粉至诚供养,他在佛前一心求哀忏悔,身上的疮不但渐痊愈,毛孔还发出栴檀香,长者子闻到这个香味,非常欢喜,回向发愿,以忏悔、供养的功德,不堕恶道,常生天上人间,所行之处,生上好莲花,身上毛孔,恒有香气。”

佛陀告诉比丘们:“以栴檀涂塔的长者子,就是现今的辟支佛。”比丘们听闻佛陀所说,都非常法喜、信受奉持。

典故摘自《撰集百缘经·卷·3.授记辟支佛品 3》

省思:

忏悔在佛法当中是很重要的法门,是我们应该随时要努力的功课。正如《佛说四十二章经》所云:“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文中的长者子衷心恳切,至诚忏悔过失,即脱离苦患。有了过失要勇敢面对,知道反省、惭愧忏悔,真正做到无事不可对人言,则必能心无挂碍,无有恐怖,心中都是光明、安乐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拜88佛和拜阿弥陀佛是否有同等的作用

问: 请问师父,师父说忏悔业障要拜八十八佛,不过我...

修行法门中没有超过念佛、供养三宝这两门了

在末法时代,大势至菩萨教授的念佛法都摄六根,净念相...

不要以为建庙功德很大,功德大是因为有人修道

人们做着种种苦力,才能够造一个房子。所以建庙造伽蓝...

只要这个业还没有成熟,你就有机会

业当然它有两种情况:第一个,它只是在酝酿当中,它还...

以三心不可得而行布施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

心念念相续,才能构成业力

我们内心的一种造作的功能,佛陀说就像一个暴流,就是...

感念施主恩德

贫穷布施难,这里特别谈到贫穷的人对于僧人的布施,我...

只知道缘来之福,而不懂得缘去之福

龙山的善国寺有两个和尚:悟空和悟了。一开始他们每天...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因过去业缘,未能见佛庄严相

昔时,释迦佛出现于世,为父王及大众宣说观佛三昧法门...

以平等心来对待每个人

佛陀在世时,有位长者非常护持佛陀弘法,并且经常布施...

【佛学漫画】马鸣菩萨

我们今天还能遇到佛法,这全赖过去的大善知识,他们乘...

《高僧传》记录的诵经感应

梁代慧皎法师所撰《高僧传》,将梁代以前的高僧大德,...

【佛教词典】如法仁王会

(行事)一代一度之大仁王会也。...

【佛教词典】铁眼道光

(1630~1682)日本黄檗宗僧。肥后(熊本县)人,俗姓...

般般不如意,正好降伏其心

会得了,一切处都是道,会不了的,就被时光境界转,这...

要了解我们自己的念头

我们说修道是什么?修道就是修心,就是修我们的念头,...

你无法让所有的人满意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

以戒为师的底线是什么

戒是佛亲制的,我们后人,现在也有人提倡说要改戒相,...

远离恶口的十种功德

诸仁者!于彼远离恶口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地藏菩萨告诉我们要日日行忏悔法

【日日如是行忏悔法。勿令懈废。若人宿世远有善基。暂...

【推荐】小乘跟大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当我们从业果的思想,再进一步就是空性的道理。这个问...

略释《四料简》要义

佛教的大纲,不外乎五宗。这五宗是:律,教,禅,密,净...

念佛愈癣疾

潘万宗居士。吴江(江苏)黎泾港人。中年丧子,因此发...

比丘十八物

所谓比丘十八物,又称头陀十八物,即是指古代大乘比丘...

圣严法师《赶而不急》

有个弟子曾经问我:『师父,我很积极,可是我也很急,...

药王菩萨以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

《圆觉经》云: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