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盂兰盆节的来历故事

2017/09/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盂兰盆节的来历故事

一天,大目犍连尊者刚刚获得六种神通,迫切地想救度父母,以报乳哺之恩。他立即以天眼观察三界,寻找父母的生处。他看见母亲生在饿鬼道里,得不到饮食,长年饥饿,皮与骨头连在一起。孝子目连见母亲饥饿痛苦,悲哀难忍,就立即用钵盛满了饭,入到饿鬼道里送给母亲吃。

目连母亲一拿到钵饭,就马上用左手遮住钵盂,右手把饭抓成团,还没等饭进口,就已经化成火红的热炭,没办法吃到嘴里。尊者看见母亲业力太重,食物还没进口就变成了火炭。虽然他神通广大能震动世界、回转日月,却竭尽神力也不能救拔母亲。所以他大叫悲哀,火速返回,向佛陀详细陈述以上情况。

佛说:你母亲的罪根深不可拔,并非你一个人的道力所能除灭。虽然你孝顺母亲,震动天地,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救拔母难。其他天神、地神、邪魔、外道道士、四大天王的天神,更是无能为力。现在你必须依仗十方僧众的威神之力,才能拔除你母的厄难。

佛又说:现在我给你讲述依仗僧众神力救济苦厄的方法,令一切苦难脱离忧苦:在十方众僧,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的吉日,应当发起借僧众威力为救度苦难中的七世父母和现世父母的孝心来做供养。

供养具包括滋养身体的食物、焚熏的妙香、涂手脚的油、休息的卧具等等。供养境是十方世界无量的僧众。在僧自恣日这一天,一切圣众,有些在山间摄心入于禅定;有些证得一到四果,超凡入圣;有些在树下经行调身;有些获得六种神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还有从初地到十地的大菩萨,权巧方便示现比丘身,隐在大众中。

总之,十方圣凡僧共同一心,接受供养,具足清净戒律。圣众的戒定慧三无漏道,功德浩瀚,如同汪洋大海,难测边际。

如果有人供养此等自恣僧,现世父母,六亲眷属等,就在斋僧的当时,便脱离了恶趣之苦,消业障、增福德,衣食自然,获得人天快乐。如果为健在的父母供僧,能使父母福乐百年;如果为七世父母斋僧,可以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十方众僧,首先应为施主家咒愿,愿其七世父母离苦得乐。咒愿时需要收摄散乱,一心专注地观想咒愿,之后再受用食物。而且,开始受用食物时,首先需要供在佛前,如佛塔或殿堂中的佛像前。僧众咒愿完毕,再进餐享用。

佛陀这样教示完毕方法的此时,目连、诸比丘、诸大菩萨皆大欢喜,目连的忧愁也顿时瓦解冰消。

目连供僧、僧众咒愿享用食物之后,就在当天,尊者的母亲脱离了一劫饿鬼之苦,证实佛说“父母六亲应时解脱”真实不虚。

尊者以推己及人之心普为后世的佛弟子向佛请问:弟子的生身母亲承蒙三宝功德力、十方僧众威神力,已脱苦难。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也应当供奉“救倒悬盆”救度现世和累世的父母吗?对于目连的请问,佛非常赞许,赞叹他“大善!快问!你所问处,正是我欲说处”。

佛陀教诫说:一切人都应当首先发起殊胜心,救度现世和七世的父母。在殊胜时(即每年七月十五,佛所欢喜的僧众安居圆满自恣的吉祥日),在殊胜田(即十方自恣僧)中,尽心尽力地以百味饮食,安放在盂兰盆中作殊胜供养。

并且应当这样发愿:以此功德,愿我现世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有一切苦恼忧患;又愿我七世的父母,远离饿鬼之苦,生于人天,享受无边的福乐。

佛又殷切地教导说:凡是我的弟子,修孝顺的人,应当念念中,常常忆念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都以孝慈之心忆念父母恩德,尽心尽力地作盂兰盆,供养佛和僧众,以报答父母长养慈爱的恩德。一切佛弟子都应奉持这一孝慈法门。

佛说法的此时,目连比丘和出家在家四众弟子都欢喜奉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惟贤长老读诵《大般若经》的感应事迹

我二十三岁的时候,在开县大觉佛学院教书,那时,刚从...

真正地孝顺父母,一定要让他们归信三宝

为人子女要常念父母之恩。世人常说百善孝为先,侍奉父...

念佛之人不可效仿愚人做愚痴事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生...

爱的细节

年底的时候,是游子归家的时候,更是父母期盼的时候。...

《瑜伽焰口》十二召请文

焰口是佛教传统的佛事仪式之一。瑜伽为印度语,意为相...

本焕老和尚:父母恩德难报一定要报

日前,笔者就佛教在线《愿天下儿女发起孝心》一书的倡...

佛教救度生命的三种模式

佛教自应世以来,对消除人类现世中的种种烦恼与痛苦,...

【推荐】佛门里不要倡导经忏佛事

随着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中国佛教事业迅速恢复,蓬勃...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前世恭敬的殊胜果报

过去佛住世时,一天夜里,有八位天人依序来到佛所。第...

身患恶疮见佛陀,阿阇世王惭悔得救

提婆达多灭亡以后,阿阇世王并不因他的灭亡而悲哀,反...

人畜之间相轮回

从前有户人家,除了耕种维生,还养了一群羊。这家人认...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画传

一、少年辟佛,醒悟出家 印光大师(公元1861-1940年)...

【佛教词典】六门陀罗尼经

(经名)一卷,唐玄奘译。日夜六时,诵此陀罗尼,则能...

【佛教词典】一切种施

【一切种施】 p0004   瑜伽三十九卷十七页云:云何菩...

阿弥陀佛和文殊菩萨应化人间的故事

唐朝法顺和尚,是长安万年社氏之子,又叫做杜顺,乃社...

我可以永远不去净土吗

【十者此土有佛道难成苦。彼土但受一生行满。所作成办...

人生无常,我们一定要有慈悲心

佛陀在憍萨罗国给孤独园说法时,有一天带领弟子出去托...

圣严法师:从有变成没有

无常的意思就是,没有的能够变成有,可是相对来说,有...

智慧和勇气战胜污点

读初中时,美术老师请来市里的一位老画家,在课堂上为...

了解因果的道理,一切都能操之在己

经云: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以一切诸法,皆...

猴子在佛法中的故事

各位腾讯佛学的网友们,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借...

末法时期修念佛还是参禅

问: 现在末法时期,是修念佛法门比较好,还是参禅比...

泄佛密因,轻言未学

【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

小鸟与阿育王

某个安适的午后,人们正在树下乘凉、聊天时,突然听到...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

印祖在讲到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中的有禅无净土时,...

让心定下来

现今社会,一般人都在追求物质生活的提升,当六根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