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悟苦修净业,缘熟径生西--张老居士往生纪实

2018/09/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悟苦修净业,缘熟径生西--张老居士往生纪实

张水金老居士,江西景德镇人,是一位虔诚的菩萨戒弟子。二〇一八年三月四日十二时整,在东林寺净土苑助念堂正念生西,享年八十一岁。

张老居士禀性耿直,心地善良,中年时即与丈夫离异,多舛的命运使她深感人世无常,藉此因缘较早地皈依了佛门。张居士与东林寺的缘分甚深,果公老和尚住世时就曾至此朝山礼佛,二〇〇四年起,常来祖庭参加佛七等法会,后来发心于此长住,做些力所能及的护持事务。

张老居士对净土法门一往情深,信愿笃定,修行刻苦。据熟悉她的莲友介绍,老人家不识字,一门深入,十余年来专持一句佛号。在东林寺这么多年,只要没有病痛和其他杂务干扰,早晚功课从不间断,平素修行精进勇猛,每天念佛七万声,有时甚至达到十万声左右。

二〇一七年六月十日,张居士及其他首批符合条件的老居士一道入住净土苑莲栖园老年居士念佛道场。园内环境幽雅,设施齐全,冬有地热,夏有冷气。护持道场的义工师兄们又细心体贴,所以老居士们住得非常舒心。

此期间,张老居士在修行方面一切如常,遵守各项常住规约。她原本体质欠佳,从二〇一七年十月开始,身体更为虚弱,吃不下东西,饮食不顺畅,只能吃少量的流食。有位行医多年的师兄建议她去检查食道,诊断结果竟然是食道癌。

回寺后,莲栖园护法王萍师兄对她嘘寒问暖,张老居士笑着说:“王师兄,我要回家了!”说这话时,老人满脸的坦然,没有丝毫贪恋人世的样子。老人的亲属建议她做手术,但被她断然拒绝了,说自己来东林寺的目的就是为求往生的。

从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开始,老居士的病情越发恶化,只能勉强喝一点汤水或酸奶之类的流质。但老人心神安定,对待生死也非常超然,依然念佛不辍,求往生之心非常坚定。

老人病重期间,相关人员为她的往生大事作了妥善安排,提前交付了遗体荼毗及骨灰安放海会堂的相关费用,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些感人的故事,略举一例说明。张老居士与她女儿的关系一直不好,女儿早年离异,独自带着子女生活,日子过得甚为艰难。张老居士把退休金都拿去做功德了,这让她女儿很难接受,并因此对张老居士心怀怨恨。按照寺院规定,亡者遗体火化前,需要家属签字。当工作人员电话通知张老居士的女儿前来签字时,最初她不同意。工作人员对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开导:“就算母女之间从前有隔阂误会,她总是母亲十月怀胎生下来的,一把屎一把尿含辛茹苦带大的。老居士现在已身患绝症,到日后再来后悔那可就来不及了……”经过耐心劝解,她来到了净土苑,母女俩终于冰释前嫌,困扰了多年的心结化解了。

二〇一八年二月底,张老居士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不能吃东西,不能喝水。三月一日,被送往净土苑助念堂进行临终助念。老人身体虽弱,但精神状态良好,思维清晰,一点儿都不糊涂。助念人员示意她,提起正念念佛。她不停地点头。其间有人来探望,她还能微笑致意。往生前两天,也都是由人搀扶着去卫生间如厕的。

三月四日早晨,张老居士稍显异动,时不时翻身。稍后,即在助念的佛号声中安静入睡。其间她女儿曾来看过一次。十一点半左右,老人呼吸急促,十二点整即安详舍报。老人罹病期间和舍报时均没有痛苦,走得很平静,正念分明,身体柔软,跟熟睡般一样安详。

张老居士舍报后,助念一直持续了数天。六日下午两点,助念人员为张老居士遗体装龛,驱车送往祖庭。七日上午八点,送进化身窑荼毗。其间佛号未曾间断。

据参加助念的诸位师父及居士介绍,张水金老居士生前信愿坚固,平时念佛又颇为得力,在生时正念分明,舍报后瑞相显著。综而判之,张居士往生净土无疑。这是莲栖园老年居士念佛道场启用后的首起往生案例,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张老居士往生一事,可得如下四点启示:

一、信愿行是检验往生与否的唯一标准。作为净业行人,无论能不能熏习净土经论和莲宗祖师的著作,都应该树立起对极乐世界的好乐之心。在此前提下,再在功夫上着力,则可增上往生品位。

二、环境对修行的重要性。《论语》言“里仁为美”,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对于心力较差的凡夫而言,“若能念念在道,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便可于父母之邦,随缘常住;若不能如是,当往他方净业道场,及亲近净业知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与融明大师书》)。张老居士长期生活在佛号盈满的寺院,往来皆净士,谈笑无俗言,如此长期熏习,信愿弥笃坚定。

三、妥善化解障缘。虽说往生一法全凭自己的信愿与弥陀的宏愿感通,但妥善处理好障缘的干扰也是很有必要的。张老居士生前即已安排好了后事,更重要的是与女儿“一笑泯恩仇”,使她能心无挂碍,一心投入弥陀怀抱。

四、正确理解“病苦”。“苦”是娑婆众生的生命本质,我们日常在《净土文》中祈愿临终时能“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但为什么很多修行人却还是身患恶疾呢?这并不是佛菩萨不灵,而是大家对“身无病苦”的理解错了!省庵大师云:“当知身无病苦,则求在于佛;心不颠倒,则求在于我。”所谓的“身无病苦”,并不是指念佛人不会罹患重病,而是指虽然身患重病,但不会有痛不欲生的疼痛感。张老居士身受疾病和饥饿的双重折磨,但她没有苦的感觉,由此足证弥陀愿力的不可思议,念佛人心力的不可思议。

《净土》2018年第2期    文/徐东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永嘉玄觉禅师在《奢摩他颂》开头就说:恰恰用心时,恰...

黑社会变莲池海会--佛号功德触动宿世善种子

这是发生在我当内科住院医师时的一件事那个月轮到我照...

净土宗三祖承远大师画传

一、祖籍绵竹 学道成都 承远大师(公元712802年),四...

印祖念佛治眼疾

印祖说他刚出家的时候,在做照客的时候,不是六月初六...

极乐世界的池水庄严

我们看最后一段,庄严的第三段,池水庄严。 戊一、总标...

把净业三福作为日常行为的指导

问: 法师开示的净业三福很好,但是做起来就好难,对现...

【推荐】一念相应一念生,宝池莲华已标名

净土宗祖师大德常常开示一句话: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

莲宗十祖行策截流大师

大师生平 行策大师(公元16281682年),讳行策,字截流...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怎样拥有人生的光彩

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时,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起来,放...

两世为僧的南岳慧思大师

慧思大师(公元515-577年),俗姓李,后魏南豫州汝阳郡...

人世间最大的美德是宽容

朝阳升起的时候,山门外凝聚着露珠的春草里跪着一个人...

再悲惨的境况,佛力都能加被

要信心百倍地念佛 每当我遇到困难的境界,内心感到沮丧...

【佛教词典】过限药请戒制意

亦名:过受四月药请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

【佛教词典】嫉结

嫉结者,谓耽着利养不耐他荣发起心妒,嫉结所系故爱重...

修行有四种不退转

修行不退转有四种: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和毕竟不退...

【推荐】倓虚老和尚出家前感言

现在我下面已有一个姑娘已出门了,五个男孩,大的才十...

供养得福的一家人

佛陀在世时,有一户大富人家,一家六口不仅和乐融融,...

感情重的人应该看哪部经

问: 师父好,刚才师父说,四谛、十二因缘是对重感情的...

我想回家,可哪里才是我的家

近几年,常常往返于国内外各个城市之间,不仅身心疲惫...

竺摩老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

第一章 讲述的微诚 地藏经在我国流行之盛,其情形可...

每天进步一点点,早晚会成功

虚老开示说: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

做任何事前要衡量一下自己的实力

一个年轻的小和尚去集市的时候,见一位老者摆了个捞金...

净土法门与人间佛教

一、做人是实现净土的前提 说到净土,就与人间佛教分不...

专修、圆修、杂修、正行、助行

当云净土法门,修有专圆。由众生根器不一,致诸祖立法...

但除其病,不除其法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无论你学佛不学佛,踏入社会都...

莫把「师父」称「师傅」

有人说,现在很多词语都被糟蹋了。 比如说,小姐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