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真假故乡

证严法师  2011/0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战国时代,有一位在楚国长大、原籍燕国的人,年岁增长后,常常惦念着自己出生的地方,想要落叶归根。刚好有位朋友要去燕国做贸易,他就与朋友结伴同行。

过了几天,他们来到某个地方,朋友告诉他已经到燕国了,就快要到他的故乡。

又走了一段路,他们看到一间废墟,朋友说:「你看,这就是你以前家族的宗庙。」他看到自己家族的宗庙破烂不堪,心很悲切。

后来又走到一个墓地,朋友说:「这是你的祖先和父母的墓地。」他一看到自己祖先、父母的坟墓,愁绪涌上心头,哭得非常哀痛,可是朋友却站在旁边哈哈大笑。

他很生气地说:「这几十年来我一直思念故乡,今天回来,看到家庙破烂不堪,又在荒郊野外看到祖先和父母的坟墓,你知道我有多伤心吗?为什么你在旁边笑得这么大声!」

朋友说:「唉哟!我和你开玩笑的!这个地方根本不是燕国。」他一听,满腔悲伤顿时消失,心想:这里又不是我的故乡,我为什么哭得这么悲哀?

两人继续前行,经过几天后,真的到了燕国,看到他的家庙,也看到祖先和父母的坟墓,可是这时他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很平静地凭吊。

一般人常在日常生活中,随着境界起伏而烦恼不安,没有用心审察人事物的真相,就像那位思乡的人,只凭着朋友的几句话,就情不自禁悲伤痛哭。

学佛,就是要学习把人事物看清楚,透彻了解之后,就会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值得我们贪恋、瞋怒或痴迷。所以,学佛就是在学「真」,透彻了「真」,就可以空掉一切烦恼,这就是「真空」。

虽然在人群中难离人事是非,但将烦恼净化,就可以将是非升华成教育,这就是「妙有」。

奥妙的境界,就在日常生活中。不论什么事情,都要用心看、用心听、用心体会,如此才能透彻了解万物真相,达到自在、轻安的「真空妙有」境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苦与乐只是主观的感受

行菩萨道的人,心中没有任何度众生的念头,也不计较自...

体悟苦谛的小沙弥

在人间,父母、子女亲情难以割舍,面临生离死别之时更...

有三种「火」在干扰我们的生命

我们从因缘果报的角度來观察生命,发觉生命有很多的差...

大安法师:如何不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

问: 怎样才能做到时时快乐,天天快乐?我很在乎别人...

欣求极乐勤念佛 厌离娑婆修忍辱

有时候,我可能只是比别人多忍了十分钟,结果就不一样...

五浊是哪五个

《桃花源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一个人若无喜怒哀乐,与草木何异

问: 一个人若无喜怒哀乐,无情,与草木何异? 妙境法...

为何有时修善反而痛苦会加剧呢

这个地方问题来了,因果是隔代受报的,比方说,有些人...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愚人与智者之区别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为比丘们开示愚...

知恩图报的马儿

元生公,是我已故的曾祖父。他生前曾经有过这么一段感...

教化儿童

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园精舍时,有一天,在行化的途中,...

让伤害成为生命的一道养料

有一个农场主为了方便拴牛,在庄园的一棵榆树上箍了一...

【佛教词典】石塔

(物名)石造之率塔婆,墓标之总名。原为死者之纪念,...

【佛教词典】仰覆世界

指华严经所说种种世界中之仰世界及覆世界。正住者是仰...

自他二力的净土法门

其他法门,依靠自力修行,要成就很难。好像我们要游过...

念佛求往生不应怕死

有些念佛同修,平时也发愿求往生。一旦检查是癌症,便...

慧能大师与法达

一天,从江西南昌来了一位手持锡杖的僧人,名叫法达。...

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学佛的关系

末法时期,学佛有诸多逆缘。特别对于在家居士而言,要...

以物药治身病,以法药治心病

疾病,是谁也不能幸免的,在佛法中说人生有老病死,把...

耐烦有什么好处

学学问,要耐烦一点。 耐烦有什么好处?将来修定有办法...

庐山莲社西方发愿文

【原文】 惟岁在摄提格(1),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

圣严法师:家庭暴力是否要忍耐

问: 最近家庭暴力问题很受重视,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烦...

弥勒笑什么

大凡走进汉传佛教寺庙第一山门,都会看到迎面正中端坐...

没有一个业是从别人身上跑到你身上的

那么忏悔的第一件事情-思惟业果。就是佛教很特别,它的...

杀生戒解说

杀生戒:不杀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杀是用各种器具,断...

净土信仰对晚年白居易的积极影响

白居易作为唐朝士大夫学佛的代表,他的佛学思想,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