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令休法师五台山求见文殊大士

2019/03/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令休法师五台山求见文殊大士

隋朝僧人释令休,隶籍河南,平日里很乐于四处寻访胜迹,遍历了四大名山。他素来听说清凉山上,文殊菩萨的事迹灵感异常,心里面十分的向往。由于这个念头积留在心里很久了,有一天终于机缘成熟,就动身前往五台山,求见文殊大士。

令休志向坚定、心意又切,就在古木幽径之间来回的寻访着。有一天,无意间遇到了一位奇特的僧人,令休就朝着他顶礼并开口问到:“圣者您是住在这里的吧?那么对这里的一切一定都知道得很详细的了。我在河南当地,很早就听说大圣文殊菩萨的种种灵感,现在我到了此地,走遍了许多地方,可是却连一点蛛丝马迹也没见着。如果您明白文殊大士驻锡何处,希望能告诉我。”

那位奇僧对他说:“你一片诚心来到了这里,怎么能一无所见呢?只因为你心里面存着‘有见’,所以才会‘不见’。如果你‘无见’,也就是‘见’了;倘若你真能‘无见’(不存有妄心执着),那就能见到文殊大士了。而且你一举脚,踏破了文殊的面门,一抬手,触到了文殊的面孔,连回避的地方都没有了,还会有见不到的吗?”

令休听了以后说道:“那么说,山河草木就是文殊了吗?”

奇僧说:“若照你所说山河草木是文殊的话,文殊诚然有了二致,假如说不是,那却又成了妄语,要明白,这里面实无是非二相。而且你从无始劫来到了今天,在文殊的眼中,不过是在虚生浪死,玩水游山罢了。老实告诉你说,文殊在什么地方吧”

“在什么地方?”

“就在你的眉睫毛间,转着大法轮,你却一点不曾领会到。可惜、可叹啊!”

令休一听,猛然醒悟,于是诚恳的顶礼后又说:“怎耐我有痼疾在身,所以道业无成,不知大德您能不能疗治好我的痼疾呢?”

奇僧便对他说:“有一种空心之草,叫做瞢薨,你应当取他来服用,只要服用久了,瞢薨就是你,你就是瞢薨,那么你的疾病自然可以除愈了。”

令休听了奇僧所开的药方之后走遍了深林山谷,还是寻找不到。后来他终于醒悟到那位奇僧所说的草,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可以服用的草药,而是要我空了自己的妄心,妄心没有了,烦恼当然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就说出什么“空心之草”那样子的药方。我的身体就是一瞢懵。万物也无一不是瞢懵。一切幻象看起来虽是确确实实存在着,实质上它的本体却是“空”而非真的。

由此他了悟了“心法”之要,顿得解脱,了无牵挂。到了开皇二十年,端坐而逝。去世的那一年,世寿是七十三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阿弥陀经》与《金刚经》是否矛盾

弟子业障深重,赋质愚蒙,幸闻净土法门,而得皈依座下...

妄念不生,自然健康长寿

离欲上人 古来,我佛度人,无非就是断除妄念。自我披剃...

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为何还要愿往生

问曰:大乘经论中,处处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云何天...

诵经念佛妄想很多,是否都白念了

问: 诵经、念佛不能清净,时时妄想杂念,这样是否都...

法性本来空寂,是谁造业?谁来受果报呢

『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

华严祖师杜顺和尚的故事

《华严经》八十万字,皆为甚深广大法界因缘与因果,非...

【推荐】为何越修行习气却越严重

我们的习气应该怎么对治呢? 有修行愈力,习气愈发者,...

具足信愿的人会散乱念佛吗

问: 弟子有一个问题请教,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重报轻受

唐朝时,西域天竺国有位戒贤法师,德高望重,名震四天...

绝症富翁的三帖药

有一个富翁得了绝症,他觉得自己将不久人世,心中很难...

一代高僧玄高法师:愿生恶世中度人出苦海

前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冯翊万年(今陕西西安一带...

积不善之家

上个月,有位沾了点远亲的老人找到我家中,请我们为他...

【佛教词典】香严击竹

(公案)师出家,依沩山禅会。祐和尚知其法器,欲激发...

【佛教词典】二十七种称赞功德

【二十七种称赞功德】 p0043   瑜伽十五卷十六页云:...

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

【原文】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

讲品行保气节的范景文

人生际遇各有不同,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一致的,那就...

只看到挥杖鞭策的外相,见不着无相的慈悲

有一天,一头迷路的鹿跑进高山寺境内,明惠上人看了连...

星云大师《习气与习惯》

每个人都有习气,每个人也都有习惯。习气多数是不好不...

培植福德的十种方法

一、孝亲 百善孝为先,所以孝亲为修福第一要务,人间第...

有十种行持,可远离魔业的障碍和困扰

《八十华严》中说: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舍离魔业。也就是...

学佛越久,离佛就会越远吗

经常听说:信佛一年,佛在眼前;信佛两年,佛在身边,...

善良的表达

每次回老家,母亲一定要摘下耳环,穿上洗得发白的休闲...

罪恶生死凡夫,只配下品下生吗

问: 念佛行人,在只能粗持五戒的基础上,能上品上生吗...

驴子还债

有个秀才从乡村要赶到城里,就骑了一只驴子赶路,到目...

外表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心

在遥远的西藏雪域高原上,住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喇嘛。...

一名退休妇产科医生的忏悔

以下所述,是发生在我母亲身上的真实故事。 因为母亲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