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少许奉养父母就能得到大福报

如瑞法师  2019/03/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少许奉养父母就能得到大福报

《杂宝藏经》里有一个故事,在久远世以前,古印度波罗奈国有一个长者家的孩子,名叫慈童女。虽然叫慈童女,但他是一个男孩。

长者去世得早,这个男孩就以卖柴为生来养活他的母亲。慈童女一开始每天赚两钱,随后赚到四钱,接着每天又赚到八钱、十六钱,他把这些钱一一拿来奉养他的母亲。

再后来,慈童女想入海去采宝。因为入海采宝非常危险,母亲舍不得儿子,所以就拉着他不放。此时,慈童女心生不悦,为了挣脱母亲,他用力撇开母亲的手,不小心拉掉了母亲的几根头发,但他并不知道,于是随着众人入海采宝去了。

在采宝后返程的路上,慈童女远远看到四个女孩各自托着如意宝珠,把他迎进琉璃城,于是他就在那里享受了四万年的快乐。后来他生起了厌离心,便离开了。

途中,慈童女又看到了一座颇梨城,这时候有八个玉女手擎着如意珠来迎接他,于是他又在颇梨城中享受了八万年的快乐。

随后他再一次离去,接着又到达了白银城,又有十六个玉女各自手擎如意珠来迎接他,他又在那儿享受了十六万年的快乐。

随后他离开了白银城,又来到了金城,有三十二个玉女手擎如意珠来迎接他,他便在金城里享受了三十二万年的快乐。

慈童女先后走完了琉璃城、颇梨城、白银城、金城,他又往前走,这时眼前出现了一座铁城。他心里纳闷儿:怎么会有铁城出现呢?外面虽然是铁,想来里面一定极好吧!想着想着,他便走了进去。

进去之后看到一个人头上戴着火轮,受着极大的苦。那个人一见到慈童女,立刻把火轮摘下来戴到了他的头上(其实这个时候,他已经来到地狱了)。

慈童女问地狱里的狱卒:“我怎么会戴此轮呢?我什么时候可以脱掉此轮呢?”

狱卒回答说:“如果世间有人所得的罪报和福报与你相同,那个人就会代替你,你才能脱下这个铁火轮。”

慈童女又问道:“我作了什么福,又造了什么罪,前后会感得这些果报呢?”

狱卒回答:“你曾经在阎浮提的时候,每天用二钱供养你的母亲,因此感得琉璃城,四颗如意宝珠及四个玉女,在四万岁中享受快乐。后来每天又用四个钱供养母亲,便感得了颇梨城、八颗如意宝珠以及八个玉女,在八万岁中享受快乐。接着每天又用八钱供养你的母亲,于是感得白银城,十六颗如意宝珠以及十六个玉女,在十六万岁当中享受快乐。最后每天用十六钱供养你的母亲,感得黄金城,三十二颗如意宝珠,以及三十二个玉女,在三十二万岁中享受极大的快乐。但又因为你曾经扯断你母亲的头发,所以现在感得头戴铁火轮的果报。”

慈童女问道:“有没有像我这样受罪的人?”

狱卒回答他:“在地狱里面,这样的人是不可称计的。”

意思是说,因为在父母身上犯过失而下地狱的人,是好多好多的。

慈童女听了以后,一下子就生起悲悯心,于是暗自发愿:让他们的一切苦难都聚集到我的身上吧,我愿意代他们受苦!他刚作此念,头上那个热铁轮就落地了。

慈童女问狱卒:“你刚才说这个火轮是不会自行堕地的,现在为什么会堕地了呢?”

听了这话狱卒生起了嗔恨心,立即拿起铁铲打他的头,这个时候慈童女命终,生到兜率天去了。

讲完这个故事,佛告诸比丘:“那个慈童女,就是我。”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了解到,少许奉养孝敬父母就会得到大福报,而在父母身边造作微小的不善,未来也会受大苦报的。但如果真能发起菩提心,就在我们发起一念菩提心的当下,一切的罪业都可以消灭。

因此,我们应当问问自己:生活中有没有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有没有顶撞过父母?如果认识到自己有过失,就应该好好地来忏悔!

《净行品》中说:“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于佛,护养一切。”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我们承事奉养父母的时候,应当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善巧承事,供养于佛,爱护长养一切众生的善根。

信佛,对佛也得孝,如果不孝能听佛的话吗?无始劫来,我们都在直接间接地接受着一切众生的恩惠,难道不应当以慈心护养他们吗?

佛在说法时多次强调,想让善神降临到家中,那就孝养父母吧!如果能够孝养父母,善神自然会到家中来的;想让佛菩萨降临家中,就从孝顺父母开始吧!能够孝养父母亲,佛菩萨就会降临到家中来。

可见,修学佛法是要以孝养父母为基础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我今天在过堂的时候,看见各人吃饭,渐渐有些散乱。吃...

念佛之人当孝敬双亲,不可偏执速死求往生

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分别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对父母做了少许不善,定得大苦报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告诫诸位比丘说:供养父母哪怕仅仅一...

母亲离世的警醒

我出生在一个佛化家庭,家里三代人都有佛教徒,因此我...

修福从恭敬三宝开始

问: 请问法师,弟子刚刚皈依,应当如何理解三宝的功德...

敬老养老是福气

《论语》有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初读此句,...

天将降祸于人,必先厚其福而报之

老子曰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宇宙的法则天之道,如拉弓...

为什么有的人一生尽享福

要富贵得先修供养,不布施怎么感果呢?为什么今生有穷...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为何这位比丘能示现化生

三千多年前,世尊为报亲恩,于结夏三个月期间,至忉利...

烦恼与道用,全在一念之间

《净土》2019年第1期 文/明光 人到中年,身体上的各种...

不要用情绪来解决事情

不能控制自己情绪,便会被情绪控制自己。情商不高的人...

心灵的坚守

▲作家洪晃曾在一篇文章中讲述了她在巴黎卡地亚高级珠...

【佛教词典】归依有三种

【归依有三种】 p1418 瑜伽六十四卷一页云:归依有三种...

【佛教词典】一切诸佛秘藏之法

1、统指一切大乘甚深微妙的经典。   2、指法华经,因...

出家人托钵乞食的含义与由来

乞食,又称为托钵、分卫、行乞,是比丘为资养自己色身...

人不能过得自在,只因有太多的挂碍

百丈怀海禅师是唐代著名的禅宗高僧,我国丛林清规的制...

淡定与慈忍

记得一位禅师曾经说过,无事忙中老,空里有哭笑 。 当...

穷子喻

过去,有一位非常富有的长者,家中仓库盈满金银、琉璃...

善自调身心,具诸功德力

调心,改变人生的好习惯 古德云:君子慎所习。 良习,...

攀缘妄境,造业轮回

在商朝,商朝最后一个皇帝商纣王,商纣王有一天,有一...

现在虽很强健,但要做死了想

现在虽很强健,就要做就要死了想。 那个意思是,虽然咱...

凡夫的六根就是轮回的根源

人有六根,有六尘,有六识,这是我们身心的一种组合。...

不小心踩死动物该怎么办

问: 请问师父,我走在路上无意踩到一只青蛙,不知是...

结叹六度的四种威德

《解深密经》云: 一切波罗蜜多,各有四种最胜威德: ...

珍惜在娑婆世界修行的善缘

华光开敷遍身如来身边有两位小菩萨,一位叫美音菩萨,...

宽忍法师: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

在释迦牟尼佛的高足中,其最杰出的十大罗汉为十大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