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憍梵波提尊者——受天供养第一

大安法师  2019/09/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憍梵波提尊者——受天供养第一

憍梵波提,此云牛呞。宿生为牛,食已转哨,故受此名。——《弥陀略解圆中钞》

这位尊者是“受天供养第一”。憍梵波提,翻译成中文为“牛呞”。“牛呞”这个名字怎么来的?他曾五百世为牛,今生转为人道出家,虽然断烦恼、证阿罗汉果了,但还有牛吃东西动作的习性。

牛吃东西之后还要反刍,这是将吃到胃里的草料等食物再返回到嘴里咀嚼,俗称倒嚼。因为憍梵波提还保留着这个动作的习性,就使得很多人瞧不起他,讥嫌他。但是憍梵波提尊者又是证阿罗汉果的人,如果讥嫌他,那造的口业很重,所以佛就让他到天上去受天人供养。

这些天人有天眼,知道他是阿罗汉,虽然他有这种习性,但不会不尊重他。所以,憍梵波提尊者就独自在天上的尸利沙园受天供养。

很多人都知道,佛为了让大家知道因果不虚,示现“马麦之报”的典故。有一次,阿耆达国王邀请佛与五百比丘来他的国土结夏安居,但因公务繁忙,竟然忘了这回事了,就没有供养。

最后佛陀跟五百比丘靠吃马麦,度过了结夏安居这段时间。而当时憍梵波提尊者在天上受天供养,吃天食,美味佳肴,非常滋润。

这里其实都有深远的因缘的。有佛经谈到,无量劫以前,有五百只大雁,其中有一只大雁常常得到花果,供养给雁王,这只大雁以后福报就很大。这个常行供养的大雁就是憍梵波提,所以在五百比丘都食马麦的时候,他在天上受天供养。

憍梵波提是舍利弗的大弟子,佛涅槃之后要结集三藏时,最先被推荐的人选是他。因为当时阿难尊者还是初果圣人,被摩诃迦叶遣出去了,说他还没有资格结集三藏。

阿难被遣出去之后,大家就说:“那谁来结集经藏?”当时阿菟楼驮长老就提议请憍梵波提来结集经藏,说他是舍利弗的大弟子,修行精进,智慧很高。

当时僧团就派了一个下座比丘赶紧到天上的尸利沙园,去请憍梵波提尊者下来结集经藏。他一看,下界来了比丘找他,就知道肯定有大事,说:“你怎么来了?是不是僧团有斗诤?是不是佛灭度了?”

这位下座比丘跟他说:“正如尊者所言,佛已经灭度了。”憍梵波提就很悲伤,紧接着问:“那我的师父舍利弗尊者呢?”“舍利弗已经先佛灭度了。”“大目犍连尊者呢?”“大目犍连尊者也灭度了。”

他问了很多尊者,得知他们都灭度了。然后问:“摩诃迦叶尊者在哪里?”下座比丘说:“摩诃迦叶尊者正在召集一千个阿罗汉结集经藏,大家就是希望你下去从事这项工作。”憍梵波提说:“佛已经涅槃了,我的师父也涅槃了,我不能下去做这个事了。”他就在尸利沙园现神通,最后从心口出火焚烧,入涅槃。

憍梵波提尊者入涅槃前示现神通时,身上出四道水,就流到了摩诃迦叶结集经教的地方。泉水里有声音出来,说了一个偈子:“憍梵波提稽首礼,妙众第一大德僧,闻佛灭度我随去,如大象去象子随。”

他在天上入涅槃,用心还是很缜密的,也得要给摩诃迦叶一个回应,说他不能下来了。憍梵波提有时候称为“流泉”,就是因为他用“流泉水”来禀告这个事情的典故。

憍梵波提尊者今生这个像牛似的吃食反刍的习气,也是宿世的恶口所致。他有一世作沙弥的时候,有个老比丘吃饭,有可能威仪不是太好,憍梵波提就奚落地说:“你吃饭就像牛吃东西一样。”

这位老比丘就赶紧叫他忏悔,因为老比丘已经证果阿罗汉了。虽然他忏悔,没有直接下地狱,但是这个口业也让他五百世为牛。

从这些因果的示现来看,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注意,不要犯口业,不能随便去骂人,嘲讽人。如果嘲讽的正好是一个圣人的话,这个因果就很大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威望与卑贱的因果

你在一个大众团体当中,有没有威信,有没有威望,你的...

到业力现前时候,确实是大麻烦事

我有这个感觉,恐怕在座的你们也有这感觉,你自己如果...

昌臻法师:学佛从做人下手

为什么学佛要先从做人下手?太虚大师说,学佛先学做人...

发毒誓的果报

在佛教《贤愚经》第三卷中的《微妙比丘尼品》中记载了...

横财不坚固

【原文】 杨槐亭前辈言,其乡有宦成归里者,闭门颐养,...

古代高僧净土感应事迹

净土宗对佛教其它宗派影响很深,一直受到历代高僧的推...

本焕长老长寿秘诀:心胸开朗,粗茶淡饭

出身新洲农村贫寒之家,年轻时吃过很多苦的本焕大师,...

元明高僧妙叶法师

好,各位有缘,阿弥陀佛。 在佛教史上,我们总是听闻到...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文殊菩萨的感应故事

我们都知道文殊菩萨智慧不可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精进修行的卖花人

佛陀所说一切法,不离因缘因,就是万物生长的源头;缘...

我为什么选择念佛法门

末学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生于河南的一个小乡村,二〇一...

身体尚且无常,何必劳心外物

法因,字刳心,俗姓顾,明州(今浙江慈溪)人,学法于...

【佛教词典】方便随缘止

(术语)谓三摩也。三止之一。无明颠倒者了得实相之真...

【佛教词典】境智俱融

谓能观之智慧(智)与所观之对象(境),完全泯除主观...

佛教素食漫谈

随着因气候变迁而不断引发的生态危机的不断出现,当今...

证严法师:散播爱心聚福业

佛陀说:人生无常,国土危脆。看看最近的天灾、人祸,...

生气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人与人打交道,免不了碰上不对脾气的人,于是便出现其...

造业容易,等要忏悔灭障,就要付出百千倍

在马鸣菩萨造的《大乘起信论》,一念不觉生三细,三细...

欲修六度,当净六根,先降六贼

问曰:如经所说,六波罗蜜者,亦名六度;所谓布施持戒...

印光大师开示如何面对流行瘟疫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悲...

怎么看待生病这件事

你说生病好不好,当然不好,对不对?没有一个人愿意生...

【推荐】大悲咒的世间和出世间功德

大悲咒的出世间功德 一、 能往生十方诸佛国 引三条理证...

想要接触到这个光明,就一定要念佛

阿弥陀佛是无限量、无边际,要对治我们的心和我们凡夫...

坐禅与静坐是不是一样

问: 坐禅与静坐是不是一样? 绍云老和尚答: 在广义来...

帝释桓因修忍辱

过去,天人和阿修罗们常常为了争夺酒色而征战,这天,...

隔世之果和隔世之因往往使人无法理解

佛学千经万论,莫非论心、行、业、果。人的一切动作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