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智者大师一生的故事

2020/08/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智者大师一生的故事

自幼喜佛,夙愿出家

智者大师法名智顗,俗姓陈,生于梁武帝大同四年(公元538年)。智顗的父亲是一位文武双全的经国之才,受到梁湘东王萧绎的赏识,被奉为门下宾客。萧绎就是后来的梁元帝。萧绎称帝后,又拜他为散骑常侍,封益阳侯。

据说,智顗的母亲怀孕时,曾梦到五彩香烟萦绕着自己,生产之时,幽幽神光降临,空中还有人说话的声音:“宿世因缘,寄托王道。”这些都似乎预示着,智顗将来必有一番成就。他的父母,对他寄予着深厚的爱和期望。

公元555年,西魏大军南下江陵,将梁元帝围困江陵城内。梁元帝兵败后,南朝梁再次元气大伤,不久便由南朝陈取而代之……十七岁的智顗在目睹了家国破败,亲属流徙之后,加深了对“无常”的体悟,他感慨“叹荣会之难久,痛调离之易及。”智顗在长沙寺的佛像前发愿誓作沙门,以负荷正法为己任。

然而,他的父母爱子情深,哪里肯让他出家?面对家人投出的反对票,智顗的选择是随顺。出家也需要因缘具足,若父母恩亲不同意,便说明自己的因缘尚未具足。智顗的选择,既是随顺父母的心愿,也是随顺自己的因缘。此后,智顗在家精进用功,“刻檀写像,批藏寻经,晓夜礼诵,念念相续。”

一天,他在拜佛的时候,恍惚间看到了临海耸立的高山顶上,有位僧人在向他招手,山僧接引他进入一座寺庙,殿堂中都是他自己刻写的佛像。智顗在梦境中悲泣陈述所愿,山僧手指佛像,对他说:“汝当居此,汝当终此。”醒来以后,发现自己拜伏在佛像前,梦中的眼泪洒了一地。从此以后,智顗愈发精进勤勉。

时逢乱世之秋,智顗的双亲先后离世。在为父母守孝期满后,智顗在父亲故旧、湘州刺史王琳的勉励和资助下,实现了他出家的心愿。智顗最终在湘州果愿寺剃度,跟随法绪法师持戒修学。

与《法华经》的缘分

受持比丘戒后,智顗前往衡州大贤山,专诵《法华经》《无量义经》和《普贤观经》,同时勤修忏法。智顗心净行勤,见证了一幕“胜相”:他梦见自己在一处庄严的道场中,一边口诵《法华经》,一边整理佛像。

公元554年,慧思禅师从北方避乱南下,在光州大苏山隐居修行。公元560年,智顗进入大苏山拜慧思为师,据说,两人一见面,慧思禅师便说:“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

师承慧思,大苏开悟

在大苏山的这些年,慧思禅师著书立说,广收门徒,创立了自己独特的佛教理论和实修制度,并形成了以《法华经》为至高经典的师徒传承。智顗拜入其门下后,便跟随他修习法华三昧和止观法门。

天台宗以《法华经》为根本典籍的缘起,还得从慧思禅师说起

在慧思禅师的指导下,智顗日夜勤奋,精进修学,进步神速,在佛理和实修两方面都有了不俗的领悟,终于证入法华三昧。后世将智顗证入法华三昧的经历称为“大苏开悟”。在这之后,慧思禅师常令智顗代为讲经,智顗亦不辱师命,辩才无碍,禅意均弘,渐渐声誉大振。公元567年,慧思禅师正式付法于智顗,命他传灯化物,延续佛种。

与天台山的缘分

公元575年,智顗率亲信弟子二十余人来到会稽天台山。当时的名僧宝光禅师已在此主持四十余年之久,他听闻智顗的到来非常欢喜,他在天台山另造寺院,请智顗安住于此。

智顗幽栖天台山的十年时间里,自修自学,建立起天台宗完备的理论体系。智顗也被称为“天台大师”。

智顗安住天台山以后,陈后主于一年之中连向天台山发出十七道敕文,向智顗问候请教,是故,智顗虽人居深山,但他在社会上的名声却日益弘大。公元585年,智顗应陈后主之邀,前往金陵传法。陈后主亲率百官,敬开法筵,恭请智顗升座,开讲《大智度论》。四年之后,隋文帝杨坚攻入金陵,陈后主被俘,陈国灭亡。智顗为躲避兵乱离开金陵,策杖荆湘。

公元591年,智顗在晋王杨广的反复敦请下,赶赴扬州,主持“千僧法会”,在这场法会上,智顗为杨广授菩萨戒,杨广亦以晋王的身份,回赠给智顗“智者”的名号,从此智顗一直被人们尊称为“智者大师”。之后,智顗离开江都,先后去了庐山、潭州、南岳、荆州等地弘法。

归葬天台山

公元596年,智顗再次回到天台山,一路上,民众扫径清道,虔心相迎。阔别十二年后,智顗重回天台山,一面主持修整寺宇,一面大力重振纲纪。同年10月,杨广再次遣人邀请他入扬州讲法。临行前,智顗散去物资以施贫者,又将天台山下拟建的寺院图纸嘱咐给弟子。

智顗与使者行至是石城寺时,称自己身患疾病,无法再前行了,他对弟子说:“我因不辜负王言来到这里,我因知道自己命终于此而止步。”之后,他把衣钵分为两份,一份奉弥勒,一份奉业力,并命侍者净扫室内,香汤沐浴,结跏趺坐,于十月廿四日安详圆寂。

智顗圆寂前,曾向晋王留有一封书信,请他护法建寺度僧。第二年,晋王按照智顗的遗愿,在天台山修建寺庙,赐名“国清寺”。智顗的遗体也被移葬回天台山。

智者大师在天台山建立了一套完整、精深的理论体系,包括:止观思想、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性具实相论、性具善恶的佛性说等。智者大师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天台宗之后的发展基础,而他本人也被共认为是天台宗的创宗之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印光大师的高尚境界和人格魅力

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学习高僧大德是重要法门之一。近...

一代高僧古月禅师成就记

本典故系根据带古月禅师去出家的同参达本法师亲自宣说...

【推荐】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的事迹点滴

各位长老,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善信朋友们: 本人...

律航法师的念佛妙法及往生示现

律航大师,晚年才出家,平日不论行住坐卧,佛号不离口...

流水有心终汇海——蕅益大师略传

农历正月廿一是净土宗第九代祖师蕅益大师圆寂日。蕅益...

七佛译经师--鸠摩罗什大师

鸠摩罗什(西元 344-413年),龟兹国人(新疆疏勒),自幼...

昙鸾大师的念佛说

昙鸾(476-542),是南北朝时代北魏的一位佛教高僧,号...

香积厨中出高僧

禅宗历代祖师都主张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皆是修行,而并...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大安法师讲述的5个念佛感应真事

念佛治愈肺结核 古往今来,净业行人在念佛的实践中,治...

莲宗十一祖省庵大师画传

一、父亲早亡,少年出家 省庵大师(公元1686-1734年)...

悭贪的苦果

人生没有真正的所有权,因、缘、果、报的道理要切记啊...

白居易与佛教之因缘

白居易是唐代的伟大诗人,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自称...

【佛教词典】龟

【龟】 p1391 瑜伽五十八卷二十一页云:问:何故五盖,...

【佛教词典】平等觉

(一)又作平等正觉。指佛之正觉,转用为佛之别号。盖佛...

面对难看的脸难听的话

每个人的心地都有无尽的光明,只是这分光明常被遮蔽。...

学会付出,便会拥有幸福

一个馒头店的老板,每天蒸120个馒头,100个用来出售,...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净土宗是比较特别的法门。我们一般人的修行是要靠自己...

缘分,离不开珍惜二字

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所谓福分,就是能和...

妙莲老和尚《涂粪喻忏罪》

佛法中你犯了戒,有罪就要忏悔,忏悔才安乐。但是不可...

怎样修行才不被外境所转

问: 我最近一个朋友介绍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其中说...

对过去认命,对未来积极

美国有一个医生一个心理医生,他写一个报告叫作《前世...

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期...

这把泥土,甩在心中的烦恼上

我们一念心性循业发现。清净本然,但是受业力的熏习啊...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简单的一句话,包含...

一念净信即得往生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

鸯掘摩的身心考验

作恶多端且杀生无数的鸯掘摩,在皈依佛门、加入比丘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