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香积厨中出高僧

2016/06/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香积厨中出高僧

禅宗历代祖师都主张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皆是修行,而并非只有坐禅一途。唐代慈受禅师在《训行童颂》中说:“香积厨中好用心,五湖龙象在丛林。瞻星望月虽辛苦,须信因深果亦深。”在中国佛教史上有许多高僧都是在日常扫洒砍柴、烧水做饭等劳作中而悟道。在丛林诸种为大众服务的劳作方式中,犹以在香积厨中修行证道的高僧最多,于是禅门中便流传有句俗话叫“香积厨中出高僧”。

唐代的沩山灵佑禅师便是从香积厨中走出的一位最有盛名的高僧。沩山灵佑禅师,福州长溪赵氏子。年十五出家,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师,剃发于杭州龙兴寺,究大小乘教。二十三游江西,参百丈,许之入室,遂居参学之首。

灵佑禅师当时在百丈怀海门下任典座,负责掌管大寮炊煮饮食诸事。每次当他汲水时,都见到一只灵龟出现,食用他收拾出来的剩饭余粒。因此,他每次汲水,总把余饭放置于水边石上,留待那灵龟食用。如是过了很久,一晚,灵佑禅师忽然在梦中见到那灵龟对他说,由于长久以来受其施食供养饭粒,心中感恩殊深,现在它快要离开别去了,因为知道他有厄难,故特来相报。

他在梦中便追问究竟有何厄难?灵龟说他将会患上非常严重的目疾,他便请求灵龟解救免难的方法。灵龟告诉他,为报他施饭之恩,会将其唾液流放在他所知道的水边石上,只要把它涂抹在眼目之上,病患即可痊愈。次日早晨,他醒来即觉双目非常疼痛,几至不可支持。他便依梦中灵龟所示,摸索到那水边石上,将唾液涂抹双目。须臾之间,不但剧痛消失了,而且目力超胜过昔日万倍,以致能够上察天文,下知地理,勘与风水通达精微,时人皆称为神眼头陀仙。

当时有一位异僧,人称司马头陀,本是三国司马懿的后裔。他虽出生名门,却不慕世荣,年少便于南岳衡山出家了,后来住于江西黄龙山永安寺,持头陀行。一天,司马头陀来探访百丈禅师,对百丈禅师说在湖南的沩山,找到一处将出一千五百善知识的地方,并要求百丈禅师拣选一个人去住持。百丈禅师问司马头陀,他是否可以去住持,司马头陀说沩山不是百丈禅师所居之所。百丈禅师问其缘由,司马头陀说:“和尚您是骨人,而那座山是肉山,您若在那里住持,徒众不会超过一千人。”

百丈禅师又问:“我这个寺院中有人能够胜任这一职务吗?”司马头陀让叫出僧众一个个查看。当时华林觉为寺中第一上座,百丈令侍者请他出来,百丈禅师指着华林觉对司马头陀说:“此人如何?”司马头陀令华林觉謦效一声,行走数步。然后说:“不行。”百丈禅师最后令侍者叫出灵佑禅师,司马头陀一见灵佑禅师便连连赞叹:“此人正是沩山的主人。”百丈禅师于是当晚召见灵佑禅师嘱咐说:“我在此山化缘。你当居住沩山胜景,希望能不负众望,灯继薪传,广度后学。”不久,百丈禅师就派灵佑禅师去沩山住持了。

灵佑禅师到沩山开辟道场的时候,得到当时的裴休宰相护法帮助。裴休宰相给他在那里盖了五千四百零八间的房子,又开了五千四百多亩田,还请了一部大藏经。办妥这些事情后,他问灵佑禅师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灵佑禅师说:“你应办的都已经办了,但尚欠一件事没办啁!就是我还没有徒弟呀,就请你把你的儿子送到我这里来当和尚吧!”裴休宰相说:“这件事情,我现在不能立刻答应你,因为我只有这个儿子,他现在已经是翰林官阶了,我要回去请示皇上,还要和夫人商量。”回去以后,皇上也同意,夫人也同意,裴休宰相就把儿子送去沩山出家了。

裴休的儿子,就是开辟镇江金山寺的第一代祖师法海禅师。这位法海师到沩山后,虽然他以前是当官的,可是灵佑禅师对他要求很严格,命他每天都要负责挑担一千多人吃、用的水。一天,他担水担得很是劳累疼痛,他坐下来休息时不禁埋怨说:“和尚吃水翰林挑,纵使吃了也难消。”此话说过以后,当时那里的僧人的肚子竟然都发胀了,大众僧便把这件事情禀告灵佑禅师,禅师就召法海来问:“你究竟说了什么话?”法海就把这番话复述了一遍。灵佑禅师就说:“老僧打一坐,能消万担粮,你挑一点水,顷刻腹中亡。”从此以后,大众僧的肚子便不胀了。后来灵佑禅师又准许法海闭关三年,三年之后,便派他去金山开辟道场。

另一位在香积厨中走出的禅门高僧是杭州无著文喜禅师(820—899),他是嘉禾(湖州)语溪人,俗姓朱。七岁依本邑常乐寺国清出家剃染,后习律听教,禅诵不辍。成年后,师饱学多参,朝礼五台时蒙文殊菩萨接引,示以妙法,师遂豁然开悟。大中初年(859),无著文喜禅师初参齐峰寺,后往谒大慈眉善目山性空禅师。性空禅师告诉他应广参善知识,师于是前往五台山华严寺参礼。当他行至金刚窟拜佛时,遇文殊乘金毛狮子往来,其侍童赐偈曰:“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心里无嗔是珍宝,无垢无染是真常。”文喜禅师由此驻锡五台。

咸通三年(862)文喜禅师至洪州观音院参拜仰山慧寂禅师,仰山大笑令师任典座一职。文喜禅师在做饭时又遇文殊菩萨现于粥锅之上。文喜禅师操起搅粥的篦子便打。口中还说:“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文殊听后也说偈曰:

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却被老僧嫌。

有一天,有异僧来求斋饭,文喜禅师就把自己的斋饭分一半给他。仰山禅师事先知道异僧前来,便问文喜禅师:“刚才有果位人来,汝给食否?”师说:“辍己回施。”仰山曰:“汝得大利益。”

后来,文喜禅师又前往浙江住龙泉寺。有僧问师:“如何是涅槃相?”师说:“香烟尽处验。”僧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说:“唤院主来,这师僧痪颠。”僧又问:“如何是自己?”师默然,僧不知所措,便再问一遍。师说:“青天蒙昧,不向月边飞。”后蒙皇上赐紫衣,署名无著禅师。

从“香积厨中出高僧”的事例可以看出,在寺院为大众服务的劳作中往往能成就一个人。为大众服务的过程不仅是为自己求福报的过程,同时也是修行的过程。因此在丛林之中,一个人如果能够以一颗平常正直的心来为大众服务,你就一定能够得到诸佛菩萨的护佑,从而最终成为受人敬仰的高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周利槃陀伽的故事

周利槃陀伽,此云继道。其母省亲,生于路傍故。姿性鲁...

圣严法师《以布施对治贪念》

贪念会带给我们许多的烦恼,该如何帮自己除贪、解毒呢...

不是老僧定力大,便落凡间做马驹

把眼睛收起来!眼睛像老鼠一样骨碌骨碌转地,只管跑到...

年纪大了修学禅定,还能得定吗

问: 年纪大,修学禅定,堪能性差,还能得定吗? 妙境...

禅宗二祖慧可大师的传奇一生

二祖慧可大师,俗姓姬,虎牢(又作武牢,今河南成皋县...

大乘思想为什么要强调福慧双修

我们前面讲到,当时穷子遇到父亲的心态叫做心怀恐怖,...

同样的布施,为何受福不同

为什么信佛好多年了,还没有什么成就,什么原因呢?我...

公鸡与虫儿

有个儿童,才七岁,但常常找无德禅师,和他东南西北乱...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悭贪吝啬转世为盲儿

当佛在世的时代,印度有一位悭吝的越难长者,他家里非...

以爱化怨 武士之子出家

大约八百多年前,日本有一个很大的山村,山村的正中央...

人世间最大的美德是宽容

朝阳升起的时候,山门外凝聚着露珠的春草里跪着一个人...

通智法师往生记

通智法师,法名寻源,号忆莲沙门,俗姓阮,扬州仪征人...

【佛教词典】永断习气

永断习气者,谓一切智者,于非一切智所作不现行具足中...

【佛教词典】浮尘

一切有为之诸法,虚假不实,污染真性,故称浮尘。[楞...

富在福慧之中

在佛经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位土财主,虽然非常...

众生堕三恶道中,佛菩萨为何不来救拔

问曰:若有十方无量诸佛及诸菩萨,今此众生多堕三恶道...

快乐与否取决于觉照

根据佛教所说,人是由五蕴构成的:色、受、想、行、识...

怎样检验出离心及出离三界火宅

检验出离心 佛说死无常,死来无定期。若已经得到人身,...

潇洒人生,坦然面对死亡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一切宗教、哲学、文学、...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修学佛法

问: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修学佛法? 传印长老答: 不论...

有虚伪心,修行永远得不到利益

我们这个世间众生修行的一个普遍的现象,不真诚,虚伪...

圣严法师《大愿心》

大愿心,包括了清楚界定修行目标以及矢志实现这些目标...

凡人当病苦时,作退一步想

原文: 凡人当病苦时,作退一步想,则安乐无量,近来兵...

修行中的三种错乱过失

在修行当中,我们一般凡夫有三种过失。 第一种人,凡夫...

佛陀教导我们理财的方法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更必须「用之有道」。钱财是...

慈悲是佛道的根本

古人说,慈不掌兵。孙子也说,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