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怎样检验出离心及出离三界火宅

如瑞法师  2020/04/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怎样检验出离心及出离三界火宅

检验出离心

佛说死无常,死来无定期。若已经得到人身,而不听闻修习佛法、精进断恶修善,就如同到了宝山空手而归一样,白白地浪费了殊胜的受道之器——人身。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论云:“现生,由过去未断之心,继续而来。明日,由今日之心,接济以去,故躯壳有舍弃之日,而心流从无断灭之时。既有心流,则决定受生。

受生,能自在否?曰:不能。凡夫以不断心识,随业受生,如风中絮。心识是絮,烦恼业力是风,由烦恼风牵引心识之絮,往生善恶之趣中,飘摇不能自主。‘善因获善果,恶因获恶果。众生多造恶因,而希善趣,结果堕恶趣中。’”

了知了生死轮回的本质以及心念的可畏,我们应该生起警觉心,时常反省检讨: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起心动念以及所作所为究竟有多少善法?要知道,临命终时,如果恶业力强的话,就像磁必吸铁一样,恶业必将牵着自己往恶趣受生。

我们一定要明白,如果没有产生出离心的话,一直追求沉迷于世间的快乐,修什么法都不可能得到解脱,是永远都没有办法出离轮回的。

出离心是践行解脱道的前提,怎样知道自己是否已经生起了出离心呢?真正生起了出离心,对于世间的一切财富、名利等五欲,便不会再有爱慕心、希求心产生,能够看得破、放得下。无论做什么都能往解脱道上会,并且做而不贪著,一心求解脱,这才算有了出离心的量。

坚固出离心

念死无常,是坚固增上出离心的最直接方便。关于死亡,要有三种认识:首先,死亡是一定的;其次,死期是不定的;最后,死亡来临时什么都带不走。所有的美好,不过是我们生命中重复过无数次的梦幻。在死亡的临界点上,起决定作用的是生命累积的业力,“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深一些说,出离心主要是出离人我的执着,了知没有一个常一恒在的“我”。我们虽然还无法生起真正的出离心,但能积极听闻佛法,通过闻思修培养无我的空性智慧,就能具足愿出离心。

能够看到我执的危害和过患,进而随时对治,久久修习就能证得真实出离心,就能明了没有一个真实的“我”。所谓的“我”,只不过是随缘受生的生命现象,因此要远离对我的执着。

出三界火宅

我们今天已经得到了人身,应当好好利用来完成生命的改造。人身稀有难得,若不善加利用,一旦造作恶业堕入三恶道中,想出离恐怕是很不容易的。即使侥幸得生人中,能够闻到佛法的机会又是微乎其微,最终难免因为无明烦恼而轮转六道。因此,利用人生积极地断恶修善,思惟出离心、坚固出离心,我们一定会获得佛法的真实利益。

说到究竟的出离,《普贤行愿品》云:“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彻悟大师说:“一句弥陀,我佛心要。”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知道,有本觉佛、始觉佛、究竟觉佛。本觉佛是指我们本具的佛性,就像我们念的这句阿弥陀佛,人人本具。但不通过学习就不了解,不通过好好地修证就不能证得。

如果能念这句阿弥陀佛,能念的是始觉,所念的是本觉,就当下始觉与本觉合二为一,就是究竟觉。达到究竟觉的境地,就是证得了实相理体。对于实相理体,只有佛与佛才证得了究竟,所以说一句阿弥陀佛是我佛的心要。

生命很重要,生命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能懂得学佛修行,生起真实的出离心。念起这句阿弥陀佛,我们的心就会慢慢地与阿弥陀佛相应,身虽处娑婆,而神栖极乐世界。因此,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应该做的一切,欢喜自在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如此才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有偈云:

一句弥陀常训练,不贪不嗔智慧现。

为人处世佛在心,尽种极乐九品莲。

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宿命通一看,你还敢结婚吗?还敢吃鸡吗?

人猪合体 看看人和人的关系:当年恩爱,今作怨家。昔日...

心中抓取的影像越多,临终越难离开

【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剎那之希望。昼夜唯求解脱心,...

此间犹如火宅,赶紧移民极乐

信愿持名的愿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阿弥陀经》中...

因为我们的愚痴,过去已经付出了惨痛代价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

【推荐】站在一个本来就没有的角度去面对人生

如果你的情执是很重,把世间的事情,每一件都看得很重...

理解劫运的概念

劫是梵文劫波的简略。劫波,翻译成中文叫时分,是一种...

要真为生死,而发菩提心念佛

念佛道理讲起来很多,现在说一总纲乃:真为生死,发菩...

是今生重要还是来生重要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法国百货公司的店员,有一...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三界无安是火宅

我们以前有个例子说得非常好,千里来书为栋墙,让他三...

佛为何不赞叹世间上的荣华富贵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寿,...

何谓专修?何谓杂修?

问: 在修学佛法过程中,有专修与杂修,何谓专修?何...

素食已成了世界的流行趋势

现在世界各国的素食馆都像雨后春笋般林立,欧美先进国...

【佛教词典】余念

于所对之境、事未能专一而心念余事。大宝积经卷六十八...

【佛教词典】分别俱生

一切惑由生起上说,有分别起与俱生起二种。略云分别俱...

大妄语的罪很重的,甚至影响到佛教的兴衰

我们再看大妄语戒。这个地方讲出妄语的两个项目,先看...

进厕所的布施法

每次入厕之际,观自身成金色宝瓶,瓶内甘露续流。 (...

业障障碍我们修净土法门

一件很难理解的事:修净土一法有这么大的利益,但是很...

星云大师《我们要做义工的义工》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为你做事呢?有人如是问我。 我想这...

四十八大愿——(第12愿)光明遍照十方

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

敲木鱼的由来

僧人诵经时用木锤敲击木鱼,便发出清脆的声音,用于掌...

东晋高僧慧远大师

各位,大家吉祥。一般中国人都知道两句诗:日照香炉生...

不要攀缘,要远离名利,老实念佛

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若梦,魔...

参禅与念佛法门是异是同

或问蕅益子曰:参禅、教观与念佛法门,同耶?异耶? 答...

布施不只是布施物质

在某个婆罗门道场里,有位修行者很有服务热忱,他任劳...

造佛塔与绕塔的功德

塔的历史典故 佛塔,梵文译名是窣堵婆(STUPA),略译...

【推荐】圣严法师对生死的对话

问:未来如果有人提起「圣严师父」,希望他们如何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