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比丘顶上的宝珠缘

2023/05/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比丘顶上的宝珠缘

昔日,佛在迦毗罗卫国的尼拘陀树下教化众生。当时城中有一位长者拥有无量财宝,不可称数。长者娶了一位名门望族的女子为妻,他经常请人弹奏音乐使妻子欢喜。当长者之妻怀胎满十个月时,生下一名男婴,相貌端正庄严,世所罕见,而且头上自然戴着一颗摩尼宝珠。长者夫妇见到男婴的相貌,便将孩子取名为宝珠。

宝珠渐渐长大后,有一次与亲友出城游玩,来到尼拘陀树下,见到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放光明普照十方,犹如百千明日光耀世间。宝珠因此心生欢喜,上前顶礼佛足后,恭敬地坐在一旁聆听佛陀说法,当下就心开意解,证得须陀洹果。宝珠回家之后,便向父母禀白出家求道的意愿,长者夫妇因为疼爱孩子,不忍违逆其心愿,就带着他来到佛陀面前,请求出家修行。佛陀随即说:“善来比丘!”此时宝珠须发自落,法服自然着身,现出沙门的相貌。

宝珠比丘出家后精勤修行,证得阿罗汉果,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受人天敬仰。当他着衣持钵,入城乞食时,摩尼宝珠仍是自然戴在头上,城中人民见了都觉得奇怪,为何此比丘头上戴着宝珠来乞食?于是大众争相前来观看宝珠比丘。宝珠比丘感到羞愧,回到精舍便对佛陀说:“世尊!我头上这颗宝珠始终无法去除,每次外出乞食,都受到众人注目,愿世尊慈悲,替弟子除去此珠。”佛陀回答:“你可以向摩尼宝珠说:‘我现在生死已尽,再也不需要你了。’说三遍,宝珠自然会消失。”宝珠比丘遵照佛陀所教,向头上的摩尼宝珠如此说了三遍,宝珠立刻消失不见。

比丘们见此景象,便请问佛陀:“宝珠比丘过去是修了什么福德,而能在出生时,头上自然戴着光明超越日月的摩尼宝珠,又能值遇世尊,出家修行,成道证果?”佛陀告诉诸比丘:“谛听!我为你们说明宝珠比丘过去的因缘。九十一劫前,波罗奈国有毗婆尸佛出世,度化众生功德圆满,世缘已尽,即入涅槃。当时的国王名为槃头末帝,国王收取了毗婆尸佛的舍利,并建造高达一由旬的四宝塔来供养佛舍利。此国的王子到塔中礼拜供养舍利,又将一颗摩尼宝珠系在门旁的木柱上作为供养,并至心发愿后离去。王子由于至诚供养佛舍利的殊胜功德,于九十一劫中皆生于天上、人间,不堕入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出生时总是有宝珠在其头上,世世享有天人的安乐福报;到了今世,又能值遇于我,出家修行,成道证果。而当时的王子,即是现在的宝珠比丘。”

比丘们听闻佛陀开示,皆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撰集百缘经·卷第七·现化品第七》

省思:

宝珠比丘由于过去生中至心礼拜、供养佛塔并至诚发愿的功德,感得世世享有人天的福报,最后值遇世尊,精勤修行证得道果。行者若以恭敬心、慈悲心、平等心广修供养,舍除贪瞋痴烦恼,进一步不执着所修之一切供养,回归清净自性,就能得到解脱自在。如是以大愿心、清净心广修供养、去除烦恼,远离愚痴黑暗,心得清凉,人生必定愈走愈光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百食一味的故事

今天开始我们要讲一些,既然是道场嘛,就是讲一些入道...

悲田供养获极大功德福报

父母,祖父母乃至亲人长辈老病时,我们能以饮食,医药...

世界上最不值的交易

给你一元钱,然后你给我一百元可否?我相信古今恐怕无...

不小心受伤,是否也属于因果报应

问: 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假如说一个人不...

反思我们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众生

等到临死的时候,你一生所造的恶业,都到了秋后算账的...

飘云衣于八极,泛香风以穷年

然复妙觐大仪,启心贞照。识以悟新,形由化革。藉芙蓉...

修行法门中没有超过念佛、供养三宝这两门了

在末法时代,大势至菩萨教授的念佛法都摄六根,净念相...

人在福祸快要来时,观察他的举动,决定能事先知道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印刷厂老板不印邪淫书籍的善报

台湾中和市有一家印刷厂,老板的个性耿直、爽朗,日常...

好为人师的老山羊

一个凡事都爱摆大道理的老山羊正悠闲地在河边散步,它...

诱惑与陷阱--上亿身家的老板是怎样沦落为民工的

2008年的时候我刚入行经商时,和一个老板有业务往来,...

化城喻

佛陀开示大众:比丘们!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刻已到,座下...

【佛教词典】不空王三昧

(术语)大乐金刚不空三昧也。大日如来所入之三昧也。...

【佛教词典】大生

【大生】 p0238 无性释七卷十四页云:胜善趣摄,故名大...

莲池大师:僧训日纪

法师省己之训 《法炬陀罗尼法师品》云:夫法师者,常应...

净土法门的临终助念

死亡,对一般人来说,是一恐惧而痛苦的事情;而对净业...

慧律法师-一行三昧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法宣法师,诸位法师、...

杨绛的百岁感言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

憨山大师与母亲的故事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

念佛生净土的三大资粮

念佛求生净土,则须具足根本,最关键的三大往生资粮:...

千万不要犯下诽谤净土的罪业

莲池大师曾经有个比喻。如果有一个人,一天讲一万声语...

百八首诗胜楚歌,闻者厌离娑婆

净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师(1686~1734年),活动于清朝的...

想到清净的国土,一定要净化你的内心

从二谛圆融的角度,什么叫做唯心净土呢?说一个真实通...

耆域的感叹

西晋末年曾有一位名叫耆域的天竺(印度)高僧来到中国...

满愿第一的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

心力跟地藏菩萨妙定相合,所求之愿都能满足

你得至心念地藏菩萨,把自己的心跟地藏菩萨的心转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