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梦中见佛的公案

净界法师  2024/05/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梦中见佛的公案

这个忆念到底有什么好处呢?我们讲到这个忆念,这个感应的功德。我们看经文:【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好,我们看消文的地方,前面是讲到忆念的理论,这以下讲到方法。身为一个众生,假设我们像一个儿子忆念母亲的心情来忆佛、念佛,这个忆佛跟念佛这个地方就是整个念佛三昧的重点,我们先看注解的地方:

我们忆念佛陀有两个内涵:第一个是用忆佛的,第二个是用念佛的。这个忆佛就是系心佛境,恒审思量;念佛是注心一境,系缘不散。

这个忆佛它的所观境比较广大,整个佛陀依正二报的功德,都是我们忆念的对象,我们对这个对象是恒审思量,他是要观察思惟的,所以忆佛就是一种观想,它是观的部分。

说我现在虽然没有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但是我想到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有种种鸟类的说法、有种种的宫殿,对这样的法生起好乐之心,这个就是在忆佛,就是你只要是忆念佛陀所有的正报、依报的庄严,这个都是忆佛,这一部分是属于观想的部分。

其次,念佛就是比较专注了,注心一境,系缘不散。前面的所缘境是佛境;这个地方念佛的所缘境是一个境,就是佛号,这个时候心于佛号是无分别住,不能想像的,这是止的部分。

所以圆瑛法师在注解《念佛圆通章》,他说:忆佛之法是属于暂念,暂念的法门,是暂时的,你不能忆佛太久,因为观想是耗神;念佛的法门是常念的法门,你经常能够去念佛的。

总而言之,忆念有包括忆跟念,我们对佛菩萨有时候是忆佛的,有时候是念佛的。这个是讲到念佛的因地,我们再看下面。

他的果地功德呢?【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或者是在现生,或者是在来生。你忆佛、念佛有两个特殊的功德:第一个,你能够见佛;第二个,你可以成佛。见佛当然是见到外面的佛,成佛是见到你内心的佛。

我们看第一个见到他佛: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你不断的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德庄严、忆念他的圣号,你不断的产生这样的讯息,你可能是今生、也可能是在来生,就能够跟阿弥陀佛产生一个见,这个见就是包括了见闻觉知,就跟他相应在一起了,相应以后,你就不离开佛陀了,得到佛陀的加持。

长时间以后,你甚至于可以不假其他的方便,你慢慢就能够心意开通,成就圆通。所以前面的必定见佛是见到他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你从念佛托彼名号,显我自性,你慢慢的回光返照,也见到了自性佛:这个就是忆佛、念佛的好处。

关于这一点,我们看见佛跟成佛的内涵,我们先看必定见佛这个见佛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现生的见佛,第二个是来生的见佛。在现生的见佛,有三种的可能性:第一个梦中,第二个定中,第三个临终。

我们看梦中的出处:《法华经》云:【若无梦中,见诸如来。】我们如果是在今生见佛,绝大部分是在梦中,除非你成就禅定。在资粮位的菩萨忆佛、念佛,能够见佛的,绝大部分是在梦中。

我们也讲一个梦中见佛实际的公案,在《念佛感应见闻录》当中讲到一个台中莲社的居士,叫李水锦居士。这个李水锦居士年轻的时候就受了菩萨戒,很虔诚的念佛,念到八十岁的时候得到肝癌,这个时候他找遍所有的医生,医生都觉得这个没有办法了,你准备回去处理后事了。

这个人的行力很强,他虽然得到肝癌,他每天的早课、晚课还是忍痛起来拜佛、念佛。有一天早课起来拜佛的时候,他实在是痛得受不了,体力不支了,就在这个蒲团拜下去的时候睡着了,睡着以后,就梦到阿弥陀佛现身──三十二相、放大光明。

阿弥陀佛说:你不要紧张,医生没有办法开刀,明天晚上我来帮你开刀。这个时候,李水锦居士醒过来,唉呦!他知道有这件事情。到第二天晚上他睡觉的时候,果然阿弥陀佛现身为他开刀,他的子孙睡在隔壁寮房,都还听到剪刀的声音。

他就看到阿弥陀佛亲自用刀子,切开他的身体,拿出很多黑色的血。从那一次睡醒以后,身体就慢慢好转,一个月以后再去检察,整个癌细胞完全康复。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就叫做梦中见佛。所以我们没有成就禅定的人,大部分都是梦中见佛。

我们看定中,《大集经》云:【至七七日,现身见佛。】这个现身见佛就比较困难了,这是在定中见佛。这个慧远大师在一生当中,有三次在定中见佛,到了第三次的时候,他看到的阿弥陀佛是遍满在虚空当中现身。那个时候阿弥陀佛跟他开示,他就知道他的时间快到了,所以他在第三次见佛以后,就准备后事了。

第三种是临终见佛,这个最重要了,《弥陀要解》云:【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我们从念佛的角度,当然重点在临终的接引,就是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因为我们平常不断的忆佛、念佛,临终的时候现身,对我们开示慰导、光明摄受,使令我们能够保持正念。这个是讲到见佛,你不断的去忆念佛陀、观想佛陀,他的功德在现身当中有梦中见佛、定中见佛、临终见佛。

这个地方有个观念,我要说明一下。忆佛、念佛可以见佛是事实,但是你不要一开始的时候,就东张西望看佛陀是不是现前。很多人就是不重视因地,他重视他的结果,其实这样子,印光大师说很容易着魔的。

就是说,感应道交它的重点,简单来说有四个字,你要记住四个字——【莫向外求】。你要是向外求,我看你不是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你这种攀缘心,所有的首楞严王三昧,第一个对治的就是攀缘心。

所以印光大师说:念佛的重点在于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水到渠成,你念佛的时候自然出现。所以我希望我们在感应道交的时候,你要抓住这个重点——莫向外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参「念佛是谁」

有道友问:如何参念佛是谁? 这是话头!你问念佛是谁?...

五脏排毒的时间表

睡眠时是人体进行自我调节的重要时刻,人体就像一个天...

提前释放出狱的比丘

想一想善导大师,在盛唐之际,最好的时候,他都有那么...

平心静气阅读思惟净土经论

凡有阐扬净土者,平心和气读之。使扬禅抑净之心,无丝...

万般将不去,唯有早念佛

傅大士云: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

保家仙来干扰人怎么办

问: 有的居士原供养保家仙,持五戒后送出不供了,但...

大安法师:带业往生的本质特点

你说一个凡夫念佛人一点错误都不犯,这也是不可能的,...

诵经念佛妄想很多,是否都白念了

问: 诵经、念佛不能清净,时时妄想杂念,这样是否都...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阿育王的百亿千金供养布施

佛灭度后,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是一位深信佛法的国王。有...

【佛学漫画】地藏菩萨的故事——两个国王

地藏菩萨的故事——两个国王...

航行的密诀

从前,在航海寻宝风气盛行的时代,入海采宝属于十分普...

优波毱多尊者与魔王波旬

禅门西天第四代祖师名叫优波毱多,吒利国人。他虽然出...

【佛教词典】开迹显本

又作发迹显本。此系天台宗对于法华经所作判释之语。天...

【佛教词典】业因

梵语 karma-hetu。有二义:(一)业即因,以业为招感未来...

要想得菩萨保佑,要先自己保佑自己

佛并不是权威性,也不是主宰性。佛这个主宰和权威,都...

担水的启示

大家住在灵岩山寺,都是来向老和尚学。那你们就要知道...

低碳生活小贴士

1.使用传统的真空瓶胆的保温瓶,不用电热饮水机;用节...

关于疾病、长寿和善终

最近一直在生病,每年阳历的二月下旬到三月底,我的身...

一则禅宗公案的启示

儿子大学毕业,在一家台资公司找到了工作。当他第一次...

【推荐】谁能保证临终时不会有人来刺激你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赚了很多钱,晚年...

处理生活中烦恼的方法

生活中必然会有很多的烦恼。学习佛法就是学习如何处理...

不屈不挠的意志使我们心想事成

柏克斯顿曾经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顽童,他的与众...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起起伏伏,如何来对治它

问: 师父您好!关于权法、实法的操作,弟子这边再具体...

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

原文: 汝言随时随地,得死便死之话。亦是求生之本,亦...

指责别人时,要先承担三倍责任

一位后生到寺庙里向方丈求教,谈起世态炎凉,颇有感慨...

建立名号来度众生

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菩萨的时候,用五大劫的思惟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