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袈裟的功德

心律法师  2011/10/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袈裟,指缠缚于僧众身上的法衣,因为法衣的颜色不正而得名。也称作袈裟野、迦逻沙曳、迦沙、加沙,梵语kas!a^ya,巴利语kasa^ya 或 kasa^va;意思是指坏色、不正色、赤色、染色。

一、穿袈裟的十种功德

袈裟,自古为佛教教团所尊重,《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五,列举出了穿袈裟的十种功德:

1、以之覆身,离羞耻而具惭愧:

这是说,穿上袈裟,可让人有惭愧心,从而远离一切羞耻之事。

2、离寒热、蚊虫、恶兽:

穿上袈裟,可以远离寒冷、炎热,蚊虫叮咬,野兽撕扯。

3、示现沙门之相,见者欢喜,离邪心:

穿上袈裟,让大家都知道我们是佛门中人,让见到者心中欢喜,远离邪恶。

4、是人天宝幢相,可生梵天之福:

穿上袈裟,自有庄严宝相。

5、穿着之时,生宝塔想,灭除诸罪:

穿上袈裟,一心只想如何成佛,不作他想。

6、染为坏色,断离五欲想,不生贪爱:

穿上袈裟,欲念消除,对各种俗世的种种不生贪爱。

7、袈裟是佛净衣,永断烦恼而作良田:

袈裟如同佛门的之宝,可以净化心灵,去除烦恼。

8、消罪而生十善:

穿上袈裟,消除心中各种恶念,滋生善念。

9、如良田,能增长菩提之道:

穿上袈裟,就如同心中开垦出了良田,能使得菩提之道生根发芽,不断壮大。

10、如甲胄,烦恼之毒箭不能害。

穿上袈裟,就如将士披挂上了盔甲,烦恼不侵。

二、袈裟可成就五种功德

据《释氏要览》卷上载,释迦如来昔为大悲菩萨时,曾于宝藏佛前,誓愿于己成佛时,袈裟能成就五种功德:

1、佛弟子虽犯种种邪见,然若能敬心尊重袈裟,必可达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之果位,得不退转;

2、天龙、神、鬼、人及非人,若能恭敬袈裟,则可于三乘解脱道上,得不退转;

3、若有鬼神、诸人,为饥渴、贫穷等所迫,得袈裟小块乃至四分,即可饱含充足;

4、若众生共相冲突,起怨贼之想,如念及袈裟之神力,便生慈悲之心;

5、若持有袈裟小块,恭敬尊重,则一旦在兵阵,常得胜于他人。

三、袈裟的批法

披着法袈裟有通挂左右肩之“通肩”,与裸露右肩披挂左肩之“偏袒右肩”两种。

于对佛及师僧修供养时,偏袒右肩;若外出游行或入俗舍时,披通肩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极乐世界八功德水的特点

八功德者:一、澄清,异此方浑浊;二、清冷,异寒热;...

不要执著咒语的发音

关于咒的发音,无论你念得多么准,都是汉字发音,都不...

「阿弥陀」三个字意义重大

【阿弥陀】这三个字,在净土中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

【推荐】哪怕有功德,也不要去争功

人有功德要藏起来,而且要把功德给别人,千万不要去争...

一天当中所收进来的随喜功德不可思议

众生赞叹随喜的业不大成熟,人家一说谁好,他总要挑点...

受持读诵《地藏经》的殊胜利益

地藏菩萨誓愿宏深,悲心至切。曾无数次发愿:地狱未空...

众经之王--华严经的不思议功德

如果我们跟全圆的华严经比较就会发现无量寿经也全体具...

修学六度的功德

我们看戊三的结叹六度功德。我们如法地透过理观来带动...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徐恒志居士《佛教常识问答》

徐恒志老居士简介 徐恒志居士,1915-2007,原籍浙江镇...

罗汉的含义

我们常说的罗汉实为阿罗汉的简称。为声闻四果之一,如...

佛家上香的仪轨

供香及礼诵持念等种种法门,其妙要在于诚敬二字。供佛...

十法界:六凡与四圣

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曾感叹说:奇哉!奇哉!大...

【佛教词典】优婆塞戒

优婆塞(男居士)所应受持的戒法,即:不杀、不盗、不...

【佛教词典】五八识

【五八识】 指眼、耳、鼻、舌、身等五识,与第八阿赖耶...

众生轮回的三大根本原因

【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

平常的时候,就要训练心不颠倒

问: 净土法门主张这一生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最稳当可靠,...

阿那律尊者得天眼第一的因缘

摩尼娄陀(阿那律),在佛陀为大众开示的时候,打了瞌...

【推荐】慧律法雨—找回内心的平静

《代序》找回内心的宁静 以前我看到别人做错事,就苦...

【推荐】当遇到逆缘时,要观照两件事情

菩萨要善调自己的瞋心,因为瞋心的活动,对众生的伤害...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在以下的经文当中,佛陀都...

念佛法门原则:宁可少、不可草

我要老实告诉大家,念佛法门一个原则:宁可少、不可草...

不相信机遇,哪来的机遇

不少人,你提醒他说什么什么事不能这样,否则,有不良...

破除心外无净土的邪知见

【原文】 破系心外无法者。就中有二:一、破计情。二、...

修净土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问: 修净土的人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

住寂静处深思出离得无漏智慧

修习止观,在住处条件讲,须住在较寂静的地方。最初修...

负债为牛之宿缘

昔时,佛与千二百五十位常随大比丘弟子及众多菩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