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破除心外无净土的邪知见

道绰大师  2023/07/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破除心外无净土的邪知见

【原文】

破系心外无法者。就中有二:一、破计情。二、问答解释。

问曰:或有人言,所观净境,约就内心净土融通,心净即是。心外无法,何须西入?

答曰:但法性净土,理处虚融,体无偏局,此乃无生之生,上士堪入。是故无字宝箧经云:‘善男子,复有一法,是佛所觉,所谓诸法不去不来,无因无缘,无生无灭,无思无不思,无增无减。’佛告罗侯罗言:‘汝今受持我此所说正法义不?’尔时十方,有九亿菩萨,即白佛言:‘我等皆能持此法门,当为众生流通不绝。’世尊答言:‘是善男子等,则为两肩荷担菩提,彼人即得不断辨才,得善清净诸佛世界,命终之时,即得现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住其人前,得往生也。自有中下之辈,未能破相,要依信佛因缘,求生净土,虽至彼国,还居相土。’又云:‘若摄缘从本,即是心外无法。’若分二谛明义,净土无妨是心外法也。

二、问答解释。

问曰:向言无生之生,唯上士能入,中下不堪者,为当直将人约法,作如此判,为当亦有圣教来证?

答曰:依智度论云,新发意菩萨机解软弱,虽言发心,多愿生净土,何意然者?譬如婴儿,若不近父母恩养,或堕坑落井,火蛇等难,或乏乳而死。要假父母摩洗养育,方可长大,能绍继家业。菩萨亦尔,若能发菩提心,多愿生净土,亲近诸佛,增长法身,方能匡绍菩萨家业,十方济运。为斯益故,多愿生也。又彼论云,譬如鸟子翅翮未成,不可逼令高翔,先须依林附树,羽成有力,方可舍林游空。新发意菩萨亦尔,先须乘愿求生佛前,法身成长,随感赴益。又阿难白佛言:‘此无相波罗蜜,在何处说?’佛言:‘如此法门,在阿毗跋致地中说,何以故?有新发意菩萨,闻此无相波罗蜜门,所有清净善根,悉当灭没也。’又来但至彼国,即一切事毕,何用诤此深浅理也。

安乐集

【译文】

破除心外无法的邪知见,分二部分来说,一、破除此种情见。二、回答问题。

问:有人说,所观的净土境界,是心内的净土,所以要融通净土,只要心清净就是了。除了心之外,是没有其他法的,因此何必要去西方呢?

答:这只是说的法性净土,理上是空虚圆融的,体上是不偏局于某处的,这叫做无有往生之往生,只有上等根器人士才够资格进入此境界。所以无字宝箧经中说:‘善男子,还有一法,是佛所觉悟的,就是所谓诸法没有去处,也没有来处,没有因,也没有缘,没有生起,也没有灭亡,没有思虑,也并非没有思虑,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佛陀问罗睺罗说:‘你有没有受持我所说的这个正确法义?’

这时十方世界中,有九亿菩萨向佛陀说:‘我们都能受持这个法门,我们一定会为了众生,而使此法门流通不绝。’世尊就说:‘这些善男子,是两肩荷担菩提的人。这些人马上就能获得不间断的辩才,能够善巧清净诸佛的世界。他们命终的时候,马上就能见到阿弥陀佛及诸圣众,出现在他们的眼前,他们能够往生净土。而中下根器的人,由于尚未能破除色相,所以要靠信佛的因缘,求生净土,到了净土之后,还是居住在有色相的国土之中。’经上又说:‘如果从因缘追溯根本的话,就是心之外没有他法。’如果以真俗二谛来分别说明此义理的话,净土不妨是心外之法。二、回答问题。

问:刚才说无有往生之往生,只有上等根器的人才能得入此净土,中下根器的人没有能力入此净土,这是直接将人与法配合而作的判断,还是有经教上的证明?

答:大智度论说,新发菩提心的菩萨,根机和理解力都还很软弱,虽然说已经发了心,但大多还是要发愿往生净土,为什么如此?譬如婴儿,如果不靠父母养育的话,很可能会堕落井中,或遭遇火烧蛇咬的灾难,或者缺乳而死亡。所以必须要靠父母的摩抱、洗浴等养育,才能长大成人,而接继家业。

菩萨也是如此,如果能够发菩提心,又都发愿求生净土,以便亲近诸佛,增长自己的法身,如此才能够承继菩萨的家业,在十方世界中救济运度众生。为了这些利益,所以菩萨都发愿往生净土。

大智度论又说,譬如小鸟的翅膀尚未长成,是不可以逼它们高飞的,必须要依靠树木,等到羽毛长成而有力量之后,才可以舍弃树林而在空中遨游。新发心的菩萨也是如此,必须要先发愿求往生佛国,等到法身成就之后,就能应众生之感而利益众生。阿难问佛陀说:‘无相波罗蜜的法门,在什么地方讲说呢?’佛陀回答说:‘这个法门,在不退位的菩萨中说,为什么?因为有的新发意菩萨,听了无相波罗蜜门之后,所有的清净善根,全都没有了。’而且只要一生到西方净土,一切该办的事都完成了,又何必再诤论这个道理的深浅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心跟佛号接触时,会产生两种强大的力量

我们身为一个净土宗的修学者,当我们开始在佛堂中,忆...

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兹据净土三经及祖师之释,略明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学净土法门应以哪些经论著作为主

问: 学习念佛法门,应以哪些经论著作为主? 大安法师...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一观:势至观

【经文】 次观大势至菩萨。此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

念佛也具足止观

【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

境缘无好丑,提起佛号正念

一日之计在于晨,丛林的早课是古佛青灯生活的特写。 得...

净土居士楷模--刘遗民

刘遗民是东晋时期,庐山东林寺白莲社十八高贤之一。他...

念佛含摄一切法,具足了一切功德

从这里来看,很多净业行人要注意了,我们自己做没做到...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没有这四剂预防针,我们还真生不起信心

原文 【解】复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具四义。的标实境。...

用功的入门方法

办道的先决条件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

培养孩子惜福的思想

作为一名儿科中医师,每天接诊众多患儿,其中发病根源...

心灵的解放

一、 在你说任何话之前,先问问你自己,是否必要;若...

【佛教词典】遮诠表诠

遮诠与表诠之并称。(一)通用于佛教各宗派。于华严宗,...

【佛教词典】阿祇梨

(术语)又作阿祇利。阿阇梨之变音。玄应音义九曰:阿...

怎样印证因果轮回是真实存在的

问: 佛教说人世间都有因果轮回,但是对于今世的我们...

佛像为何还要开光

问: 佛像为何还要开光? 正如法师答: 改革开放后,...

为什么拜佛称念佛名,就能够究竟成佛呢

这以下是关键了理观的智慧。前面是讲到原因,就是因缘...

发愿度人进佛门但并不如愿,是否应放弃

问: 值此末法时期,善知识难遇,众生不知念佛。弟子...

净宗二祖-善导大师

1.生平 善导大师(公元613---681年)诞生于隋大业九年...

死亡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

惟贤法师《信解行证》

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

谁的人生没有痛苦呢

有一次,几只野兔偶然相遇,它们七嘴八舌地抱怨起自己...

佛像供久了有灰尘该怎么办

第一、准备干净盆,专为浴佛用。 第二、净手将佛像移至...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点燃心灵之灯

一位出身贫寒的农家小姑娘,常常暗自羡慕那些生活富裕...

远离挠乱道业的魔处,则往生净土指日可待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讲《西方合论》的第八,净处...

要达到清净心和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吗

问: 弟子念佛老是会出现念头不专一,心不清净,是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