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正法念处经卷第二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正法念处经卷第二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十善业道品之二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如是十善业道对治修行漏、无漏业?彼见闻知或天眼见:以此因缘,世间中缚,善法尽灭,所谓缚因:不善业道。善是佛因、是解脱因,所言善者,谓离杀生,摄取世间一切众生,施与不畏,于现在世,人所赞叹,面色诸根端正美妙,得长命业。若不杀者,则为罗刹、鸠槃茶等,一切恶鬼能杀人者及余恶人能杀人者,于夜闇中拥护彼人,诸天常随,观察拥护。身坏命终,则生善道天世界中,受妙果报。若勤精进愿下、中、上三种菩提,随愿皆得:彼人若愿声闻菩提,得阿罗汉,入于涅槃;彼人若愿缘觉菩提,得辟支佛;如是若愿无上菩提,得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一切诸法,命为根本,人皆护命,不杀生者,则施其命。若施命者,施一切乐;第一施者,所谓施命。如是思惟:生天之因,最胜戒者,所谓施命。若愿染爱境界胜乐,不杀为因,彼人则生若梵、若魔、若帝释王。彼人若愿生人中胜,得转轮王,七宝具足王四天下。若愿大身阿修罗者,舍身得为阿修罗王。彼人若愿大身夜叉,得夜叉王。

「此不杀生最为大业正法种子。行于生死,唯不杀生为归、为救。入生死闇,不杀为灯。不杀生者,名曰慈悲。正念思惟不杀生善,心常生喜。若遮他杀,他不可遮,则是行舍。彼人如是,行四梵行,以熏身心。

「不杀善根不可思议,最为真实,何等何等种种诸愿,如是如是随愿皆得。譬如世间善巧金师,得好真金,如是如是随所欲作。彼金如是随意造作种种庄严,若作瓶等、若作人像、若作佛像。如是如是,不杀生者,不缺、不穿、不孔、不虚,如是如是随愿皆得。随何等人如是不杀,则近涅槃。彼人常共善知识行,彼人则是善器众生,善能摄取自他福德。彼人则是世间福田,不行地狱、饿鬼、畜生。此善行人,成就善法,一切所得皆悉坚固,无有王、贼、水、火等畏,皆自食用;人中尊贵,他不能胜,法具足故。是故智者不应杀生。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不盗则得善法?彼见闻知或天眼见:不偷盗者,出大贪网;彼人现在,善人所信,若王、王等,一切皆信,若于王众、若长者众、若刹利众、若沙门众、婆罗门众,一切皆信,怜爱愍念,信受其语;所有财物,一切坚固,不失、不坏,无能劫夺,王、贼、水、火诸畏皆离;不须方便,财物易得;得财物已,如法食用;于持戒人、行道之人诸福田中皆能舍施,若世间中所应用处皆悉能与。身坏命终,则生善道天世界中。若愿出世,若梵、若魔、若帝释王、若转轮王王四天下七宝具足,随愿皆得;若乐持戒则得菩提,如前所说。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邪淫舍离,得果?彼见闻知或天眼见:离邪淫人,善业道行,见如是法;善人所赞,一切所信;非妇女中,心不生虑;若王、王等,一切皆信;所有妻妾无能侵夺,随顺供养不违其意;设有衰损,妻妾不嫌,心无妬忌,不生外心;一切世间人所见之,如母姊妹,不为世人之所骂辱。不邪淫者,得如是妇。身坏命终,则生善道天世界中,如前所说。彼天退已,余天子生。若邪淫者欲退未退,彼天女中,余天子生时,彼天女即于现前与余天子共相随逐,娱乐戏笑;彼欲退天,既见天女与余天子共相随逐,娱乐戏笑,妬心羂缚,堕于地狱。如是邪淫乐行多作,则为大失。随何等人能离邪淫,摄大善道,是涅槃器。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一切不善对治,舍离妄语,大善分摄,现得果报?彼见闻知或天眼见:离妄语者,诸世间人,或有眼见,或有耳闻,一切皆信;设复贫穷无财物者,一切世人供养如王。如众星中光明之月,一切人中实语之人,光明亦尔。一切宝中,实语宝胜。欲度生死一切船中,实语船胜。若欲出离一切恶行,实语离胜。一切灯中,实语灯胜。一切恶道善将导中,实语导胜。一切世间受用物中,实语物胜。一切治病诸药草中,实语药胜。一切奋迅诸势力中,实语力胜。一切归中,实语归胜。一切知识,实语为胜。若人摄取实语财物,则于世间不曾恶行,不堕贫穷;与天比近,数数往来;何处何处随彼所生,常为男子,生胜种姓,一切怜爱,信受其语;彼人不为无色夜叉、毗舍遮等之所能杀;行他国土,多有床敷;设有病痛,药食具足;无心思念,一切皆得;一切世间第一胜乐,皆悉得之。身坏命终,则生善道天世界中最长命处、大神通处、最高胜处。若愿白净无漏胜道,则得涅槃,如前所说。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远离两舌恶业善业道行,现在、未来得业果报?彼见闻知或天眼见:离两舌人,于现在世受业果报,知识、亲友、兄弟、妻子、奴婢、作使,如是等人皆悉坚固无人能坏,王及怨家、恶兄弟等不能破坏;若无财物亦不舍离;设值时俭,若行旷野山中嶮处,皆悉不舍,常乐不离;若有他人种种方便说破坏语,虽闻不受;王于彼人,好心坚固;水、贼、刀、怨不能令畏,以离两舌不善业故。如是舍离两舌功德,身坏命终则生善道天世界中。于天众中,多有天女之所围绕,常共相随、爱念娱乐。彼天女身妙鬘散香涂治庄严第一天女,常生欢喜。若舍两舌愿净无漏,彼人则得无漏禅道,到于涅槃,如前所说。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世间不善业道恶口舍离,于现在世得业果报?后何处生?彼见闻知或天眼见:舍离恶口,见胜妙色,真实人信,一切世人皆乐往返;滑语、软语于一切人,皆悉安慰、不令有怖;一切世人遥远见之,皆往近赴;多善知识;设无财物,于一念顷令一切人恭敬如奴;若于前世恶业所致得衰恼者,人不舍离;一切财物皆悉易得;此人无有怨家、王、水、刀、火等畏。身坏命终,则生善道天世界中。既生彼已,滑语利益、要略省语、因相应语,得如是语,得大神通,得胜妙体。若愿出道坐禅乐行无漏之法,彼人则得三种菩提,如前所说。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世间不善业道绮语舍离,于现在世得善业报?后何处生?彼见闻知或天眼见:舍离绮语,即于现身世间敬重,善人所念,前后语言不相违反,一切世人爱其语说,无人恐吓求其过者;善语、正语世所尊重;少语、软语令人易解;法相应语、不麁犷语、有深因语皆有理趣,于法不违;一切世间见者尊重;资财宝物皆悉牢固,受用称意;于无德者,说有功德,彼无德者,说其功德。身坏命终,则生善道天世界中。既生彼已,诸天敬爱,有大神通,受天富乐,不可具说。若愿净白无漏禅乐,三种菩提随所求得,如前所说。

「如是三种身不善业,如是四种口不善业,次第舍离,乃至涅槃。彼善业因,世所称赞,次得生天,后得涅槃。彼身、口业,实业果报,修行法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如是观察——如实知见。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意地善业道行?彼见闻知或天眼见:意业三种:贪、瞋、邪见不善对治,现在受乐,身坏命终则生善道天世界中。若厌生死,彼人无余涅槃界入。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离贪不善业道得善业果?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彼离贪者,于现在世,一切财物及珍宝等皆悉丰饶,无人侵夺,若王、王等尚不起心,何况复有偷盗、劫夺?若有因缘漏失财物,他人得者,彼则如亲,还送归之;彼人常富,财物不离,常不为他之所破坏。身坏命终,则生善道天世界中。既生彼已,天、阿修罗共相斗诤,彼阿修罗无能胜者,不可杀害,无能令怖,不畏他人;一切天子皆悉爱乐,心生怜愍;有不可说可爱声、触、色、味、香食。若愿出世净白无漏禅定道果,三种菩提随愿而得,如前所说。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离瞋不善业道得善业果?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彼离瞋者于现在世业行果报:丰财大富;一切爱念,心意怜愍;第一嶮隘,怖畏恶处,无能得便;王畏、贼畏、堕嶮岸畏、水畏、火畏、谄曲等畏,无量诸畏,隘处等畏,皆悉远离;一切世人第一爱念,一切恶人亦生爱念,一切善人如子、兄弟极生爱念。身坏命终,则生善道天世界中,得大神通,得胜妙体,常得一切可爱妙声、触、味、香、色,随心受用;有欢喜园、胜妙树林,宝间错辇,于大林中天婇女众之所围绕,一切余天不能起发若身、口、意令其怖者;百千天子心意怜愍,亲近爱念,帝释天王爱念怜愍;天、阿修罗共斗诤时,不生怯弱,离怖畏心。

「若愿出离烦恼诸垢,出世间道,彼如是处天世间退,生于人中为转轮王,如是往返经无量世,王四天下七宝具足。所谓女宝:彼女宝身,作栴檀香,口中常出优钵罗香,身触细软,如迦陵伽触。迦陵伽者,海渚中鸟。彼触势力,若触人身,则无疲乏,远离饥渴、忧悲苦恼;彼渚上人得彼触力。女宝亦尔,若转轮王,若见、若触,皆受快乐;寒时身温,热时凉冷,如是触力,非余人得;离瞋善业,顺行势力;一切男人见此女宝,心善分别,如母姊妹,一心于王;于王敬重,专心于王,常与乐行;远离五种妇女过失,谓不贞良、异男子行、妬心恶贪、乐恶处欲、夫亡命住。如是女宝复有五种功德相应,五者所谓随夫意转、多生男子、种姓不劣、喜乐好人、不生妬心。夫共余女娱乐行时,不生妬心。复有三种大胜妇女功德相应,谓不多语;心不邪见;夫若不在不乐声、触、诸味香等,心意不动。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则生善道天世界中。如是胜妙女宝之食,唯转轮王乃得之耳。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舍离多垢瞋心,得转轮王善业果报?彼见闻知或天眼见:舍离瞋他恶不善业,余残善业,得转轮王第二宝食,所谓珠宝。此有八种功德具足,谓夜闇中作善光明,如秋满月远离云翳,如是珠宝能于闇中光明遍照,满百由旬,复于昼时日热可患,放冷光明除热清凉;如是珠宝第一功德。又复珠宝第二功德,若行旷野无水之处,兵众渴乏,能令多有八分相应清净水流,除一切渴;如是珠宝第二功德。又复珠宝第三功德,若转轮王忆念水时,如是珠宝随王意流;如是珠宝第三功德。又复珠宝第四功德,如是珠宝具有八楞,彼一一楞放种种色:青、黄、赤、白、紫、颇梨色;如是珠宝第四功德。又复珠宝第五功德,彼珠宝力百由旬内,人皆离病、心行正直,一切所欲,如业相似,非不得果;如是珠宝第五功德。又复珠宝第六功德,以彼珠宝之势力故,令彼恶龙不降恶雨;如是珠宝第六功德。又复珠宝第七功德,于无水处、嶮岸旷野、无树草处,是珠能令多有树木、池水莲花、丛林青草皆悉具足;如是珠宝第七功德。又复珠宝第八功德,珠宝力故,无人横死不尽寿者,能令畜生不相杀害、不相憎嫉。相憎嫉者,谓蛇、鼠、狼。如是八种胜大功德具足相应。彼转轮王离瞋善业所得果报,满足千子,皆悉勇健人中第一,胜妙身色能坏他军,随转轮王心意转行;端正可憙如法善人,随顺法行,与转轮王种姓相似;一切聚落大众会处,皆悉敬爱,赞其心行。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离瞋善业修行,得转轮王第三轮宝出于世间?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彼之轮宝有五功德相应具足。所谓千辐:其体皆是阎浮檀金,广五由旬,如第二日,照明世间;如是轮宝最初功德。又复轮宝第二功德,行无障碍,飞空而去,一日能行百千由旬。又复轮宝第三功德,谓随王意于何方处忆念欲行,若瞿陀尼、若弗婆提、若郁单越、四天王处,于彼彼处,彼千辐轮飞空而往;轮宝力故,能令四兵象、马、车、步,皆悉相随飞空而去。又复轮宝第四功德,若有不臣转轮王者,彼金轮宝王与相随,能令降伏。又复轮宝第五功德,彼金轮宝无能为敌,若王、王等见即降伏,皆以法力,轮王随逐,故能使尔。如是轮宝五种功德具足相应。如是已说第三大宝。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离瞋善业修行,得转轮王第四象宝出于世间?彼见闻知或天眼见:此转轮王修行法人,随顺法行,得调顺象第一调顺,能胜他城,七支柱地,所谓四足、尾根、牙等,如是七分皆悉柱地。若有如是七种相者,彼象大力胜余弱象一千倍力,断则柔软,色白如雪,如帝释王、伊罗槃那;自余诸象,闻气即伏,不敢正看;三处能斗,所谓水处、陆地、空中;能速疾行,于一日中绕阎浮提能行三匝。彼象调顺,以一缕綖系咽牵行,若转轮王乘行之时,彼象调顺与王心同;若转轮王欲何处行,则不须教速至彼处,平正均行,不震、不掉,行步详审,身不动摇,次第举足,不踯、不骤亦不怒力,种种善行;小儿见之,不生怖畏;四出道巷,若重屋上,到彼处行,妇女能捉,手得摩之;若斗战时,甚能勇恶,行则调顺,綖系不越。如是轮王大龙象宝,是转轮王十善道中行一业道种子所得,何况具足和合修行十善业道得。如是顺法修行法者,以天眼见彼转轮王第四象宝。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轮王得彼马宝?彼马宝者,有何功德和合相应?彼见闻知或天眼见:马宝如鹅、拘物头花如是净色,普身皆有天旋等相以为庄严,是第一相、量、色、形等,众相相应,第一调顺;于一日中绕阎浮提能行三匝,而身不乏。如是轮王得此第五功德马宝。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转轮王得主兵宝?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彼主兵宝有何功德?所谓轮王忆念思惟,不待教勅而知王意,随王所须皆悉能办;远离非法,依正法行;时方所须,称王意办,不苦、不恼,依正法取;如王意念随心所须,一切所作不违法义,随王境界所须所作皆能成办。如是轮王离瞋善业,得主兵宝,恒常修行十善业道,利益一切世间众生,犹如父母。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轮王得彼第七主藏大臣富长者宝?彼长者宝有何功德?彼见闻知或天眼见:主藏臣宝属转轮王,何者功德?能以金刚及因陀罗青色宝珠摩迦罗多及牟瑳罗迦罗婆等种种妙宝,一切坑涧、深山幽谷、险岸恶处、不平之处悉能令满,不待王勅而宝不尽,何况金银。此长者宝第一比泥,不诳、不谄、不热恼他,一切见者清凉爱念。如是轮王富长者宝。

「如是轮王,七宝具足、王四天下,能与龙众、天众同坐。天处有二: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帝释天王分座而坐。如是七种妙宝具足,得转轮王。

「又复更有相似七宝、劣前七宝,所谓剑宝、皮宝、床宝、林宝、殿宝、衣宝、履宝。彼转轮王剑相似宝,有何功德?若有国土起拒逆心,如是剑宝疾走而去,一切国土见剑即伏,不杀一人。如是剑宝有此功德:不罚、不杀,一切国土自然降伏。如是第一剑宝功德。

「云何轮王得彼第二皮相似宝?彼第二宝有何功德?彼皮宝者,海中而生;彼既生已,商人得之将来上王。彼宝功德:广五由旬、长十由旬,海龙之皮,水雨不烂、风不能动、火不能烧,能却寒热,寒时能温、热时能凉;何处何处轮王行时——随王军众,彼主兵宝之所将行——能以为屋,悉能容受王及军众,一一隔别,妻妇不杂,各不相见;其色鲜白,如日光明。如是第二皮宝功德。

「云何轮王得彼第三床相似宝?彼第三宝有何功德?彼床宝者,柔软细滑,坐上则凹,起则还平。若坐其上禅念思惟,于解脱中得寂静心。若坐彼床心念欲事,即得离欲。如是次第,瞋、痴亦尔。即彼床上出小禅屋,诸有妇女虽复于王极生染心,见此床宝心则无染。如是第三床宝功德。

「云何轮王得彼第四林相似宝?彼第四宝有何功德?若王忆念林中游戏,往彼林中。彼林功德、王善业力,如天世间欢喜林中,出生花菓、赊居尼鸟,莲花池流于彼济口,天歌婇女戏笑歌舞,一切天女悉来集会;彼王如天,一切五欲功德相应;于彼林中妇女相随,娱乐游行,善业力故。彼修行者,一切观察。如是第四林宝功德。

「云何轮王得彼第五殿相似宝?彼第五宝有何功德?谓转轮王在彼殿中夜偃卧时,欲见月者,则有星月于殿中现,见已眼乐,谓之是珠;天女咏歌,闻则无忧,乐眠安睡,睡已善梦,见妙乐事;寒时则有温风所吹,热时则有凉冷触乐;夜有三分,二分则睡,第三分时离睡而起,受行法乐。如是第五功德殿宝,彼转轮王报得受用。

「何者衣宝?有何功德?缕成緻密,第一柔软,垢所不污,王既着已,则无寒热、饥渴、痟瘦、疲倦之极,火不能烧、刀不能割。如是第六衣宝功德。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转轮圣王云何得彼第七功德履相似宝?彼第七宝有何功德?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履相似宝,王若着之,水行若陆;若游行时则详徐涉,若百由旬亦能行去,不损威仪而身不乏。

「如是轮王具足七宝,复有如是相似七宝,随心食用,四天下处及二天处是王所食;满足千子,皆悉勇健能破他军。彼转轮王是一切人所应敬重。离瞋善业,得如是乐,十善业道之余势也。

「又行修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如是一切世间无始以来,幽冥黑闇邪见为种,一切结使皆亦如是?又复云何舍离邪见,修行正见而得解脱世间生死?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彼修行者随顺正法观察法行,若舍邪见、修习正见,一切结使不饶益法皆悉断灭,则得涅槃、远离生死。离邪见人,五根不障。如是善人,憙乐正法。如是最初闻佛功德,观于生死五道之中种种苦恼,观彼五处极大怖畏:天中则有放逸之苦、后退时苦;人中则有农作等苦;地狱之中,他恼害苦;于饿鬼中,饥渴恼苦;于畜生中,相噉食苦。如是五处一一散说则无量种。如是观已,则于生死起厌离心犹如光明,通达正法生出家心;生此心故,善法流出。若人和合,既生是心,彼地夜叉欢喜赞叹,身毛皆竪,生如是心:『此善男子,如是名字,如是种姓,发心欲断无始世来贪、瞋、痴等,为欲破坏魔之境界,不乐烦恼染欲境界,心不喜乐欲染心爱。』

「又离邪见,彼善男子有出家心,恒常如是乐修多作,近善知识,乐闻正法,常清净心,礼拜佛法,善净寂静身业,口、意业。彼人如是寂静口、意。是善行人,彼地夜叉知已欢喜,生如是心:『此善男子善心、净心,不乐在家,所有舍宅如罩如笼,心不喜乐无始贪欲、瞋恚、愚痴,于魔境界不生喜乐,不乐欲爱,欲共魔战,欲断烦恼。』

「又复如是,彼善男子如是观察生死苦已,出家之心转转增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饮酒、妄语,具足受持优婆塞戒。彼地夜叉见如是已,转复欢喜,次第上闻虚空夜叉,作如是言:『某国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种姓,如是名字,正信如是,堪能出家,欲剃须发,欲被法衣,正信出家,减损魔分,长正法朋,断魔系缚,断贪、瞋、痴。』

「一切使结,邪见为本;出世涅槃,正见为本。随顺正法观一切法而修行者,最初如是赞叹正见,不嫌、不毁、不贱、不恶,亦教他人令住正见,不赞邪见,嫌贱毁恶,常说邪见、正见相对二业果报,不令众生住于邪见。一切世间愚痴凡夫根本系缚,所谓邪见;一切众生以邪见故,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彼善男子舍离邪见,具足当得无量善法。

「又复如是,彼善男子观察居家无量苦恼逼迫系缚,既观察已,生厌离心,乐欲出家,欲共魔战。如是正士,彼地夜叉知已欢喜,转复上闻虚空夜叉,虚空夜叉向四大王欢喜心说:『某国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如是正信,堪能出家,欲剃须发,欲被法衣,正信出家,减损魔分,长正法朋。』四大天王如是闻已,心生欢喜。

「如是正士闻正法已,厌离欲垢。彼善男子恭敬和上、圣声闻已,剃除须发被服袈裟,受波罗提木叉戒已。彼地夜叉、虚空夜叉知已欢喜,向四大王说如是言:『阎浮提中,某国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种姓,如是名字,舍离邪见修正见业,如法正行,剃除须发被服法衣,受波罗提木叉戒已。一切世间不饶益处、居家隘迮、妻子爱毒皆已舍离,正信出家,在家心业一切舍离,欲共魔战,欲断无明。』

「时,四大王闻已欢喜。既欢喜已,向四天王如是说言:『阎浮提中,某国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种姓,如是名字,舍离邪见修行正见,剃除须发被服法衣,正信出家,某甲比丘,受为弟子。』彼天闻已,心欢喜曰:『魔分损减,正法朋长。』彼四大王既如是说,四天王闻,如是欢喜。

「又复如是彼善男子,乃至尘许恶不善法,见则深畏,能忍不作,心行正直;不乐多语、不修礼家、不共往返、不近恶友;多人聚集愦閙之处无心欲见,不往恶众、不往多人集戏之处,不贪美味大器多食;亲友、善知识不数往见;于境界中常正念行、常勤精进,如法饮食、如法处行,勤断魔缚、勤修正见。如是善人,利益一切世间众生。」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不杀众生,  慈心常行忍,
 于众生如父,  彼能观世间。
 舍离于偷盗,  黠慧常摄根,
 身业常行善,  能度诸有恶。
 乃至画妇女,  眼尚不欲观,
 破欲坚明慧,  故名得解脱。
 观金土平等,  离愁忧正行,
 烦恼蛇不啮,  彼得无量乐。
 利衰心平等,  得失意亦然,
 苦乐心不异,  故名为比丘。
 不见怨亲异,  摄根不放逸,
 不为境界伤,  故名婆罗门。
 见境界如毒,  勇离如避怨,
 彼涅槃不远,  正遍知所说。
 如实见生灭,  正见心不贪,
 心不动如山,  彼解脱生死。
 栴檀余草等,  美恶食心平;
 袈裟绢布等,  彼爱不能缚。
 不贪着利养,  知足草为敷,
 见利养如火,  如是乃名见。
 外境界爱河,  之所不能漂,
 谛知自业果,  佛说是比丘。
 已过事不忧,  不希望未来,
 现得依法行,  彼不污心意。
 若不坏法意,  常于法中住,
 则不行生死,  彼白法具足。
 若人以智火,  烧心中烦恼,
 境界如僮僕,  彼人则无苦。
 若人根寂静,  根不得自在,
 心不着色等,  离烦恼如佛。
 若人能制根,  五根不自在,
 色等不能劫,  离烦恼寂灭。
 若人心爱念,  有忍者亦然,
 见者心惺悟,  彼如月牟尼。
 若乐住空闲,  不乐重楼观,
 乐树下露地,  得名乞比丘。
 勇寂调善智,  如实知苦乐,
 必到无上处,  永离诸忧愁。
 怜愍淳直心,  一切时修禅,
 胜负心平等,  如是修得谛。

「离邪见故,得如是法。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彼人舍离邪见,修行正见,离疑惑心,如是次第修无漏禅,彼地夜叉、虚空夜叉至四大王见闻欢喜?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彼四大王、彼四天王到帝释所,如是说言:『阎浮提中,某国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剃除须发被服法衣,正信出家,善戒正行,无碍乐说辩才相应,常正忆念,乃至少罪深生怖畏,减损魔分,长正法朋。』彼四王等向帝释王如是说已,帝释天王如是闻已心大欢喜,三十三天帝释王众皆共欢喜。

正法念处经卷第二

 

上篇:正法念处经

下篇:妙法圣念处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悲咒注音版

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佛说月灯三昧经

佛说月灯三昧经 宋沙门释先公译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

入楞伽经

入楞伽经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请佛品第一...

佛说维摩诘经

佛说维摩诘经卷上(维摩诘所说不思议法门之称一名佛法...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慈悲法华宝忏

慈悲法华宝忏...

佛说月灯三昧经

佛说月灯三昧经 宋沙门释先公译 「童子!菩萨摩诃萨复...

【注音版】太子和休经

太子和休经...

大乘义章

大乘义章卷第一(草书惑人伤失之甚传者必真慎勿草书)...

佛说鹿母经

佛说鹿母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佛言:「昔者,有鹿...

佛说受新岁经

佛说受新岁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入楞伽经

入楞伽经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请佛品第一...

【注音版】庄严菩提心经

庄严菩提心经...

法界图记丛髓录

法界图记丛髓录卷上之一 一乘法界图。合诗一印。五十...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对不尽人事者而言也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对不尽人事者而言也。若已娶而...

福德是承载世间富贵之根基

国庆长假,待客之余,读书、写字、坐禅、念佛。 品读《...

怎样才能求生净土

净土宗有三经一论:曰《无量寿经》、曰《观无量寿佛经...

修学佛法不要永远停留在「知道」

这个地方为什么讲勤修加行呢?古德注解上说,一个菩萨...

生老病死从哪里来,又将往何处去

佛陀住在维耶罗国乐音这地方时,有位贫穷的老母亲,来...

比尔.盖茨童年的故事

比尔。盖茨拥有好多个世界之最,例如:他是第一个靠观念...

孝名为戒,亦名制止

七月十五是佛欢喜日,是我们出家人的自恣日。佛陀规定...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众生界中顺生死底事,如麻似粟,...

倓虚大师亲述念佛往生的故事

关于念佛得往生的,出家、在家、男、女、老、幼,临命...

勿使「菩萨」的真意义埋没

一般人都指定庵堂庙宇的偶像为菩萨,从事烧香、礼拜、...

若是你有佛法的功课,他那巫术就无效了

我现在再讲一个故事。大菩萨依如来功德之力,我们凡夫...

时空与生命的超越

时间过得真快,记得我还在当小沙弥的时候,看到年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