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十三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十三

安慧菩萨糅释上集论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决择分中得品第三之一

云何得决择。略说有二种。谓建立补特伽罗。建立现观。前为能证。后是所证。补特伽罗虽非实有。由四种缘是故建立。谓言说易故。顺世间故。离怖畏故。显示自他具德失故。言说易者。若于无量色等差别无量差别相想法中。总合建立一假有情。即呼召往来等。种种言说遂不为难。顺世间者。非诸世间。唯依法想而起言说。多分依有情想而起言说。是故圣者为化世间。必应同彼方便建立补特伽罗。离怖畏者。世间有情未会甚深缘起法性。若闻一切有情无我。便生怖畏不受正化。显示自他具德失者。若离假立有情差别。唯说诸法染净相者。是则一切无有差别。不可了知如是身中如此过失若断未断。如是身中如此功德若证未证。是故建立补特伽罗。

云何建立。略有七种。谓病行差别故。出离差别故。任持差别故。方便差别故。果差别故。界差别故。修行差别故。病行差别复有七种。谓贪行瞋行痴行慢行寻思行等分行薄尘行。出离差别有三种。谓声闻乘独觉乘大乘。任持差别有三种。谓未具资粮已具未具资粮已具资粮。方便差别有二种。谓随信行随法行。果差别有二十七。谓信解见至身证。慧解脱俱解脱。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极七返有。家家一间。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无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上流。退法阿罗汉。思法阿罗汉。护法阿罗汉。住不动阿罗汉。堪达阿罗汉。不动法阿罗汉。界差别者。谓欲界异生有学无学。如欲界有三色界无色界亦尔。又有欲色界菩萨。又有欲界独觉。不可思议如来修行差别略有五种。一胜解行菩萨。二增上意乐行菩萨。三有相行菩萨。四无相行菩萨。五无功用行菩萨。如是等补特伽罗无量差别。贪行补特伽罗者。谓有勐利长时贪欲。虽于下劣可爱境界。而能发起上品贪故。起即长时无断绝故。如贪行者乃至寻思行者亦尔。各随自境。勐利长时如理配释。

等分行补特伽罗者。谓住自性位烦恼。远离勐劣住平等位诸烦恼故。随境界势力烦恼现行故。

薄尘行补特伽罗者。谓住自性位微薄烦恼。如前所说自性位烦恼相。今此烦恼望彼是微薄故。虽于增上所缘境界。而微薄性烦恼现行。昔所修习胜对治力所摧伏故。

声闻乘补特伽罗者。谓住声闻法性若定不定性是钝根。自求解脱发弘正愿。修厌离贪解脱意乐。以声闻藏为所缘境。精进修行法随法行得尽苦际。当知此中以种性根愿意乐境界行果差别说声闻乘。对独觉菩萨根性。说此为钝。若不尔即与随法行等利根言相违。

独觉乘补特伽罗者。谓住独觉法性若定不定性是中根自求解脱发弘正愿。修厌离贪解脱意乐。及修独证菩提。意乐即声闻藏为所缘境。精进修行法随法行。或先未起顺决择分。或先已起顺决择分。或先未得果。或先已得果。出无佛世。唯内思惟圣道现前。或如麟角独住。或复独胜部行得尽苦际。若先未起顺决择分亦不得果。如是方成麟角独住。所余当成独胜部行。

大乘补特伽罗者。谓住菩萨法性若定不定性是利根。为求解脱一切有情。发弘大愿修无住处涅槃意乐。以菩萨藏为所缘境。精进修行法随法行。成熟众生修净佛土。得受大记。证成无上正等菩提。得受大记者。谓住第八菩萨地。证得无生法忍故。

未具资粮补特伽罗者。谓缘谛增上法为境。发起软品清信胜解。成就软品顺解脱分。未定生时。

已具未具资粮补特伽罗者。谓缘谛增上法为境。发起中品清信胜解。成就中品顺解脱分。已定生时。

已具资粮补特伽罗者。谓缘谛增上法为境。发起上品清信胜解。成就上品顺解脱分。即此生时。

又未具资粮者。谓缘谛增上法为境。于诸谛中成就下品谛察法忍。成就下品顺决择分。未定生时。

已具未具资粮者。谓缘谛增上法为境。于诸谛中成就中品谛察法忍。成就中品顺决择分。已定生时。

已具资粮者。谓缘谛增上法为境。于诸谛中成就上品谛察法忍。成就上品顺决择分。即此生时。

如是三种补特伽罗。由成就顺解脱分顺决择分各三品故。约能引生顺决择分。及谛现观如其次第。未定已定即此生时。于谛增上法清信胜相。是顺解脱分。即于此法谛察法忍相。是顺决择分。如其次第信增上故。慧增上故。此中三品顺决择分者。谓除世第一法。由世第一法性唯一刹那必不相续。即此生时定入现观非前位故。从下中品顺解脱分顺决择分有可退义。此唯退现行非退习气。已依涅槃先起善根者。不复新起故。依此下品顺解脱分善根薄伽梵说。若有具世间增上品正见。虽经历千生不堕三恶趣。

又有四种顺解脱分。一者依凭顺解脱分。二者胜解顺解脱分。三者爱乐顺解脱分。四者趣证顺解脱分。从善法欲乃至为求解脱所有善根。皆名依凭顺解脱分。于彼相应教法所有胜解俱行善根。是名胜解顺解脱分。缘解脱境作意相续清净喜俱所有善根。是名爱乐顺解脱分。即于此生决定发起顺决择分所有善根。是名趣证顺解脱分。

复有六种顺决择分。谓随顺顺决择分。胜进顺决择分。通达顺决择分。余转顺决择分。一生顺决择分。一座顺决择分。若最初所起缘谛境行下品善根。是名随顺顺决择分。即此善根转成中品。是名胜进顺决择分。望前下品是增胜故。即此善根增至上品。于此生中决定堪能通达谛理。是名通达顺决择分。又即此位中不定种性者。为回向最胜菩提。及诸独觉为求无师自证菩提。转趣余生。是名余转顺决择分。若于此生定能通达。是名一生顺决择分。若于此座定能通达。是名一座顺决择分。

随信行补特伽罗者。谓资粮已具性是钝根。随顺他教修谛现观。

随法行补特伽罗者。谓资粮已具性是利根。自然随顺谛增上法修谛现观。

信解补特伽罗者。谓随信行已至果位。见至补特伽罗者。谓随法行已至果位。身证补特伽罗者。谓诸有学已具证得八解脱定。即不还果说名身证。由身证得八解脱定。具足住故。八解脱者。谓有色观诸色等。后当广说。

慧解脱补特伽罗者。谓已尽诸漏而未具证八解脱定。唯究竟断慧。所对治烦恼障故。

俱分解脱补特伽罗者。谓已断诸漏及具证八解脱定。由烦恼障分及定障分俱得解脱故。预流果向补特伽罗者。谓住顺决择分位。及住见道十五心刹那位。此中意说。始从一座顺决择分乃至。未得初果。皆名预流果向。豫流果补特伽罗者。谓住见道第十六心刹那位。即此见道。亦名入正性决定。亦名于法现观。问谁于见道最后心位得初果耶。答若于欲界未离欲者。后入正性决定得预流果。谓次第者。虽少分离欲亦名未离欲。彼后入正性决定。至第十六心位得预流果。若倍离欲者后入正性决定得一来果。谓先用世间道已断欲界修道所断六品烦恼。名倍离欲。彼后入正性决定。至第十六心位得一来果。若已离欲者后入正性决定得不还果。谓先用世俗道已断欲界修道所断九品烦恼。名已离欲。彼后入正性决定。至第十六心位得不还果。问若已永断见道所断一切烦恼得预流果。何故但言永断三结得预流果耶。答最胜所摄故。由此三种障解脱。得最为殊胜。所以者何。于解脱是不发趣因故。虽已发趣复为邪出离因故。及不正出离因故。由萨迦耶见执五取蕴为我我所深生爱乐故。于大苦聚不生厌背。于胜解脱无发趣心。或有众生。虽已发趣解脱。然由戒禁取及疑。僻执邪道疑正道故。便邪出离及不正出离。又此三结是迷所知境因故。迷见因故。迷对治因故所以者何。由萨迦耶见迷所知境。于大苦聚虚妄增益我我所相故。由戒禁取迷能知见。于颠倒见谓为清净出离因故。由疑迷正对治。于三宝所不决定故。

一来果向补特伽罗者。谓于修道中已断欲界五品烦恼安住彼道。所以者何。由见道后已断欲界乃至中中品烦恼及住彼断道故。

一来果补特伽罗者。谓于修道中已断欲界第六品烦恼安住彼道。所以者何。由已永断中软品烦恼断道究竟。建立此故。

不还果向补特伽罗者。谓于修道中已断欲界第七第八品烦恼安住彼道。所以者何。由一来果后已断欲界软上软中品烦恼及住彼断道建立此故。

不还果补特伽罗者。谓于修道中已断欲界第九品烦恼安住彼道。所以者何。由彼永断欲界软软品烦恼断道究竟。建立此故。问若已永断一切见道所断烦恼。及已永断欲界修道所断一切烦恼得不还果。何故但言永断五顺下分结得不还果耶。答最胜所摄故。云何最胜。由此五结能为下趣下界胜因故名最胜。所以者何下趣者。谓地狱畜生饿鬼。下界者。谓欲界。以萨迦耶见戒禁取疑为最胜因。令诸有情不越下趣故。以贪欲瞋恚为最胜因。令诸有情下越下界故。

阿罗汉果向补特伽罗者。谓已永断有顶八品烦恼安住彼道。

阿罗汉果补特伽罗者。谓已永断有顶第九品烦恼安住彼究竟道。问若阿罗汉永断三界一切烦恼。何故但言永断一切五顺上分结得阿罗汉果耶。答最胜所摄故。云何最胜。由此五结是取上分因及不舍上分因故名最胜。所以者何。由色无色爱取欲界上色无色界生故。由掉慢无明不舍此上生故。以爱慢疑上静虑者。为彼所恼故。

极七返有补特伽罗者谓即豫流。于人天生往来杂受。极至七返得尽苦际。

家家补特伽罗者。谓即预流。或于天上或于人中。从家至家得尽苦际。所以者何。即预流果进至一来果向。或于天上或于人中。决定往来极受二有方般涅槃故。

一间补特伽罗者。谓即一来。或于天上唯受一有得尽苦际。所以者何。即一来果进至不还果向。或于天上唯受一有得般涅槃故。唯有一隙容此一生故名一间。

中般涅槃补特伽罗者。谓生结已断起结未断。或中有才起。即便圣道现前得尽苦际。或中有起已。为趣生有才起思惟。即便圣道现前得尽苦际。或思惟已发趣生有。未到生有即便圣道现前得尽苦际。此中显示三种中般。由烦恼力往趣生处令生有相续。此烦恼已尽。唯由随眠力令命终后诸蕴续起。此随眠余犹未尽。或中有才起由串习力圣道现前断余随眠。即于此位入般涅槃。或中有起已。为往生有才发思惟。圣道现前断余随眠入般涅槃。或思惟已往生有处。未得生有圣道现前。断余随眠入般涅槃。如是三种望生有处。未发才发已远去位差别建立。随顺七善丈夫趣经。

生般涅槃补特伽罗者。谓二结俱未断才生色界已。即便圣道现前得尽苦际。

无行般涅槃补特伽罗者。谓生彼已不由加行。圣道现前得尽苦际。不由加行者。由宿串习力。无漏圣道任运现前。无功用故。

有行般涅槃补特伽罗者。谓生彼已由加行力。圣道现前得尽苦际。由加行者。与上相违故。

上流补特伽罗者。谓于色界地地中皆受生已。乃至最后入色究竟。于彼无漏圣道现前得尽苦际。复有乃至往到有顶圣道现前得尽苦际。此中显示二种上流。一极至色究竟。二极至有顶。极至色究竟者。谓多爱味补特伽罗。由多生起软等静虑差别爱味故始从梵众天乃至色究竟。于一切处次第各受一生。乃至最后入色究竟得般涅槃。极至有顶者。谓不杂修第四静虑。唯避净居。如前次第生一切处。乃至有顶方般涅槃。又杂修第四静虑有五品差别。一下品修。二中品修。三上品修。四上胜品修。五上极品修。由此五品杂修第四静虑故。如其次第生五净居。

退法阿罗汉者。谓钝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若思惟若不思惟。皆可退失现法乐住。思惟者欲害自身。不思惟者不欲害自身。退现法乐住者。谓退世间静虑等定。

思法阿罗汉者。谓钝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若不思惟即可退失现法乐住。若思惟已能不退失。

护法阿罗汉者。谓钝根性。若游散便可退失现法乐住。若不游散即能不退住。不动阿罗汉者。谓钝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皆能不退现法乐住。亦不能练根。练根者。谓转下钝根成上利根。是故不动法不说能练根。性是利根故。

堪达阿罗汉者。谓钝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皆能不退现法乐住。堪能练根。不动法阿罗汉者。谓利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皆能不退现法乐住。

欲界异生补特伽罗者。谓于欲界若生若长。不得圣法。

欲界有学补特伽罗者。谓于欲界若生若长。已得圣法犹有余结。

欲界无学补特伽罗者。谓于欲界若生若长。已得圣法无有余结。如欲界有三。如是色无色界各有三种随相应知。

欲色界菩萨者。谓与灭离无色界生静虑相应住静虑乐。而生欲界或生色界。问何缘菩萨不生无色界。答若已证得最胜威德菩萨凡所受生。皆欲利益安乐众生。以无色界非成熟众生处故。灭离无色界生静虑者。谓能除遣无色界生所有胜定。住静虑乐者。谓不退静虑。由此菩萨善巧回转故。为欲成熟所化有情。或生欲界或生色界。

欲界独觉者谓无佛出世时生于欲界。自然证得独觉菩提。

不思议如来者。谓且于欲界始从示现安住覩史多天妙宝宫殿。乃至示现大般涅槃。示现一切诸佛菩萨所行大行。一切菩萨所行者。谓从示现覩史多天宫。乃至现大神变降伏魔军。诸佛所行者。谓从示现成等正觉。乃至示现大般涅槃。

胜解行菩萨者。谓住胜解行地中。成就菩萨下中上忍。由其安住菩萨种姓。始从初发大菩提愿。乃至未入极欢喜地。未得出世真实内证故。名胜解行菩萨。

增上意乐行菩萨者。谓十地中所有菩萨。由已证得出世内证清净意乐故。有相行菩萨者。谓住极喜离垢发光焰慧极难胜现前地中所有菩萨。由此六地虽不喜乐而为诸相所间杂故。

无相行菩萨者。谓住远行地中所有菩萨。由此菩萨若作功用乃至随其欲乐。能令诸相不现行故。

无功用行菩萨者。谓住不动善慧法云地中所有菩萨。由此菩萨已得纯熟无分别智故。

复次如说预流补特伽罗。此有二种。一渐出离。二顿出离。渐出离者。如前广说。顿出离者。谓入谛现观已。依止未至定发出世间道顿断三界一切烦恼。品品别断唯立二果。谓预流果阿罗汉果。品品别断者。谓先顿断欲色无色界修道所断上上品随眠。如是乃至软软品。顿断三界者。如见道所断。非如世间道界地渐次品品别断。此义以何为证。如指端经说。诸所有色乃至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广说乃至若远若近。总此一切略为一分一团一积一聚。如是略已。应观一切皆是无常一切皆苦。乃至广说。依如是观但可建立初后二果。由此二果如其次第。永断三界一切见修所断烦恼。无余所显故。不立第二第三两果。由此二果已见谛者。唯断欲界修道所断。有余无余所显故。又依如是顿出离者。如来于分别经中预流果无间即建立阿罗汉果。如是补特伽罗多于现法或临终时善办圣旨。设不能办由愿力故。即以愿力还生欲界。出无佛世成独胜果。设不办者未能无余离诸欲故。即以愿力生欲界者。彼能速证般涅槃故。

建立现观略有十种。谓法现观。义现观。真现观。后现观。宝现观。不行现观。究竟现观。声闻现观。独觉现观。菩萨现观。法现观者。谓于诸谛增上法中已得上品清信胜解随信而行。所以者何。由于诸谛增上契经等法中从闻他音增上缘力。已得最后顺解脱分善根所摄上品清信胜解由得如是清信胜解故。说名以法现观现观诸谛。

义现观者。谓即于诸谛增上法中已得上品。于诸谛境谛察法忍。此忍居顺决择分位。所以者何。由即于如上所说法中如理作意。增上缘力于苦等谛境。已得最后顺决择分善根所摄上品谛察法忍。此谛察法忍由三种如理作意所显发故。复成三品谓上软上中上上。上软者。谓即此生时软位。上中者。谓顶忍位。上上者。谓世第一法位。

真现观者。谓已得见道十六心刹那位所有圣道。又于见道中得现观边安立谛世俗智。由出世智增上缘力长养彼种子故。名得此智而不现前。以见道十六心刹那无有间断。不容现起世间心故。于修道位此世俗智方现在前。

后现观者。谓一切修道。由见道后一切世间出世间道皆名后现观故。

宝现观者。谓于佛证净于法证净于僧证净。由佛圣弟子于三宝所已得决定证清净信。谓薄伽梵是真正等觉者。法毗奈耶是真善妙说。圣弟子众是真净行者。

不行现观者。谓已证得无作律仪故。虽居学位而谓我今已尽地狱畜生饿鬼颠坠恶趣。我不复能造恶趣业感恶趣异熟。已得无作律仪者。谓已证得圣所爱戒所摄律仪。由得此故。此所对治地狱异熟等必不复行。由地狱等永尽不行故。名不行现观。

究竟现观者。如道谛中究竟道说。谓已息一切麁重已。得一切离系得。如是等。

声闻现观者。谓前所说七种现观。从闻他音而证得故。名声闻现观。

独觉现观者。谓前所说七种现观。不由他音而证得故。名独觉现观。

菩萨现观者。谓诸菩萨于前所说七现观中。起修集忍而不作证。为于声闻独觉调伏方便中得善巧故。哀恋众生。不于下乘而出离故。然于菩萨极喜地中入诸菩萨正性决定。是名菩萨现观。

已说现观。差别今当说。问声闻菩萨现观有何差别。答略说有十一种。谓境界差别。任持差别。通达差别。誓愿差别。出离差别。摄受差别。建立差别。眷属差别。胜生差别。生差别。果差别。

境界差别者。谓缘方广大乘为境故。任持差别者谓满大劫阿僧企耶。福智资粮圆满故。

通达差别者。谓由补特伽罗法无我理增上法。方便所引出世间智。俱通达二无我故。

誓愿差别者。谓能通达一切有情与己平等。犹如自身誓愿摄益故。

出离差别者。谓依十地而出离故。

摄受差别者。谓无住涅槃所摄受故。

建立差别者。谓善修治诸佛净土故。

眷属差别者。谓摄受一切所化众生为眷属故。

胜生差别者。谓如世间腹所孕子继父种族令不断绝。如是菩萨绍隆佛种令不断绝。是佛真子相故。

生差别者。谓于如来大集会中生故。果差别者。复有十种。谓转依差别。功德圆满差别。五相差别。三身差别。涅槃差别。证得和合智用差别。障清净差别。和合作业差别。方便示现成等正觉入般涅槃差别。五种拔济差别。转依差别者。谓染不染一切种所依麁重永断故。一切无上功德所依永转故。

功德圆满差别者。谓力无所畏不共佛法等无边功德永成满故。

五相差别者。谓清净等五相差别。一清净差别。谓永断一切烦恼并习气故。二圆净差别。谓遍修治佛净土故。三身差别谓法身圆满故。四受用差别。谓一切时处大集会与诸菩萨受用种种大法乐故。五业差别。谓随其所应起种种变化。遍于十方无量无边诸世界中作诸佛事故。

三身差别者。谓证得圆满自性受用变化身故。

涅槃差别者。谓于无余涅槃界为欲利乐一切有情。一切功德无断绝故。

证得和合智用差别者。谓证得最极清净法界一味故。于彼能依一切种妙智用一一佛功能等一切佛功能故。

障清净差别者。谓永断一切烦恼障所知障故。

和合作业差别者。谓化导一一有情作用。皆一切佛增上力故。

方便示现成等正觉入般涅槃差别者。谓于十方一切世界。随其所应。乃至后际数数示现成正觉等。令一切所化众生成熟解脱故。

五种拔济差别者。谓拔济灾横等五事。一拔济灾横。谓如来入城邑等时。令盲聋等得眼耳等。二拔济非方便谓令得世间正见远离一切邪恶见故。三拔济恶趣。谓令生见道越诸恶趣故。四拔济萨迦耶。谓令证阿罗汉果永脱三界故。五拔济乘。谓令诸菩萨不乐下乘故。

问如经说。四无量等最胜功德何现观所摄耶。答后现观究竟现观所摄。所以者何。如是最胜功德。诸圣弟子等或于修道或究竟道之所发起。是故二现观所摄。彼复云何谓无量解脱胜处遍处无诤愿智无碍解神通相随显清净力无畏念住不护无忘失法永断习气大悲十八不共佛法一切种妙智。如是等功德如来于诸经中。或依声闻乘说。或依大乘说。此诸功德随其所应。略以五门显示其相。谓所依境界行相自体助伴。

无量者。谓四无量。一慈无量。二悲无量。三喜无量。四舍无量。慈云何。谓依止静虑于诸有情与乐相应意乐。住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法。此中显慈无量。以静虑为所依。有情为境界。愿彼与乐相应为行相。定慧为自体。一切功德皆奢摩他毗钵舍那所摄故。诸心心法为助伴。当知悲等一切功德随其所应亦尔。悲云何。谓于诸有情离苦意乐。住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所依自体助伴与慈相似故。喜云何。谓于诸有情不离乐意乐。住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舍云何。谓依止静虑于诸有情利益意乐。住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利益意乐者。谓于与乐相应等有情所弃舍爱等。作是思惟。当令彼解脱烦恼。如是意乐名舍行相。利益意乐行相圆满。名住具足。

解脱者。谓八解脱。广说如经。云何有色观诸色解脱。谓依止静虑于内未伏见者色想。或现安立见者色想。观所见色。住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法。乃至为解脱变化障。有色者。谓于内身未依无色定伏除见者色想故。或见者色想。安立现前故。观诸色者。谓以意解观见好恶等色故。解脱者。谓能解脱一切变化障故。

云何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解脱。谓于内已伏见者色想。或现安立见者无色想。观所见色住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内无色想者。谓于内身已依无色定伏除见者色想故。或见者无色想。安立现前故。谓见者名想现在前行。余如前释。

云何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谓于内净不净诸色。已得展转相待想展转相入想展转一味想故。于彼已得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乃至为解脱净不净变化烦恼生起障。此中显示于净不净诸色。依展转相待想展转相入想。得展转一味想。所以者何。待诸净色于余色中谓为不净。待不净色于余色中谓为清净。非不相待。何以故。唯见一类时净不净觉无故。又于净中不净性所随入。于不净中净性所随入。何以故。于薄皮所覆共谓为净。中现有发毛等三十六种不净物故。如是展转总一切色合为一味清净想。解如是已得随所乐色。解脱自在者能断净不净色变化障及于此中烦恼生起障。何等名于变化烦恼。谓于净色变化加行功用。与不净色变化相违故。

云何无边虚空处解脱。谓于随顺解脱无边虚空处。住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如无边虚空处解脱。无边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解脱亦尔。乃至为解脱寂静解脱无滞碍障。如是四种若圣弟子所得能顺无漏。是清净性方名解脱。解脱爱味故。寂静解脱者。谓超色无色于中清净。名无滞碍。味着无色是此障。

云何想受灭解脱。谓依止非想非非想处解脱。超过诸余寂静解脱。住于似真解脱具足住中心心法灭。为解脱想受灭障。此显想受灭解脱。以非想非非想处为所依。无境界行相助伴。心心法无故。以心心法灭为自体。又此解脱似真解脱。圆满为性。以圣弟子由出世间道已得转依。诸心心法暂不现起。于此位中极寂静故。染污意不现行故。

此八解脱亦名圣住。诸圣所住故。然诸圣者多依二住。谓第三第八以最胜故。是故经中于此二解脱有身作证具足住言。非余由此二种。如其次第。有色无色解脱障断无余故。证得圆满转依故。说名最胜。

胜处者。谓八胜处。广说如经。前四胜处由二解脱所建立后四胜处由一解脱所建立。从彼所流故。所以者何。谓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若好若恶若劣若胜。于彼诸色胜知胜见得如实想。是初胜处。内有色想观外色多若好若恶。广说乃至得如实想。是第二胜处。此二胜处从有色观诸色解脱所出。内无色想观外色少。广说乃至得如实想。是第三胜处。内无色想观外色多。广说乃至得如实想。是第四胜处。此二胜处从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解脱所出。是故前四胜处。由二解脱所建立。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若青青显青现青光。犹如乌莫迦花。或如婆罗痆斯深染青衣。若青青显青现青光。如是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若青乃至青光亦尔。于彼诸色胜知胜见得如实想。是第五胜处。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若黄乃至黄光。犹如羯尼迦花。或如婆罗痆斯深染黄衣。若黄广说乃至得如实想。是第六胜处。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若赤乃至赤光。犹如般豆时缚迦花。或如婆罗痆斯深染赤衣。若赤广说乃至得如实想。是第七胜处。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若白白显白现白光。犹如乌沙斯星色。或如婆罗痆斯极鲜白衣若白白显白现白光。如是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若白白显白现白光亦尔。于彼诸色胜知胜见得如实想。是第八胜处。如是四胜处从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所出。此中解脱是意解所缘。胜处是胜伏所缘。少多等境随意自在。或令隐没故或随欲转故少色者。有情数色。其量小故多色者。非有情数色。舍林地山等其量大故。好色恶色者。净不净显色所摄。劣色胜色者。若人若天随其次第。于彼诸色胜者自在转故。知者由奢摩他道故。见者由毗钵舍那道故。得如实想者谓于已胜未胜中得无增上慢想故。若青者是总句青显者是俱生青。青现者是和合青。青光者。谓彼二所放鲜净光青。如青黄赤白广说亦尔。于一处说二譬喻者为显俱生和合二显色故。谓若青者总举花衣二青。青显者依花青说。以俱生故。青现者依衣青说。以和合方成故。青光者依二种说。由彼二种俱有鲜净光故。如是二譬喻中若青青显等。总句释句如相应知。如青黄等亦尔。余如解脱中说。何等为余。谓内有色想观外色等。如有色观诸色等随相应释。已说胜处胜所缘境界。

遍处者。谓于遍满住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心心法。是名遍处。遍满者其量广大周普无边。此复十种。谓地水火风青黄赤白无边空处无边识处皆悉遍满。问何故于遍处建立地等。答由此遍处观所依能依色皆遍满故。若于此中不建立地等。遍处者。即离所依大种亦不能观青等所造色为遍满相。是故为观所依能依皆悉遍满建立地等。余随所应如解脱中说。谓无边空处等。

当知此中依解脱故造修。由胜处故起方便。由遍处故成满。若于彼得成满。即于解脱究竟。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十三

 

上篇: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下篇:六门教授习定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瑜伽部目录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摄大乘论释

摄大乘论释序(十五卷成) 大唐桑门道基撰 摄大乘论者。...

显扬圣教论

显扬圣教论卷第一 无着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大乘法界无差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 坚慧菩萨造 大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等...

六门教授习定论

六门教授习定论一卷 无着菩萨本世亲菩萨释 三藏法师义...

【注音版】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 师言安般守意。当知色心相因而...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

祭灶仪规

《平兴寺佛事仪轨》祭灶仪规 1、净水赞 杨枝净水 遍洒...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如是我闻:...

佛说决定总持经

佛说决定总持经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一切法功德庄严王经

一切法功德庄严王经...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一卷 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等奉 ...

病人将终之时,是为其开示还是念佛

问: 如何正确理解《临终三大要》中提到的病人将终之...

人要自己掌握命运掌握生死

佛法教导我们:人要自己掌握命运、掌握生死,就是避免...

卖棉偷金

人类有一点点的善性善行唯恐人不知道,有一点点的恶性...

法从缘起,果从因生

学习佛法要懂得佛法有两条根本规律:一条叫法从缘起,...

口虽说空,行在有中

【疏】罪从缘生,生便有业。招集增漏,偏非道务。今冒...

男孩养志气,女孩养气质

中国人养孩子,都知道穷养儿,富养女,认为教育男孩要...

炼丹运气是学佛的戒忌

一个人既已发心皈依三宝,就必须依照佛法修持。外道的...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只以一切皆空不著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及与勤劳修持之法,...

怎样念佛才算真正修净土之人

原文: 又近世之人,多务虚名,不修实行。口虽念佛,心...

附体这种东西,赶紧念佛把他送走

这个要注意了,自己一定要有正念。不能让其他的东西附...

李炳南居士: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吗

问: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吗? 答:有鹦鹉往生之例,因为...

有这种信心,再加上三昧力加持,那真是所求如愿

【堪能差别者,谓住静虑乐,随其所欲,即受生故。】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