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慧律法师《解脱之钥》

慧律法师  2010/06/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成道后,到印度各地弘法度生。花四十九年弘化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根器,做了深浅不同的指导,于是,发展出有八万四千法门,这与孔子的「因材施教」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在这么多法门背后,其共通之情神,无非是想透过身教、言教来开示每个人,使之启发智慧,平息烦恼,达到真正的自在与解脱。

那么什么叫做「解脱」呢?

从定义上说,所谓解脱,就是彻底地解放、脱离烦恼的束缚,获得身、心的清凉与自在;好比一位囚犯当他全身被加上脚镣手铐时,就没有自由;可是除去了这些束缚,使得解脱一样。

人生活在浩瀚宇宙,受到环境、社会、身心种种内外在因素所拘束、障碍,诸多不得自由。父子、兄弟、夫妻、同事之间,也往往因为一点点意见不周,谁也不肯服输退让;为了一个「我」,彼此僵持不下;为了一个「我」,因而陷入纷争、罪恶、烦恼、痛苦的深渊……。

佛说不要用抗拒的心态来面对这个世界,凡事以对立的心态对待,唠叨、抱怨就会不断,如此便难以宽容的心来原谅、接受他人不同的见解,于是就很难活得快乐、自在。我们想要解脱,一定要先了解心的毛病,面对现实、面对社会,以智慧来圆融事相、超脱凡情。

俗话说:「人有三千烦恼丝」。佛说:「八万四千烦恼」,不管从深或浅的角度来探讨,障蔽自性清凉自在的根本烦恼,终究离不开我见、我爱、我慢、我痴等四大烦恼,而要去除这四大恶源,也唯有从心下手,乃能究竟解脱。

所谓「我慢」,是指以「我」为一己之中心,由此所执之「我」而形成骄慢心。简言之,即指自尊心过于强烈的心态。

自尊心过于强烈的人,内心其实是脆弱的、无助的。人常常为了保护自我,不容许他人毁谤、批评,于是虽然给自己套上一个圣人的外壳,其内心却充满着高低不平的尊严,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

置身在这个婆婆世界,每个人都非常我慢,你切记勿祈求他人给你面子。在个人修养方面,应该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倘若遇到非常骄傲,言语暴躁直冲的人,更应当以忍耐、谦退、柔和之心来应对,如此便可以避免无谓的争执和纠纷。

而「我痴」则可说是一切烦恼、痛苦的根源。「痴」在经典上又解释为无明,亦即内心无光明、无智慧。人的内心如果没有智慧,就会有偏差的行为。

当一个人须藉由外界的赞美过日子,或受到外在环境影响,而激增对物欲的需求,或痴想一步登天、一夜成名之时,他将会因期待与失望,而陷入苦痛焦虑的深渊。

在这社会上,不乏为名为利而汲汲营求高官路禄俸者,而当有那么一天,让他从小人物变成了大英雄时,往往会因为过度自我膨胀,遭人所恶所弃,可怜的是他却身陷其中仍不自知,依然嚣张、跋扈,唯我独尊。他虽然拥有一身虚名,却得处心积虑维护他的地位、权势,甚至因此不惜出卖、伤害他人,以保护自己。

佛说:「世上没有任何人能够给你痛苦,唯有你自己!」智慧之言,的确值得我们深省。

「我见」:就是看法不同。一般人,都会执着在五蕴(色、受、想、行、识)背后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也就是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我」,这种意识型态,就会导致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亲眼所见才是对的;地由于强烈的「我见」,致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不必要的争执,好比夫妻之间,因为看法不同而发生争吵,兄弟之间因财产分配不均而对簿公堂,这种事情亦多有所闻。

记得有一次我帮一位亡者加持,这位居士有个独生女正好信佛。由于亡者一再交待丧事一切从简,并以火葬方式处理,然后把遗留下来的钱拿去布施,救济贫苦。可是,因为他的几个儿子都未学佛,觉得自己经济上并没有什么困难,所以执意要请几百部花车上隆隆重重得办理丧事不可,而且,一定要风风光光一下。

儿子多,而女儿只有一个,加上意见分歧,于是争论不休。这种情形,我在一旁看得实在很痛心!

「我爱」是指深深执爱着自我,通俗而言,就是所谓私心。

人最大的私心,是爱自己。凡是和自己有切身关系的人情世故,都是他贪恋、占有的对象。从情感的角度来说,夫妻、男女之间的感情,是独一无二、不容许第三者的介入,连子女对父母的情感,也不容他人占有、分享。从事物的角度来探索,人往往为了权势、地位、名利,因此患得患失。得不到时,处心积虑想争取,得到了又怕失去,而失去之后又痛苦懊恼,整个心便完全充满着这种贪恋、染着、占有的心态而导致内在翻腾不已。

因贪爱所造成的烦恼,其实是无量无边。当一个人过分执着于自己所拥有的,沉醉于成就当中,是非常容易迷失的。

事实上,当我们死了之后,什么也带不走,只有那些因为功名利碌、私心染着所造下的业,会紧随着我们生生世世而轮回,所以,想要修行得到解脱,一定要从去除(我见、我爱、我慢、我痴)这四种心态下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慧律法师文章列表

培福修福的十个法门

第一、孝亲 百善孝为先,所以孝亲为修福第一要务,人...

说不如行

有一天,一位经常跟随佛陀到处弘法的弟子忽然对佛陀说...

【推荐】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杜漏歌 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邪思妄想沉阴...

如何忆念极乐的庄严以及四十八愿的功德

我们念佛,从净土宗的角度来说,他有两个,一个是念佛...

念经念佛与念咒,多少有些不同

南谟薄伽伐帝,鞞杀社窭噜,薜琉璃,钵喇婆,喝啰阇也...

何为用功法,办道不污染

道心是在磨练中磨练出来的,不是天生的啊!所以有人出...

学佛的次第--信解行证

我们今天来谈谈学佛的次第,觉悟的次第,叫做信、解、...

求道要以德行为本

【原文】 僧问:沙门奚事?曰:事道。 事道孰为本?曰...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修正自己的习气,不再被业所转

众生如果不修正自己的习气,随着自己的习性去造业,那...

慧律法师《降低欲望和标准》

人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烦恼?我们认为金钱可以代表地...

慧律法师《佛教的根本精神不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观世音菩萨》

有一个信徒拜佛拜得非常烦恼,她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念了...

慧律法师《做个真正的勇者》

大多数的人,总是喜欢夸大自己自吹自擂,但却又常常要...

【佛教词典】大小互入

谓一可摄多,多亦含一,大可入小,小可容大。...

【佛教词典】无句

(术语)有无四句之一。计我与五蕴身皆无之外道见,名...

大安法师:大悲悯念末法众生

原文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 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者...

五种不净的说法

我们很多同修都喜欢给人讲说佛法,宣传佛法,介绍佛法...

星云大师《佛光菜根谭之生活篇》

一等婆媳:如母女般的亲密 二等婆媳:如朋友般的尊重...

燃烧的六根之火

有一次佛陀带领一千多位比丘出去游化,他们走到象头山...

【推荐】念佛还要持戒

一、念佛,体会佛的心愿,就会照戒律去做 (一)以为受持...

因梦出家--梦参长老的传奇故事

观梦自在,你相信梦吗?你会按照梦中的意境真实去做吗...

怎么才能达到与世无争的境界呢

问: 很羡慕那些与世无争的人,怎么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把每件事物都拿来修行

若我们如实觉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那么它们...

地狱众生尚能拯救,何况人道众生

阿弥陀佛的大愿是他因地发的,大力是他果地上的展示。...

让他们带着尊严离开

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公司开始裁员。 马克艾可里无法忘...

何故阿弥陀佛来了,为何不把此人接走

问: 有位信士,一次她病重,可能是她过去世种过善根...

第六意识是众祸之门,但也是众妙之门

我们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唯识,对我们内心的状态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