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以什么态度来对待受苦众生

大安法师  2012/11/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针对我们这些遭苦的众生,佛是用什么态度来对待的呢?佛在这种同体的心性当中,跟一切众生,无论是有情和无情都是同体的。当佛在成佛的那一刻,他现量见证的一切都是佛。所以佛在跟一切众生同体的心性当中,圆成了他的佛果的时候,虽然是在享受涅槃法乐,但他并没有在那里独享他的法乐。由于他现量亲证跟一切众生同体,所以众生在遭苦、遭受六道轮回的剧苦,佛就生起大悲心。有同体他就有悲心,悲是拔苦,拔苦为悲。

就好像父母看到子女在生病的时候,甚至得绝症的时候,父母是不是很悲伤啊?他还能够去卡拉OK吗?他还能够自己一个人去旅游吗?他一定会念念想着如何让自己的子女病好啊!这是同体的悲心所致。子女生病就好像自己生病,恨不得把这病移到自己身上来,这是感同身受的天性相关。无缘大慈,由于佛是证到空性产生的大慈心,慈就是给一切众生安乐,慈以予乐。为什么叫无缘呢?由于在这种空性当中,大平等的胸怀出来了,这里他就不会区别对待:这是跟我有缘的,这是跟我无缘的。有缘的,跟我有亲属关系的,我对他好一点;冤家对头我对他坏一点。他没有这些,他对一切众生都是大平等的胸怀,这就是无缘大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诸佛如来要不断地示现到这个世间,八相成道救度我们?就是出于这两句话,是由佛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他不得不来,一定要来。也唯有把这两句话把握住了,我们才了解什么叫宗教精神。

在世间一般的价值观当中,认为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他对我好一定会有目的。但是佛法的精神告诉我们,就是有无条件的爱,就是有超越交换条件的慈悲、奉献。为什么呢?同体,只有从同体的角度,我们才了解宗教的精神就是无条件的仁爱,不讲交换的慈悲,完全自我牺牲的奉献,这就是菩萨道精神。诸佛在常寂光的状态当中,以他同体无缘的大慈悲心,每个念头都在忆念我这个苦恼的众生。我们众生都心有分别,为什么很难理解佛的大慈悲心,总认为“你成佛了,你成佛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我受苦,你还会想到我?”可是,佛就能想到我们啊!他念念都在忆念于我,念念都在观察我们的时节因缘。什么时候时机成熟了,就不失时机地来摄受教化于我们。

就在当下,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就在那里观察十方世界众生,讨论哪个世间众生机缘成熟了,怎么去救度,马上观音、势至就会以种种身份过来。二六时中都在关照着我们。而且佛菩萨都有六种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都能把我们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我们要想到:哦,原来真的有一种超越于父母恩德的,佛菩萨的恩德,是这样的关照着我们。如母忆子,佛看一切众生就像自己的儿子,像罗睺罗一样。所以我们对佛要有绝对的信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对明天,我们永远没有安全感

我们凡夫呢?是生灭变化,虚伪无主。变化不可怕哦,生...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一个月色朦胧的深夜,在一个靠海的山洞里,一个老和尚...

抱怨对身心有什么影响

问: 抱怨对身心有什么影响? 心平法师答: 谈起抱怨...

对待婚姻的态度

一位年轻人和新婚的妻子经常吵架,他很懊悔,埋怨自己...

不要把自己的痛苦加在别人身上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

走出忧郁与痛苦的四个步骤

据说,过去有一位高僧在学法的时候曾经向他的师父请教...

饥寒困苦爱易除,义无反顾往极乐

贫穷之人是由于多生多劫没有种植善因,所以今生穷苦潦...

世间的一百一十种苦

谓有一苦。依无差别流转之苦。一切有情无不皆堕流转苦...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能行即是佛,何须念」这个知见对吗

问: 经常有人说能行即是佛,何须念?这个知见对吗?...

没有厌离心是否是修净土的障碍

问: 净土三资粮讲的是信、愿、行,莲池大师特别提到...

四十八大愿——(第17愿)诸佛称名赞叹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

出家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和出家的条件

问: 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在何处?若要出家,应...

【佛教词典】贪染

即耽染取著于五欲、六尘之境。五欲,为色、声、香、味...

【佛教词典】三部色

(名数)佛部为白,金刚部为黄,莲华部为赤。见悉地经...

出家落发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出家路漫漫,从无知到信仰,从舍俗到出家,从净人到沙...

佛弟子如何看待婚外情

问: 作为佛弟子,该如何看待婚外情? 大安法师答:...

不要被小事琐事所累

有一对夫妇,吃饭闲谈。那妻子也是兴之所至,一不小心...

执我与离我

修法从身求者,犹如泥里淘金,煮黄沙求浆粥,无一法可...

念地藏菩萨名万遍,一切毒害不能损之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

本来的面目

在美国的阿拉巴马州有一条法令规定:星期日上教堂,不...

家庭为何不和睦

平时,不少在家学佛的居士向师父诉说烦恼:自己很想精...

我所鸟

佛陀与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来到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有...

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原 文】 原夫诸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

脱离不了过去,就失掉了未来

大乘佛法成就清净之后,他要产生愿力,这个就是修假观...

念一佛名,转换百千万亿之尘劳杂念

疏文:兹欲勉强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动物们为何流泪(图)

动物有与人类一样对爱、快乐和悲伤的感受吗?动物是否...